品味泰山腳下的小城——泰安

品味泰山腳下的小城——泰安

泰安依山而建,可以說沒有泰山就不會有泰安這座小城。不知道天下還有多少城市也會如此佈局,但像泰安般和一座名山聯繫的這樣的緊密,想來不會太多。

初來泰安,只是為了登上知名的泰山,匆匆的來,又匆匆的去,對小城的認識,只是臨山而立,彷佛不過泰山腳下的一座客棧而已。萬沒想到多年之後的今天,我不再是個過客,而是為它駐足,溶入了這座小城,娶妻生子,日日與泰山相伴,品味一個城市的味道。這也許就是緣分吧。

品味泰山腳下的小城——泰安

清代的魏源在《衡嶽吟》裡說“恆山如行,岱山(泰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臥,唯有南嶽(衡山)獨如飛”。泰山像一位尊者,領群山而穩坐,吟吟而笑地守望著腳下這座小城,又像一位長者關懷地護衛著自己的孩子一般。泰安之名源自“泰山安,則四海皆安”,寓意國泰民安,近幾年也有學者提出把泰安市改成泰山市更有利於提高知名度,卻一直未被採納。

清晨,小城從夜色的懷抱中逐漸醒來。從天朦朦亮一直到七八點鐘,山路上滿是晨跑的隊伍,其中隔三個差五個就有手持盛水器皿的,他們既是為了晨練,也是為了掬一桶清泉,閒時泡茶來用。你若有幸到市民的家中閒坐,沒準兒好客的主人就會沏了茶,請你品過一口後,他才會意蘊深長地告訴你:“這可是山泉水呢!”神情間充滿了對大山的感恩之情。

品味泰山腳下的小城——泰安

山高城低,越向上走,從小城各個方向彙集而來的人就越來越多,逆勢而上,熟人見面總是這樣寒暄:

“今天到哪兒啊?”

“到經石峪”

“怎麼前幾天沒見到你啊?”

“這幾天出差了”

似乎只要不離開這座城市,不颳風不下雨來這裡登山晨練就是天經地義一般。晨練的方式有很多,但泰城的人們更多選擇了能夠和山走的更近的方式。清晨走進大山的懷抱,或到萬仙樓,或到經石峪,松柏之下,尋一片開闊僻靜之地,踢踢腿、伸伸腰,晨鐘鳥鳴間滌盪了心胸。

一回,兩回,三回,漸漸地,我也迷上了這種健身方式,因此也結識了不少新朋友,彼此戲稱為山友,取因山結緣之意吧。每天下山的時候,我總會遇到這樣一位老人,著一身素色傳統寬大衣衫,揹著不大的揹包,裡面伸出個音響,總是播放著七八十年代的老歌曲,往往還沒有看到人,先聽到了聲音,就知道又是這位老先生了。更有趣的是他每次都是倒退著著上山,一幅怡然自得的樣子,令人生羨。

品味泰山腳下的小城——泰安

來泰安旅遊,外地人其實很難吃到地道泰安風味的早餐。只有在本地人的指引下,才能真正領略一番。走進一間鋪面不大的餐館,生意卻著實火爆。裡面的情景有些像自選櫃檯,朋友衝裡面喊:“兩碗糝”,就有一位師傅左手拿了一隻空碗,右手抓了一個雞蛋,熟練地在碗沿上輕輕一磕,順勢把雞蛋打入碗中,用一把碩大的勺子在沸騰的湯鍋裡盛出一勺稠糊糊的湯來,澆到盛有雞蛋的碗裡,雞蛋立時飄了起來,成了蛋花,旁邊放有蔥、姜、鹽、胡椒粉等一排各種調料,自己可以各取所需。主食備有油條、煎餅、單餅和花捲等,外加一碟牛肉。我以為油條與它最是絕配。待到你坐下來細細品味,才會驚異於這種叫做糝的湯之美味,這個“糝”字在這裡讀作(sa),字典裡並沒有這個讀音,不過這並不阻礙人們的約定俗成,其實說它是一種粥更為恰當,主料是雞絲和麥仁、麵粉,輔以各種佐料,工藝頗為精細,吃起來確實是開胃健脾,不愧為香噴噴的美味上品泰安名吃。

來到泰安,不能不吃煎餅,上山的盤道上,有很多賣煎餅的,很容易吃到。煎餅是攤制而成,薄薄的像一張張的黃紙,疊起來夾上小蔥或者大蔥蘸醬,吃起來格外的香甜。“吃煎餅、卷大蔥、香噴噴、賽油餅”的民謠,形象說明了煎餅在泰安人心目中的獨特地位。上世紀30年代,愛國將領馮玉祥在泰安期間就曾專門考察過泰安煎餅,並寫了一篇文章,稱煎餅為很好的軍糧。

品味泰山腳下的小城——泰安

泰山赤鱗魚算是當地最為珍貴的特色美味了。這種魚在陽光下通體透明,略有金黃色,故名赤鱗魚。只生長在泰山的山澗溪水之中,故有“赤鱗魚不下山”之說,據本地的《史志》記載,“赤鱗魚是歷代帝王來泰山封禪御膳中的珍饈佳品。”關於這種魚的來歷還有一個傳說。古時候,泰山腳下有個男青年為人善良孝順,天天上山砍柴,和母親相依為命。一天,母親得了重病,聽人說只有山上的人參可以救治老人,便到山裡去尋找,歷盡千辛萬苦,後來遇到一位前年人參化成的姑娘的幫助,得到人參救了母親。後來人參姑娘又給他一些人參去救治村子裡的窮苦病人,二人後來相愛了,村子裡有個兇惡的財主知道了這件事情,便殺害了青年,假扮青年想去捉住人參姑娘,但被姑娘識破。可是心上人已經被害,姑娘傷心欲絕,眼裡流出的血淚落入溪水中,便成了日後的赤鱗魚。

品味泰山腳下的小城——泰安

還有一道當地名菜叫做“泰安三美”,第一次吃我還鬧出了一個笑話。服務員端上菜來,報了菜名,當地的朋友示意我嚐嚐,我當仁不讓爽快的吃將起來,所謂“三美”不過是白菜清燉豆腐,白菜是北方冬天的主要青菜,這裡並沒有吃出其他的味道,倒是這豆腐與別處的不同,細嫩綿軟的很,我一連吃了幾口,甚至湯也喝了幾口,卻只見“二美”,我把目光投向朋友,然後又扭過頭去問服務員:“不是三美嗎?怎麼只有白菜和豆腐啊?”大家笑了起來,卻原來這湯中的“水”竟是第三美了。

品味泰山腳下的小城——泰安

如果到城郊走一走,會見到許多本地的房屋,大都是由泰山石建成的,工匠們並不是把石頭鑿平了再用,而是直接把較為光滑的一面朝向外面,不規則的朝向裡面,再在裡面填充碎石,於是就把房子建好了,甚至更為誇張的是竟然用河道里的鵝卵石來壘院牆,而牆體卻很堅固。不過現在泰山石已經成了一種觀賞石,做為鎮宅之寶,被擺在客廳、書房了。坦率的說,泰山石作為觀賞石並不能算做上品,不過因為它承載了華夏太多的歷史和文明,泰山石的內涵和寓意就更加豐富了,泰山石敢當的故事便流傳甚廣。

品味泰山腳下的小城——泰安

夜幕垂城,把酒言歡之際,一位在這裡土生土長的朋友總是在開始舉杯之時,灑將杯中的些許酒來,最初總是不解,後來才明白,他是在敬奉泰山,這或許代表了泰安人民對這座城市和這座山的感情吧!

品味泰山腳下的小城——泰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