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名吃——粉湯

安定名吃——粉湯

安定:隸屬於甘肅省定西市,位於甘肅中部,北靠工業重鎮蘭州,南臨古都西安,是中原通向西北的交通要道和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歷史上曾有"隴中苦甲天下"之說。

〔濤泉隨筆〕

想寫安定粉湯的念頭好些年了,卻總不知如何下筆,最近連續吃了幾頓,有了點思路,動筆寫下這篇文章,以資大家笑玩。

安定名吃——粉湯

安定傳統名吃一一一粉湯

甘肅安定有一名吃,叫粉湯。因其以雞汁為湯料,也叫雞肉粉湯。

雞肉粉湯的做法因在國內獨樹一幟,無其左右,因此,也是安定人在吃食方面,能在全國飲食界拿出手的唯一美味佳餚。

上個世紀以前,安定人家每遇紅白喜事,普遍以粉湯代客。即便是現在,粉湯仍時時出現在安定農家的紅白宴席上。

安定名吃——粉湯

安定傳統雞肉粉湯,採用雞湯燴制,豌豆澱粉製成涼粉粉片。涼粉以白淨透亮,手感爽滑,柔軟勁道為最佳。切片以正方形塊狀為主,條形、菱形更為好看,大小如氣體打火機一般為宜,薄厚如筷子頭一樣最好。雞以肥大老母雞為主,雞塊剁成如火柴盒大小,要在燴制之前預先煮熟,再經油炸暴炒而成,這樣不僅上色而且入味,為了使粉湯不僅好吃而且好看,適當燴以綠菠菜、黑木耳等,在增加營養的同時,也增添了幾分立體色彩,真正達到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效果。

安定名吃——粉湯

到了這一步,這道叫人只咽口水的雞肉粉湯還遠未做好,最最重要的“面子工程”還沒露面。面子面子,顧名思義,就是最關健的一環,做為雞肉粉湯更是要有“面子”哩,安定人口中的“飯面子”容我細細道來。

雜燴片片(分兩層,下為精肉,上為蛋黃、蛋白,中間以澱粉粘合,講究的做法是製成蛋白、蛋黃各一種)。

大肉丸子(分兩種,條件好的人家做精肉的純肉丸子,條件稍差的人家在肉裡摻加少許饃饃雜,俗稱面丸子)。

紅燒排骨、紅燒肉加上雞塊,預先蒸熱,待香氣四溢的滾熱粉湯出鍋入碗後,在湯麵上擺上一兩塊雞肉,四五片雜燴,三兩丸丸子,一兩個排骨和兩半塊紅燒肉作為“飯面”,這樣,這碗雞肉粉湯就基本做成了,想想都忍不住想動筷子啦!不過別急,咱們再在上面撒上幾瓣白嫩的蔥花、幾絲鮮紅的辣椒絲和幾根翠綠的香菜,一碗香氣騰騰的粉湯湯才算真正能端上桌啦!現在只需調上醋、油潑辣子,就著蒜片、糟豆腐盡情的品味就是啦!

安定名吃——粉湯

注意,上好的雞肉粉湯,湯當以清淡味美為宜,以農家花邊碗舀至八分盛上,切忌稠滿。燴入湯內的“墊底”與“飯面”不要多,要少,要精,粉湯粉湯,以清和為要,清清麗麗,連吃帶喝一碗下肚才覺舒坦,稠了則難免有咥(die)飽之嫌,有失粉湯之雅緻……如果想吃第二碗,安定人也是有講究的,飯面子只放三、四枚丸子,二塊紅燒肉。(此類情況發生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現在不復存在)。

我小時,經常跟隨父母去給親朋隨喜,可說吃遍了安定城區的大小粉湯。個人覺得,安定粉湯大致分為六大板塊:老十字(現糧食大廈到東門口周圍)、大城(現友誼廣場一帶)、中華路(中華橋周圍)、火車站周圍、東關周圍、西關周圍。由於大城、中華路城市居民多,家庭情況好,經濟上寬餘,(指上世紀),做出的粉湯質量相應紮實。其他幾處城鄉結合,條件不一,做出的粉湯味道略有遜色。

由於安定粉湯做功考究,工序繁瑣,食材、選料嚴細,成本相應較高,街邊小飯小館做好難有贏利,偷工減料,難有其韻。所以安定粉湯打不開局面,走不出外面的世界,不為安定以外之人所熟知和接受。感與於此,難免不讓安定人欷歔!

安定名吃——粉湯

圖文/定西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