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裡有什麼情節,是你刷劇二遍以上才會看明白的?

微微光

看過這麼多電視劇,也就這部,能夠讓人反覆品讀的,我也曾在回答中說過,這部劇中的每個人,都像是一本書,背後都有故事,都值得細細揣摩研究。這部劇,不是一遍能看得懂,有很多細節,往往使我們反反覆覆的去看,才能瞭解其中的意味。我在這裡,給大家列舉幾個,大家細想想:


(1)、第一個情節,也許正是大家都想得到的,為什麼梅長蘇要等到了生命的盡頭,才回到金陵去開始他為赤焰軍洗刷冤屈的計劃,早那麼多年,他幹嘛去了?回金陵,是梅長蘇十多年來的執念,這個執念驅使著他開始了對金陵每一個人進行研究調查,為鋪平洗冤的路,他背後所做的,絕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扶持六皇子是由頭,認識景睿,並且跟著他到金陵養傷是開端,介入朝局,攪弄朝廷風雲是進階,扶持靖王才是最終目的,而這些目的,他需要時間去一一實現,當萬事俱備,他已經命不久矣,而他,也只能等到最後,才能堅持著回到金陵了。


(2)、第二個,自然是景睿的身世了,一開始看,總會覺得,景睿的身世之謎,其實只能算是蒞陽長公主年輕時的一時過錯,梅長蘇為什麼能僅僅憑藉著景睿的身世,就能扳倒首鼠兩端的謝玉,而景睿的身世,又是怎麼曝光的?其實,是我低估了劇情的關聯性,更低估了誅心二字的作用。景睿的身世,並不足以扳倒謝玉,真正讓他倒臺的,是他曾經指派天泉山莊做過的事,一樁樁,一件件,都能將他置於死地,這更是謝玉為什麼非把天泉山莊趕盡殺絕的原因。


(3)、第三個,要說到那個不正經的藺晨了,藺晨在劇中出現的次數屈指可數,所以有時候,有些劇情漏看了,或者一個沒注意,都可能會忽略掉一些關聯,在第一遍看的時候,我就奇怪,南楚的使團,為什麼像是在梅長蘇的策劃下而來到的金陵的,不像是單純的兩國建交,南楚的陵王這些,更不像是聽命於梅長蘇的,可為什麼會來的剛剛好,蘇哥哥又是吩咐誰,4月12前進京的呢?後面重複的去看,也就關聯起來了。一開始,藺晨就是為了梅長蘇去的南楚,他對飛流說:飛流,你蘇哥哥就要去金陵了,不如你跟我去南楚玩吧?後來,梅長蘇派人說,務必4月12日進京方能不誤大事,這大事,自然是景睿生日宴上的事了。



(4)、第四個,也是我看了好幾遍才恍然大悟的一個:梅長蘇為什麼會在看到野人的那一刻,這麼激動,甚至不顧自身安危的靠近野人,而後面,在把野人帶到屋子裡的時候,他為什麼會說要看野人的手環,,他惦記的人,到底是誰,這些,是我反覆看了好幾遍才看懂的,因為梅長蘇自己也中過火寒毒,他自己必然也曾經是個毛人,他也知道,什麼情況下才會變成毛人,所以他能猜出這個人,可能也是在梅嶺中的毒,而梅嶺的大火燒出一片焦屍遍野,也是在他們赤焰軍覆滅的那一次,他能猜到,這個人,可能來自於赤焰軍,結合這個毛人頻繁出現在夏冬可能出現的地方,他基本可以確定,這個人就是聶鋒,就是他的副將,他惦記著許多年的人了。


這部劇中,要一遍遍去品味的情節很多,都是反反覆覆的看,才能看得懂的,這裡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兮言小姐

不邀自來,說一下我的看法!在電視劇開播前我先看了一遍這部劇的劇本,也就是海晏的同名小說《琅琊榜》。事實證明,這部劇拍的非常成功,神還原小說。無論是演員精湛的演技還是毫無尿點的劇情,亦或是文學功底深厚的臺詞,都沒有讓粉絲失望。至於電視劇,早已看了不下三遍,因為我是胡歌的粉絲一枚,也是這本小說的粉絲。

在看第一遍的時候也就是大概看明白了整個劇情,以及對原著的還原度。看第二遍的時候就開始摳一些細節性的東西,某些支線的寓意和隱藏的答案!



1.到底誰才是整部劇中最可憐的人?

我的答案是蕭景睿。蕭景睿,一個赤誠歸心始終如一的人。生日宴會前,他有鮮衣怒馬遨遊江湖的瀟灑生活,他從出生那一刻起,懲惡揚善,規矩做人,試問沒有做過一件昧良心的事。兩個家庭因他和睦,因他親近,可在一夜之間,所有的一切都突然崩塌了,心中最敬仰的“父親”竟然是殺母仇人,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的“父親”在作怪。作者用整個晚宴來鋪墊,以他為中心揭開了故事的重重迷霧,一瞬間的大起大落由喜到悲對蕭景睿這樣一個擁有赤子之心的人才是最殘酷的,他最在乎的,最關心的,竟然在欺騙他!後來至親別理遠走天涯,試問還有誰比他更痛苦呢?對一切都顯得寬厚的人,才是最有底線的人,在自己的底線面前卻束手無策的時候,才是這世上最痛苦的事!



2.整個故事中被忽略的最聰明的人是誰?

我的答案是言豫津。 剛開始的時候,言豫津看起來就是一個瀟灑風流、不諳世事的傻白甜。但後來你會發現,他不是不諳世事,而是深諳世事。記得有場戲,豫津對梅長蘇說,“朝局難測,我們大家的命運又會如何,都難以預料,但是唯有把握此心而已。”由此可見,他才是看的最明白的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整個故事中他似乎都有出現,可是每件事的結果都跟他扯不上關係,明哲保身做到極致!他能看透人心,卻不去猜人心,這才是最難的!話說,當年代帝出使,舌戰群儒氣,勢沖天的言侯爺的親生兒子怎麼能沒有一點風範呢?



最後,在我心裡,這部劇裡還有很多我們沒有放在心上或者被我們誤解的人物,都有自己最牛逼的一面,比如赤焰案發後還毫髮無損並且坐上禁軍統領位置卻總一副傻傻的樣子的蒙摯、在深宮中生性多疑的梁帝身邊待了大半輩子的高湛總管,蕭景琰之母靜妃等等。


如果你們有興趣,可以關注我,我們可以討論學習!


阿蘇的阿王

原來不是我一個人,最近重看《琅琊榜》。答的興起,再來一波,拋磚引玉。

以下都是看劇時瞎琢磨的,沒有任何依據,如果覺得不對,那按您說的算,畢竟,看劇,最重要的是開心嘛。

1、太皇太后到底認出來林殊沒?

蘇哲進京,身份無人知,連梅長蘇這個身份也才剛刻意顯露,引得太子譽王招攬,一進宮,被太皇太后叫出一聲:小殊,到太奶奶這來。

第一遍看時,我驚為天人,全想著太皇太后也太神奇了吧,一點都不糊塗啊。刷到第幾遍時,突然為編劇心理大叫一聲好。

太皇太后在問,你是誰時?越貴妃介紹了一聲,蘇先生。蘇和殊,聲音如此近。太皇太后本來就唸著小殊,聽來自然就是呢。冥冥中再有點感應,就來了這麼一出。這塊其實越貴妃馬上解釋了,太皇太后聽差了,所以大家也沒奇怪。只是第一遍看時我們都沒在意,全沉浸在太皇太后認出來,霓凰和林殊的牽手呢。

蘇哲-梅長蘇,梅長蘇-梅石楠,想到這個名字後面還有梅石楠困惑靖王一段,編劇取名字果然是強迫症。

2、梅長蘇怎麼會知道庭生是紀王搭救的?

九安山後,紀王見到梅長蘇說不久回京,大事可定,梅長蘇突然謝了紀王搭救庭生,也是一驚,這麼神奇?

這次重看就發現,也是鋪墊了好幾次啊。春獵時,紀王一個鏡頭,視線明顯看到庭生和宮羽、言豫津站在一起。後來,言豫津又說,紀王問他,庭生最近在靖王府上怎麼樣啊。在想想,靖王救個衛爭都是一副魚死網破的架勢,年紀輕輕時他要能運籌帷幄的在那麼險惡的形式下偷偷救下個遺腹子,太難了。所以,梅長蘇果斷猜出了紀王。

又一次被紀王圈粉。

3、為什麼叛變的會是童路?

當時靖王是很不齒的,但是也接受了。童路確實對梅長蘇忠心耿耿,那點叛變也情有可原,作為觀眾我們也沒怪他,最後看他以命贖了也是感動。但是,編劇難道沒有一點藏筆,再證本劇正能量,人之相交,重情義而輕權謀。童路因為情為了四姐而判,同樣為了義拼死報信。至於權謀,你看夏江和謝玉結盟,都輕而易舉被拆穿呢。

4、言豫津是誰家的童養媳?

你看紀王爺拋出問題,自己不答,不止豫津好奇,我們也是啊。以個人猜測,那不就是夏江家唄。言候一封信暗示知道其兒子下落,夏江啥也不說就來了,後來寒氏帶著兒子給夏江收屍,投奔的也是言候,大家都不覺得奇怪,你看著關係,定個娃娃親也不奇怪。

純屬瞎猜,貽笑大方,愛劇之人自然會理解,這種縈繞心頭的感覺哈哈。歡迎大家補充,可以去問題下方添自己的答案,我都會跑去看的。


微微光

沒有,第一遍就看明白了,琅琊榜的確是一部精度很高的電視劇,但是要說深度比起大明王朝1566還有雍正王朝還是差遠了,那兩部劇很多小細節都是靜水流深,看了幾遍甚至需要一個老戲迷解說才能明白過來,但是琅琊榜的確只需要一遍就足以,說到底,他畢竟只是一部架空歷史的宮廷武俠劇,沒有歷史的真實感,也就缺乏真正的歷史厚度,我們感動於其中細雨潤無聲的細節與情感,所以一遍又一遍刷劇,但是,僅此而已,再挖,就見底了。


小汪豬仔02

感覺童路沒有叛變,他說的地方是可以隨時撤離的,就像是梅長蘇已經算到了他們會對童路下手,將計就計讓童路說出點有用的先取得信任,後面再把他們一網打盡,不過,雋孃的死可能是個意外。

十二年前梅嶺那場慘烈的大戰,赤焰軍幾乎全軍覆沒,從那個時候開始林殊就已經明白,人心的險惡,陰謀的可怕,對於屬下可能只要不是赤焰中人都會留有一份懷疑,畢竟他已經再也經不起那樣一場背叛了。他的下屬肯定也受過這方面的培訓,誰都不能保證一定不會被對手抓住,所以被抓之後哪些可說哪些不可說也是商量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