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檻高、燒錢快、週期長、還在去產能,製造業還賺錢嗎?

最近知乎上有個問題很火,那就是“為什麼沒人聊實業,比如製造業? ” 題主還補充了一句“都是聊著網絡方面的,或者是逼格比較高的東西”。

門檻高、燒錢快、週期長、還在去產能,製造業還賺錢嗎?

這個問題說明,在主流視野裡,實體經濟都在不斷被遺忘。就連提問者也默認,相比實體經濟,“網絡方面”的“逼格比較高”。

其實歸根結底是製造業這些年不掙錢啊。

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上海市)上市公司2015年的中報業績顯示,製造業上市公司共600家,其中淨利潤為負數的有63家,即長三角地區有一成製造業上市公司2015年中報虧損。

這已經是2015年的事情了,經過最近幾年的轟轟烈烈的去產能,製造業變成了什麼樣呢?

2017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中共有119家企業實施了併購重組,共完成併購重組878次,比上年增加了439次。其中46家國有製造企業實施了614次併購重組,佔全部併購重組的69.93%。從行業角度看,水泥及玻璃製造和石化及煉焦併購重組次數分別為491次、85次,佔全部併購重組的65.60%。

也就是說,從去年情況看,製造業裡的中小企業存在被擠出的現象,“大者恆大”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隨著2017年這輪併購,中小製造業企業被擠出,去庫存的目的似乎也達到了,今年開年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立即就上來了。

門檻高、燒錢快、週期長、還在去產能,製造業還賺錢嗎?

分行業來看,受到去庫存影響減產很大的鋼鐵、水泥、有色金屬等行業2017年全年由於去產能,甚至出現了負增長,但在今年年初一掃頹勢,顯然是行業整合進入尾聲,日均產量增速有所反彈。

門檻高、燒錢快、週期長、還在去產能,製造業還賺錢嗎?

門檻高、燒錢快、週期長、還在去產能,製造業還賺錢嗎?

門檻高、燒錢快、週期長、還在去產能,製造業還賺錢嗎?

然而在較為高端的製造業領域,去產能,尤其是淘汰低端產能的過程仍然在進行,比如說汽車製造業,轎車的日均產量還在萎縮。

門檻高、燒錢快、週期長、還在去產能,製造業還賺錢嗎?

是不是意味著還未整合完畢的高端轎車領域還有機會呢?

當然還有機會,但這機會已經不是給普通人準備的了。就說強勢崛起的蔚來汽車,2014年底開始創業,短短三年多從無到有,主打新能源和無人駕駛等高科技概念。其崛起速度是很快,但是這都是錢堆出來的。蔚來汽車多輪融資共募資23億元,這還不夠,需要去美國IPO上市。

燒了這麼多錢,蔚來汽車直到去年年底才推出首款量產車。這在汽車領域已經是飛一般的速度了,但是放在互聯網領域,3年多沒找到穩定盈利模式,公司怕是早完了。

所以即使現在進入國家大力提倡的新能源汽車這樣高大上的製造業領域,你很有可能燒錢燒不過別人、發展趕時間也快不過別人,就被耗死了。

製造業前期投入週期長,燒錢多,這就導致了門檻高賺錢難。這一點市場也給出了答覆。

2018年1-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4626億元,同比增長7.9%,增速比2017年全年提高0.7個百分點。

門檻高、燒錢快、週期長、還在去產能,製造業還賺錢嗎?

然而具體到產業,第二產業投資14850億元,增長2.4%,增速回落0.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28644億元,增長10.2%,增速提高0.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中,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4%,增速比2017年全年回落1.2個百分點。

資本已經知道製造業不受青睞了,現在的大風口都在第三產業,作為沒什麼本錢的普通人,大家無論是創業還是就業,還是多看看第三產業有什麼好機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