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因何失宠?

清代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因何失宠?

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实际在位最长的皇帝,他颇有一番作为,但更是好大喜功生性刻薄,同时对于掌控最高权力也是无比的痴迷看重,谁给了威胁他皇权的感觉,那么谁就是触了这位天子的逆鳞。

那么毫无疑问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三朝元老张廷玉就给了他这种被威胁的感觉。

于是这位在位时间最长,权力欲望极强的皇帝开始与清代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展开了权力交锋,从这时起就注定了张廷玉的失宠,因为什么事失宠不重要,重要的是失宠的根源这时候已经埋好了,张廷玉最后更是晚景凄凉,这一生有些虎头蛇尾式的落幕。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说这位传奇汉臣因何而失宠。

张廷玉身为清代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必是有着他的过人之处的,他并非庸才。通俗直白来说,张廷玉不只是善于揣摩上意而且办事能力强,更知道树大招风所以一直是小心翼翼。

有能力,能猜出领导的心思,把事情办得漂亮使领导满意,还低调不狂傲。这种人别说在古代,就是在今天也是职场达人中的达人。

因为张廷玉的出色表现,所以他为康熙帝与雍正帝所赏识,尤其是雍正帝登基以后对其是重用重用再重用,他也开始开挂式的晋升,雍正一朝十三年中晋升的速度,所得的荣耀可以说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官员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

但问题还是会来的。

有时候你就是知道树大招风和小心翼翼的道理,但你到了一定的位置上,很多事情就是身不由己,你不想招摇过市也会成为很多利益集团的代表,这不雍正帝不只是给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顶级荣耀,还在临死之前任命其为顾命大臣之一。

乾隆朝的张廷玉可以说是汉臣的领袖,加上他与同为顾命大臣之一的满臣领袖鄂尔泰意见不和,经常针锋相对由此延伸形成了满汉之分的党争模式。

乾隆帝虽然权力欲望极强,但也颇有手段,他刚刚登基时根基不稳。而顾命大臣中不论是张廷玉还是鄂尔泰意都是根深蒂固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重臣,所以哪怕当时权力欲望极强的乾隆帝不高兴,也还是重用他们以稳朝政。

清朝本无文臣封公侯伯之例,乾隆帝为示君臣知遇之情,还破例封张廷玉为伯爵,已是“系格外加殊恩”。

张廷玉小心翼翼了一辈子,但到了乾隆朝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有些老眼昏花了,而且乾隆帝这个青年皇帝对他的重用更是让这位小心翼翼的大臣开始轻飘飘起来。

在封建社会尤其是君权高度集中的清朝,张廷玉如此这般作为,权力欲望极强的乾隆早就是对其不顺眼了,而机会马上就来了。

清代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因何失宠?

乾隆十四年张廷玉再次强烈要求退休,并且非要请求乾隆帝给他开一个答应履行雍正帝留下他配享太庙的遗命凭证,乾隆帝极其不高兴,最后还是勉强答应了。

年老的张廷玉终是有些自大起来了,乾隆帝勉强答应以后,他竟然没有亲自入宫谢恩,而是让儿子张若澄入宫谢恩,惹火了乾隆帝,传旨令他明白回奏。

这时候张廷玉又做了一件蠢事,由于他门生故吏遍天下,所以军机处的汪由敦提前告知了这件事,他当时的反应就是第一时间入宫谢恩。而他入宫谢恩时圣旨都没有传到,暴露了军机处有人泄密的事情,乾隆帝彻底龙颜大怒。毕竟身为权力欲望极强的皇帝,军机处这种机密重要地方张廷玉都可以渗透进去,岂不是太具有威胁性了,严重威胁了皇权,所以张廷玉彻底失宠,先是罢去配享太庙的待遇及其破例赏赐的伯爵之位,后更是因为一些小罪被借题发挥将张廷玉之前所得的御赐之物都缴回宫中。

张廷玉这一生小心翼翼了一辈子,还是因为门生故吏遍天下而树大招风了,为权力欲望极强的乾隆帝所猜忌而不喜。没有妥善处理好配享太庙一事,最后一错再错,本来就给乾隆帝威胁的感觉,随着错误的加深,更是令乾隆帝深感威胁甚大,导致了其失宠凄凉落幕。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张廷玉死后乾隆帝遵守了父亲雍正帝的遗诏,命张廷玉配享太庙,算是满足了这位一代传奇大臣的最大奢求,也算死而无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