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第一次被废的始作俑者老十四,为何事后安然无恙?

九龙夺嫡的一场大戏真正被拉开帷幕,起因是心机颇为深沉的老十四挑起的。彼时太子虽因卖官鬻爵而让康熙内心不爽,但是这并不足以废掉太子,真正让康熙忌惮的,还是那张太子的调兵手谕,而这张手谕正是老十四的造假。

康熙做了几十年皇帝,深知兵权的重要性,你可以打所有东西的注意,只要别过分,那还是可以容忍的。但是一旦动了兵权,那就直接触动了康熙的逆鳞,所以康熙在行宫里并没有深加思索,便做出了一系列的决定,而这所有的决定都意味着:太子被废!

太子第一次被废的始作俑者老十四,为何事后安然无恙?

事实上太子当时确实还没有足够的胆子去做调兵谋反的事情,倒是老十四好像等不及了,自己伪造了一份手谕嫁祸太子试图借刀杀人,老十四的这一招几乎成功的废掉了太子,如果没有后来康熙的废而复立,那老十四就是太子被废的掘墓人。

果不其然,康熙看到太子的调兵手谕后,是按奈不住了,当机立断的取消了太子的一切印信,又是调兵,又是封王,康熙在这一夜似乎把很多本不该加的恩典一下子放出了好些,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防范太子真的谋反。

太子第一次被废的始作俑者老十四,为何事后安然无恙?

但是张廷玉还是发现了这张手谕的造假端倪,并告知了康熙,这个时候康熙才似乎有所醒悟,并表态要彻查此事但是被张廷玉劝阻了。随后康熙想着既然这个决定已经做了,那么久索性的久废了太子吧,反正他的不贤之举已经让康熙有所厌恶了。于是他在回京的途中拉着太子的师傅王掞同车共乘,以想堵住这位老师傅的嘴。

令康熙没料到的是,王掞丝毫不领情,因为在王掞看来,太子是自己一生的心血,所以在朝堂上据理力争,力挽狂澜,句句直戳康熙的软肋,最后终于让这个几乎废掉的太子废而复立。

太子第一次被废的始作俑者老十四,为何事后安然无恙?

按说太子废而复立后,一切尘埃落定,这个假造太子手谕的罪人应该严加追查,以儆效尤,但是事后这件事便不了了之了,而始作俑者的老十四还加官进爵的管理了兵部,这多多少少有点让人难以想通。为什么康熙不追查此事呢?当时在行宫的时候不能够轻举妄动,但是现在一切尘埃落定,怎么仍然不查此事呢?

康熙不查此事,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应该已经知道假造手谕的人是谁,不愿意或者是不忍心甚至是不敢追查,有人回问了,康熙一国之君,大风浪经历多少,还有他不敢做的事情吗?没错,还真有,康熙最大的软肋那就是怕青史留下罪名,王掞一句不教而诛就让康熙打消了把太子打入黑名单的念头,可见他是多么爱惜自己的羽毛。

太子第一次被废的始作俑者老十四,为何事后安然无恙?

在太子废而复立后,老十四便跳出来和康熙唱对台戏了,也是句句直戳康熙的短处,几乎让康熙无言以对,所以康熙也把老十四这茬给忍让了过去,甚至让老十四监管了兵部。讲到这里大家应该就能明白,康熙仿佛已经知道这次假造太子手谕的人了。

太子第一次被废的始作俑者老十四,为何事后安然无恙?

这个人肯定是他的儿子,如果深查,必然会让自己将来骑虎难下。因为一旦查实,就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杀还是不杀?杀了那肯定历史上的名声不会太好,不杀,怎么对百官和太子交代?所以康熙看到了结果,索性来个佯装不知,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