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歷史上的八大王朝中興,最後一個簡直吐血,名不副實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朝代,既有開國之君,也有所謂中興之主。中興顧名思義就是中途振興王朝,雖然王朝延續時間的長短並不是衡量中興成的根本標準,但是時間長也更容易出中興之主,這是一個概率問題。那麼,究竟都有哪些中興之主呢?

1、夏朝——少康。

盤點歷史上的八大王朝中興,最後一個簡直吐血,名不副實

少康是夏朝君主,又名杜康,姒姓,夏朝中興之主。

少康雖出身王族,但日子過的不怎樣,在他的伯祖父太康在位時,太康揮霍無度,引起民眾不滿。旁邊東夷的有窮氏首領后羿(不是神話傳說中射日的那個)充分調動起了民眾的情緒,趁機攻奪了夏朝的政權,將太康驅逐,史稱"太康失國"。

后羿後來被部將寒浞(zhuó)所殺,寒浞佔據夏土,而夏后氏的殘餘擁立太康的弟弟仲康為主,仲康病死後,其子相即位,相就是少康的老爹。

盤點歷史上的八大王朝中興,最後一個簡直吐血,名不副實

而寒浞一直在追殺夏后氏,相被迫逃往商丘,依附同姓的諸侯於斟尋氏和斟灌氏,但還是被寒浞攻殺。相死的時候,他的妻子後緡(mín)逃回孃家有仍氏,生下了遺腹子少康。

少康長大後成為有仍氏的牧正,但為了躲避寒浞,又逃到虞國。虞國國君虞思將其女二姚許配給少康,並幫助少康積極爭取夏后氏遺民。

少康一方面積蓄實力,另一方面派出間諜刺探情報,在同姓的斟灌氏和斟尋氏的幫助下,少康最終攻滅了寒浞,恢復了夏王朝的統治。復國後,少康大有作為,史稱"少康中興"。

2、商朝——盤庚、武丁。

盤點歷史上的八大王朝中興,最後一個簡直吐血,名不副實

自湯擊敗夏朝建立商朝以後,中丁之後經歷了長達九世的混亂,商朝都城幾經變遷。傳到盤庚時,盤庚將商朝都城遷到了殷,從此趨於穩定,王室內部的矛盾得到緩解,社會經濟也大為發展,所以盤庚也被稱為中興之主。

武丁是盤庚的弟弟小乙之子,子姓。盤庚去世之後,其兩位弟弟先後即位,國勢有所衰落,接著王位就傳到武丁手裡。

武丁勵精圖治,對外征服四夷,對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國進行征討,經常出動數千軍隊(在那個時代算大軍),拓疆數千裡;對內關心民間疾苦、任用賢能,將商朝推向最鼎盛的時期,史稱"武丁中興"。

3、周朝——周宣王。

盤點歷史上的八大王朝中興,最後一個簡直吐血,名不副實

周厲王被國人暴動推翻後,太子靜繼位,是為周宣王,姬姓。

周宣王繼位後,在政治上任用召穆公等賢臣輔政,在軍事上則藉助諸侯之力討伐西戎、淮夷、徐國和楚國等。周宣王還取消了周厲王時期的專利政策,放寬對山林川澤的控制,廢除籍田制,使西周的國力得到短暫恢復,被史家稱為“宣王中興”。

但此中興不過曇花一現,短暫而且危險,為西周在周幽王時期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4、漢朝——漢昭帝、漢宣帝和漢光武帝。

盤點歷史上的八大王朝中興,最後一個簡直吐血,名不副實

西漢在漢武帝晚年時因為連年征戰以及漢武帝的揮霍,國力消耗甚大,再加上嚴刑峻法,國內民怨沸騰,農民起義不斷,可謂“有亡秦之失”。雖然漢武帝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醒悟,做出一些補救,但沒所久他就撒手人寰,留下一副爛攤子。

即位的漢昭帝年紀太小,由幾位輔政大臣輔政,後來演變成霍光一人獨攬大權,漢昭帝卻不猜疑。在這對君臣的努力下,局勢有所好轉,但漢昭帝英年早逝。

漢昭帝死後,霍光在一月內完成立皇帝、廢皇帝的程序,然後再立了一個皇帝,即漢宣帝。

盤點歷史上的八大王朝中興,最後一個簡直吐血,名不副實

霍光死後,漢宣帝掌權,他對內打擊外戚、整頓吏治,對外則收服匈奴、平定羌人,並設置西域都護府,將西域(在今新疆)納入王朝版圖。西漢在漢宣帝時期國土最大,國力最強,達到極盛。

這一段時期,被稱為“昭宣中興”,但漢宣帝的貢獻遠比漢昭帝要大,更多時候是稱作“孝宣中興”。

西漢滅亡後,王莽的新朝取而代之,但很快就分崩離析滅亡了。

在新朝末年的亂世中,劉秀從一介布衣開始,起兵參加反莽戰爭,並率軍取得了決定性的昆陽之戰的勝利,在新朝滅亡後逐鹿群雄,剿滅各路農民起義軍,建立了東漢,復興漢朝,被稱為“光武中興”。

5、唐朝——唐憲宗、唐武宗、唐宣宗。

盤點歷史上的八大王朝中興,最後一個簡直吐血,名不副實

唐憲宗李純,唐順宗李誦長子,在位15年。

李純即位後,勵精圖治,重用賢良,改革弊政。他勤勉政事,力圖中興,從而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大唐再次統一,成就了唐朝的中興氣象,史稱"元和中興"。

盤點歷史上的八大王朝中興,最後一個簡直吐血,名不副實

唐武宗李炎,唐憲宗之孫,唐穆宗第五子,唐文宗之弟。唐文宗去世後,唐武宗即位。他在位時,任用李德裕為相,對唐朝後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

唐武宗對內打擊藩鎮和佛教,毀佛成功,擴大了唐朝政府的稅源,鞏固了中央集權;對外擊敗回鶻(hú),唐朝一度出現中興局面,史稱"會昌中興"。但唐武宗崇尚道教,為之揮霍,損耗國力。

盤點歷史上的八大王朝中興,最後一個簡直吐血,名不副實

唐宣宗李忱(chén),唐憲宗第十三子,唐武宗之叔,唐武宗去世後被宦官擁立為帝。

李忱勤於政事,喜讀《貞觀政要》,人稱“小太宗”。他在位期間,對內整頓吏治,結束牛李黨爭,並限制皇親和宦官的權力,;對外擊敗吐蕃、收復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

在李忱的治理下,唐朝國勢有所起色,百姓日漸富裕,史稱"大中之治"。

6、宋朝——宋高宗。

盤點歷史上的八大王朝中興,最後一個簡直吐血,名不副實

這個就留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反正《宋史》是把他跟晉元帝以及少康等人並列為中興之主,岳飛、韓世忠等人也是中興四將。至於之後的宋孝宗,北伐未成,中興大業沒能做起來。

7、明朝——弘治帝、萬曆帝。

盤點歷史上的八大王朝中興,最後一個簡直吐血,名不副實

明朝在明仁宗和明宣宗手裡達到盛世——“仁宣之治”,然後在明英宗手裡開始敗了,明憲宗繼續敗,到了明孝宗朱佑樘(chēng )手裡,問題已經很深重了。

朱佑樘是明憲宗之子,年號弘治,他為人寬厚仁慈、不近聲色、勤於政事,廣開言路,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在他的勵精圖治下,明朝政治清明、經濟繁榮迎來了中興盛世,史稱“弘治中興”。

“萬曆中興”的核心人物有兩個,那就是張居正和萬曆帝,而且前者的功勞更大。

明神宗朱翊(yì)鈞,明穆宗之子,年號萬曆。萬曆帝年僅十歲就即位為帝,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盤點歷史上的八大王朝中興,最後一個簡直吐血,名不副實

萬曆帝在位前十年,內閣首輔張居正總攬政務,進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明朝弊政大有改觀,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

萬曆親政後,前五年,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範,開創了“萬曆中興”局面,商品經濟空前繁榮、科學巨匠迭出、社會風尚呈現出活潑開放的新鮮氣息。

但接下來的數十年,萬曆怠於朝政,幾十年不上朝,創造了記錄,國家運轉幾乎停擺,強徵礦稅亦是在位期間被稱為一大詬病,使大明王朝逐漸走向衰亡。

8、清朝——同治帝、光緒帝。

盤點歷史上的八大王朝中興,最後一個簡直吐血,名不副實

清朝所謂的“同光中興”,真是讓人膩歪,全都是紙糊的,一場甲午戰爭,全都暴露出來,名不副實至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