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宸颂,循迹隐没的11座王府

沈阳人知道沈阳有故宫,却并不一定知道围绕着故宫还有11座王府,亲王府9座,郡王府2座。这些王府的主人,是皇太极和顺治年间晋封的亲王和郡王,大都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的兄弟。清军入关之后,他们的老宅子也一直保留着,由家人和奴仆照看。

金地·宸颂,循迹隐没的11座王府

沈阳故宫崇政殿

最近二三十年,很多考古学家与爱好者曾经试图按照历史资料去考寻这11座王府,但可惜,随着中街地区的改造,盛京王府,多数已化作历史尘埃,甚至地名也随之消失。

金地·宸颂,循迹隐没的11座王府

今天,我们试着从各种文献和报道中,还原这11座王府当时的地理位置与原形,为沈阳保留清朝文化的历史遗迹。

一纸城阙图 揭秘盛京王府过往

发现沈阳11座王府的过程,也颇有戏剧性,甚至还带有一些偶然。

据媒体公开报道:1982年,原沈阳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佩环到位于北京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找关于清朝迁都沈阳的文献资料,可文字档案中一无所获,而在翻阅“图舆”档案时,一张编号为225号的丝制地图引起了她的注意。图上画的明显是清初盛京城的风貌,但由于地图标注都是满文,长久以来并未引起学者的注意,而通晓满文的王佩环却如获至宝,经她仔细翻译、考证后发现,《盛京城阙图》描绘的正是清朝初年盛京王府和各部衙门的位置。

金地·宸颂,循迹隐没的11座王府

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盛京城阙图》

从《盛京城阙图》来看,这十一座王府规模都不大,建筑形制也基本相同,总体上是按八旗方位排列的,以故宫大政殿为中心,把城区分成八个区域,每个旗守一个门,两蓝在南,两白在西,两黄在北,即今天的中央路、沈阳路、朝阳街、正阳街一带。

下面是专家研究后确定的盛京11座王府的大致位置:

肃亲王府:沈阳路与正阳街交汇处(豪格府邸)

饶余王府:肃亲王府西侧(阿巴泰府邸)

郑亲王府:沈河区委(济尔哈郎府邸)

庄亲王府:王府花园内东顺城内街一侧(允禄府邸)

克勤王府:王府花园东侧以及沈河房产局交叉点(岳托府邸)

颖亲王府:王府花园北侧紧邻中街派出所附近(萨哈廉府邸)

豫亲王府:北中街十王府巷 (多铎府邸)

武英王府:北中街通天街东(阿济格府邸)

睿亲王府:与武英王府对称(多尔衮府邸)

礼亲王府:大政殿东北盛京花园所在地(代善府邸)

金王府:朝阳二小学正门对面(尼堪府邸)

围绕着这11座王府发生的皇家故事,于民间一直口口相传。皇太极长子豪格没当上皇帝,他与多尔衮、庄妃母子间争夺皇位的故事至今为百姓津津乐道。庄妃之子福临继位、多尔衮辅政之后,战功颇多的豪格只能身陷囹圄并死于狱中,顺治帝亲政后,为豪格平反,重新封为和硕肃亲王。顺治十三年,豪格被追谥,成为清代第一个被追谥的亲王,也是清代世袭罔替的“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金地·宸颂,循迹隐没的11座王府

皇太极长子-豪格

八旗方位 界定尊崇领域

在古代,所有建筑都是有讲究的,沈阳故宫研究室主任佟悦介绍:“王府的修建是依照八旗方位排列的,比如正白旗在城西,那么正白旗的人们便会聚居在城西,正白旗的官员们也居住在这个方块里,王府也会修建在城西。在努尔哈赤时期,就是这样排列的。王爷负责着这一旗的各种事务,而且他们的势力范围只能在自己的所属地区,越界是不允许的。佟悦分析,这样的排列也可能参考了阴阳五行:“比如北面属水,而黄色为土,土克水,那么北边便是黄旗范围。以此类推。“但是到了皇太极的时候,这种格局有了变化。皇太极以前是白旗的,自从他当了皇帝之后就改为了黄旗,于是城北便成了白旗的地盘。

金地·宸颂,循迹隐没的11座王府

豫亲王府影壁

在封建等级社会,王府的规制绝对不能超过皇宫。沈阳故宫的凤凰楼是全城的制高点,其有着很高的地基,虽然钟楼鼓楼本体建筑较高,可是依旧比建在高台上的凤凰楼低。不论哪座王府,其高度都无法与故宫的凤凰楼比肩。

在康熙中期以前,盛京城里住的全是八旗子弟,几乎没有汉人。到了康熙中期之后,盛京城有了外城,人口逐渐增多,在乾隆年间大约达到了三四十万人。再到后来,闯关东的人们逐渐入住,而大东门外,渐渐成了官府和一些民国时期政要们密集居住的地方。在清朝时期,因为王爷们大多居住在北京,盛京王府渐渐被衙门所替代,衙门官府变得更重要了,其建筑规模甚至会超过王府。

当年盛京的十一座王府里面虽然住的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可是因为入关前物质条件差,当时的王府建筑都比较简陋,远远没有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北京王府那么豪华。

据佟悦介绍,以前的盛京王府,一般都是里外两层院,第一进院有东西厢房,住的都是仆人、马夫等杂役;进去之后便是二门,二门内为第二进院,这里有正房和厢房,正房居住主人,也就是王爷们,一般面阔三间或五间,旁边为东西厢房,面阔三间。到了皇太极时期,各大王府的院子都适当扩大了些,后来发展成了二进四合院。

佟悦曾经撰文:清入关后,这些王府几经变迁,虽然被当做学校、民居等,但在上世纪80年代时,部分的三百年前的建筑还是能看到的, 80年代初期,位于小南门里的郑亲王府遗址,王府建筑保存之完好令人赞叹,那时,豫亲王府前的山门也还在。直到以后大规模拆迁,这些建筑才被毁掉。

承袭王府规制 再现皇家气度

消失的11座王府,留下了历史遗憾。但最近有一座以王府规制打造的建筑正拔地而起,这就是金地集团2018年品牌发布会上礼献当代大家的重要作品—金地·宸颂。这座现代王府般的建筑位于故宫西北角,步行至故宫仅需8-10分钟。

先说这个名字,来源就有说道:宸,原意是指深邃的屋宇,也指星天枢纽北极星,后来引申为帝王的居所; 颂,顾名思义,赞扬的意思,皇家祭祀舞曲歌辞称之为颂。宸颂,就好比是金地致敬这座城市的礼物,用建筑的语汇表达对故城龙脉和大国文明的风华盛赞。

金地·宸颂师承紫禁城,根据“前朝后寝,礼制清晰”的规划特点,参照午门、乾清门、神武门对空间功能划分及皇室起居生活场景,在项目规划上,通过府门、宅门、园门三重门第的层层递进,打造了序列井然的礼仪前庭、高端平层、高台景观,涵盖社交、起居、赏玩的三进生活空间,以皇家礼序,赋予生活极致的仪式感。

金地·宸颂,循迹隐没的11座王府

紫禁城平面布局图

在古代,世家贵族讲究“门风”和“门望”。门是家族的身份象征,屋宇式建筑中,王府大门是最高等级,通常有五间三启门和三间一启门两等。 金地·宸颂的府门正是最高等级的五间结构,金地重金聘请手工匠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级别的錾刻工艺,打造了29米横向宽度紫铜大门,门前一对瑞兽门当,把显赫的大家风仪,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金地·宸颂,循迹隐没的11座王府

金地·宸颂府门效果示意

屋顶式样是中式建筑中等级制度的重要体现,其中等级最高的是重檐庑殿顶,一般只有皇宫的主殿、重要的佛殿才能使用。 金地·宸颂将等级最高的重檐结构结合帝王朝冠的形态加以融合,为建筑赋予尊崇的美感,将皇家的威严呈现出来,同时也以此彰显居者的优越与尊贵。

金地·宸颂,循迹隐没的11座王府

紫禁城重檐庑殿顶实景

园林是建筑的灵魂。金地·宸颂在园林景观的打造上与建筑一脉相承,取法皇家御苑的设计精髓,前庭后苑,布局讲究。前庭景观严格规整,强调明确的对称轴线关系,沿轴线依次展开,构建了进、面、映、观、坐五重立体园林体验。后苑,则以自然为意趣,连廊、景亭、跌水、拱桥散落其间,兼顾儿童活动场所、交流空间、休憩空间等功能空间的考量,为居者构建了一个极具东方雅趣的户外游园空间。

此外,金地·宸颂拥有全沈阳罕见的270度视野格局,采用金地集团四星级精装标准,多达166项精装细节,数十项智能家居配置,涵盖新风、净水、降噪、安防等多重维度,致力打造沈城御脉考公大宅。

三十而立的金地,始终秉承一个信念:“天赋稀贵的土地就要做极致的产品。” 金地·宸颂在产品设计上,四房起步,只为客户提供匹配其身份的居住尺度,仅得75席。

金地·宸颂,循迹隐没的11座王府

金地·宸颂生活场景示意

皇城故土之上 匠造当代风华

在沈阳房地产历史上,能够占据市中心故宫旁拥有王府规制地块特点的项目,十分罕见,金地·宸颂承于土地禀赋,续写东方礼序,将一座可以媲美王府的现代建筑,呈现在世人面前。

以王府规制规划产品,对于开发商其格局、理念、设计、执行等综合能力是一个难度非常的考验,任何一项缺席,都会让产品陷入尴尬。金地敢为天下先,是经由三十年理性思考积淀而成的,这是“理金地”独有的气质,无可复制。

过去十年,沈阳一直因为房价低,而缺乏真材实料的豪宅,近两年随着房价稳步上涨,带来了豪宅建筑的可能。越来越多的豪宅为回归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采用中式建筑风格,产品过于同质化的现象因此产生。

金地·宸颂虽也归属中式豪宅,但一亮相,便跳出同质视线,以其王府规制脱颖而出。金地不是打着“王府”的旗号,而是把王府规制由里向外研究透彻,从众多历史文化建筑细节中,寻找出特征规律,并结合现代科技,将其融入宸颂的项目设计中。

金地坚信好产品的价值无可取代, 这块土地背后的人文底蕴与时代意义, 终将成为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因为她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品味和鉴赏力! 这也是为何很多人说,金地·宸颂是少见的,敢与一线城市豪宅叫板的产品。

从金地·宸颂的产品定位上,可以看出金地连续两年坚持“匠心”的意义,金地坚持的“匠”,不是走形式喊口号,而是把“匠”的意义,刻入自己的企业文化精神中。

据悉,金地·宸颂城市会客厅已于6月9日全城开放,师承东方礼序,彰显府院威仪,静待大家品鉴。

金地·宸颂,循迹隐没的11座王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