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能读书,8岁会写诗,更被皇帝招入宫中,病逝时年仅24岁

她4岁能读书,8岁会写诗,更被皇帝招入宫中,病逝时年仅24岁

文│小先生

俗话说天生我才,有的人大器晚成,可是绝大多数聪明人实际上从一生下来就显示出了自己的聪明,比如孔融让梨,王戎不取道旁李,司马光砸缸,这些神童生下来就具有非凡的天赋。因此一般家长对于天生聪明的儿童也是非常关照,徐惠就是一个天生聪明的女孩儿,根据史料记载她生下来也就五个月就能牙牙学语,等到四岁就能够熟读《论语》和《毛诗》,这让笔者很惭愧,笔者至今为止也没有读完《论语》。而等到八岁的时候,徐惠就能写诗写文章了。

4岁能读书,8岁会写诗,更被皇帝招入宫中,病逝时年仅24岁

徐惠老爹徐孝德对于女儿的这种天赋感觉到很吃惊,因此就让她模仿离骚体来写诗,徐惠立刻就作了一首《拟小山篇》,虽然全诗只有四句,但是却气象万千,徐孝德看了之后赞叹不已,认为徐惠好像是一根锥子藏在布袋里,才华自己就会露出来。而果不其然,徐惠的这首诗立刻就广泛的流传出去,大家看了之后都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小女孩能够写出来的诗么?这件事越传越广,越传越玄乎,到最后都传到皇帝的耳朵里面了,就连李世民都知道了。

4岁能读书,8岁会写诗,更被皇帝招入宫中,病逝时年仅24岁

李世民觉得徐惠文章写的不错,很有才华,因此将徐惠召进宫中,封为才人。而徐惠虽然受宠入宫,但是却并不恃宠而骄,反而每天读书不倦,因此写出来的诗词文章更加的朗朗上口,肚子里面有了墨水,写文章的时候简直就是不假思索,挥笔而就。李世民对徐惠变得更加的尊重了,把她老爹徐孝德升为水部员外郎,而且把她也升为充容。不过唐太宗虽然开创了显明的贞观之治,可是此时的李世民已经到了暮年,因此头脑和政治上都有所疏忽

4岁能读书,8岁会写诗,更被皇帝招入宫中,病逝时年仅24岁

贞观最后几年,李世民经常命令唐军四处征战那些边地少数民族,而且大兴土木,大肆动员民工,搞的民不聊生。唐太宗有一天巡幸玉华宫,备受宠爱的徐惠随同他一起出游。徐惠并不是那种只知道深宫绣花鸟的浅显女子,实际上她深思熟虑,见识深远,经过了慎重思考之后她上疏给唐太宗:唐军驻扎在东部辽海,向西进军昆丘,士兵苦于连年征战,思乡心切,百姓的收成全部都用给士兵吃用,何必要为了征伐那些少数民族劳苦我们的军队呢?

4岁能读书,8岁会写诗,更被皇帝招入宫中,病逝时年仅24岁

徐惠不但批评了唐太宗四处兴兵,而且认为他大兴土木构建了翠微宫和玉华宫,使得人民不得安生,这不是道德高尚的帝王应该做的。实际上是含蓄的指责太宗没有德行,要知道越是雄才大略的君王越是自有主见,很难听进他人的意见,而像是袁绍这样的诸侯只会优柔寡断。不过李世民毕竟是千古明君,听到了徐惠的批评之后非但没有恼怒,反而认真的反省了自己的错误,并且赏赐了徐惠。这就是著名的《谏太宗息兵罢役疏》,是史上少有的女性发表政见的文章。

4岁能读书,8岁会写诗,更被皇帝招入宫中,病逝时年仅24岁

李世民毕竟是老了,649年终于驾崩。而徐惠回想起太宗对自己的种种恩惠,不时地思念起李世民的音容相貌,一时之间对太宗难以忘怀,以至于哀思重病。但是徐惠病了却不肯吃药,说太宗对自己情深意重,我要是死了刚好去侍奉太宗,这不是很好么?紧接着她强撑病体写了一篇寄托自己哀思的文章。等到第二年,才二十四岁的徐惠就病逝了,陪葬于李世民陵墓,看来徐惠对李世民的感情,做不得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