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雲華:怎麼管理90後員工?

點擊右上角【關注】,獲得資深管理顧問倪雲華的管理、創業新知與乾貨分享,讓你專注夢想,少走彎路。

以下是對喜馬拉雅團隊管理課學員問題的解答。

我們公司年輕人比較多,有許多90後,在管理的時候不知道如何管理。

對於90後的管理,我也經常在不同的場合被問到。我想對於90後的同學聽到這個問題,一定會想,為什麼一關於我們90後,這就是個問題了呢?

大批90後同學走入職場,扮演著重要角色。對於團隊管理者來說,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疑惑呢?90後的管理又和80後,70後的管理有什麼區別呢?

要管理好90後,首先我們要看看90後的特點,特別是與之前時代的人的變化。為了更多瞭解90後,我也經常通過與90後的同事交流,來了解他們的心態和做事方式。

倪雲華:怎麼管理90後員工?

對於90後管理,我覺得有這樣幾個變化:

1、敬業度的表現形式有變化,從集體意識到個體意識。

與70後80後對於工作的在乎程度發生了變化,70和80後的同學,對於工作和領導有著較高的敬畏和服從感,以完成組織交付的工作作為衡量自己表現的重要原則。

有時候不滿意領導,但也沒有,或不大願意輕易做其他職業選擇。而90後,個體的價值更加凸顯,更在意個人的感受,個人滿意度是衡量工作價值的標準,因此換工作的頻率也更高。

2、原有的激勵因素可能已經變成了保健因素。

我們知道在驅動員工行為方面的雙因素理論,有著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保健因素是必備的,只有激勵因素才能驅動員工的熱情和積極性。

對於70和80後來說,我們會用到包括薪酬、晉升、福利等方面的手段來激發他們努力工作,實現目標。

而今天我們如果還是隻用這些手段來激發90員工來說,可能就效果有限了。這些原本對於70/80後人群的激勵因素,今天對於90後的同學可能變成了保健因素。

因為,90後員工出身和生長的環境已經不同,他們在乎的東西已經發生變化,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在物質條件相對豐富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對於這些因素的激勵有,但激勵的效用大大折扣。

在對90後對於工作的期望的研究發現,在90後眼裡,有這樣一個公式:

一份好工作=別人眼中的體面+可以接受的薪酬+氛圍舒適度+興趣

我們看到,其中關於氛圍舒適度以及興趣是之前時代人較少要求和關注的。因此,對於團隊管理者,想要管理好90後,我們要想辦法營造一個他們認為的好的工作,才能更有效地激發他們。

倪雲華:怎麼管理90後員工?

因此,我給你幾個建議:

1、要關注如何營造一種安全,開放、平和的人際關係。

谷歌曾經歷時三年對超過10萬名員工做過調研,發現在員工認為好的團隊的的要素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在組織的安全感。

這種安全感是指,能在一個言論自由、氣氛寬鬆、鼓勵成員擁有不同的想法和創新思維、整體效率高、合作流暢的環境中工作。這種環境下,員工可以毫無顧忌地提出問題,可以就自己的疑問大膽地尋求幫助和解答。

2、儘量減少職級的層級,組織結構更加扁平化,降低等級觀念。

包括在稱呼上,減少更多“總”的稱謂。同時,在工作內容上面,避免完全的從上而下的直接分配式任務,和員工溝通工作的內容和意義,讓90後員工知道事情背後的價值。

3、在工作中營造有趣性。

比如我看到有的公司,將遊戲化的理念引入到員工的工作,工作表現就像打怪升級,贏得道具。作為伴隨遊戲成長的一代人,在工作中找到遊戲的樂趣,也是一種激勵手段。

倪雲華:怎麼管理90後員工?

另外,90後還有幾個特點值得我們關注:

1、90後是一個有著很強規則意識的一代,他們從小的教育形成了對規則的遵守。

不越界,儘量避免衝突,作為管理者可以藉此營造一種規則感。

2、在主動承擔決策和選擇的過程中,意識略顯缺乏。

因為90後普遍是獨生子,在成長過程中,他們人生中的主要重要決定,如擇校、擇業等重大決策往往由父母做主。因此,“隨便”是許多90後的口頭禪,不願意輕易承擔決策後帶來的責任。

3、溝通方式發生變化。

當然,對於90後的管理,我的理解也可能不是最全面,也歡迎大家給予更多更好的建議。但我一直要強調的是,管理不只是管,而是驅動。

我們不是要約束這群人,讓他們聽話,而是應當找到最有效的方法去驅動90後,讓90後的同學能夠滿意從事的工作,而公司也能夠達成我們希望的目標。

不論你是否願意接受,90後將漸漸成為職場中堅,作為一名團隊leader,你需要更好地理解這一代人,和他們融合,讓他們一起和團隊成長。

同樣,每個時代的人都會有自己的不同之處,如果你是90後,在十年後也同樣會面臨00後所帶來的管理問題,這也是需要思考的。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