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為何兵敗大渡河(1)——天氣地理篇

石達開是近代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名將,他十六歲出山,為太平天國立下了赫赫戰功。然而,這樣一位傑出的英雄卻最終兵敗大渡河,讓後來人不禁扼腕嘆息。

這一篇,就講一講天氣和地理對大渡河之戰的影響:

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為何兵敗大渡河(1)——天氣地理篇

傅抱石筆下的大渡河

1、天氣因素

1863年5月14日黎明,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領兩萬大軍來到四川省越巂廳署紫打地。一條波濤洶湧的大河橫亙在他的眼前,這就是大渡河。

大渡河寬約300多米,深約30多米,平時水流速度為4米/秒。因為河底有無數亂石,導致水面生成大大小小的漩渦。這種水俗稱“竹筒水”,可使鵝毛沉底。據說,大渡河就是西遊記中的流沙河。

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為何兵敗大渡河(1)——天氣地理篇

清軍早已堅壁清野,所以紫打地附近找不到渡船。要想過河,必須先從附近的山上砍伐樹木,扎幾個木筏出來。然而,因多日在崇山峻嶺中行軍,大軍業已人困馬乏。石達開傳令休息,打算明日渡河。

大水越漲越大。大渡河平時都是激流澎湃,這一漲,眼看是過不去了。

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為何兵敗大渡河(1)——天氣地理篇

素描:安順場

不下雨,水怎麼會漲呢?河神作祟說開始在軍中盛行。不得已,石達開只得請出隨軍的道士,以迷信攻迷信,命他登壇作法穩定軍心。

突如其來的漲水,使石達開過不了大渡河。在迷信氾濫的晚清,還會對軍心士氣產生不小的影響。

2、地理因素

紫打地,是石達開的悲劇之地。如今,紫打地這個地名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則是安順場。

網上一直有著紫打地不是安順場的說法,其實不然。

1863年5月14日,石達開到達大渡河南岸,當時,他腳下的土地名為紫打地。

1902年,紫打地附近的大渡河發水。水退後,居民們搬離了原住址。為了祈求不再發水,他們把新住址改名為安順場。

1935年5月24日,紅軍到達的就是安順場。

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為何兵敗大渡河(1)——天氣地理篇

山不可能改變位置,所以紫打地變安順場就是在屁大點的地方挪窩,它們之間的區別也就忽略不計了。

現在,讓我們再具體看一下紫打地,即安順場的地理情況。

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為何兵敗大渡河(1)——天氣地理篇

如圖所示,石達開當年到達紫打地後,面前是大渡河,右邊是松林小河,松林小河再向右是土司王應元所轄的松林地。石達開如果過了大渡河,可以向成都進軍;如果過了松林小河,可以經松林地來到瀘定。石達開的身後是馬鞍山,他把大營紮在此處,糧草也囤積在營中。

其實,紫打地還有一條後路,就是幾十裡外的鐵宰宰(現名鐵寨子)。

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為何兵敗大渡河(1)——天氣地理篇

如果後路一斷,石達開必然三面被圍,一面阻水,所以說紫打地是凶地,險地絕不為過。

《光緒越巂廳全志》

都履和:《翼王石達開涐江被困死難紀實》

立青:《從科學的角度探討翼王大渡河覆軍的歷史偶然性》、《漲水和回落----翼王大渡河覆軍之偶然性和必然性再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