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为何兵败大渡河(1)——天气地理篇

石达开是近代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名将,他十六岁出山,为太平天国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这样一位杰出的英雄却最终兵败大渡河,让后来人不禁扼腕叹息。

这一篇,就讲一讲天气和地理对大渡河之战的影响: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为何兵败大渡河(1)——天气地理篇

傅抱石笔下的大渡河

1、天气因素

1863年5月14日黎明,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两万大军来到四川省越巂厅署紫打地。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横亘在他的眼前,这就是大渡河。

大渡河宽约300多米,深约30多米,平时水流速度为4米/秒。因为河底有无数乱石,导致水面生成大大小小的漩涡。这种水俗称“竹筒水”,可使鹅毛沉底。据说,大渡河就是西游记中的流沙河。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为何兵败大渡河(1)——天气地理篇

清军早已坚壁清野,所以紫打地附近找不到渡船。要想过河,必须先从附近的山上砍伐树木,扎几个木筏出来。然而,因多日在崇山峻岭中行军,大军业已人困马乏。石达开传令休息,打算明日渡河。

大水越涨越大。大渡河平时都是激流澎湃,这一涨,眼看是过不去了。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为何兵败大渡河(1)——天气地理篇

素描:安顺场

不下雨,水怎么会涨呢?河神作祟说开始在军中盛行。不得已,石达开只得请出随军的道士,以迷信攻迷信,命他登坛作法稳定军心。

突如其来的涨水,使石达开过不了大渡河。在迷信泛滥的晚清,还会对军心士气产生不小的影响。

2、地理因素

紫打地,是石达开的悲剧之地。如今,紫打地这个地名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安顺场。

网上一直有着紫打地不是安顺场的说法,其实不然。

1863年5月14日,石达开到达大渡河南岸,当时,他脚下的土地名为紫打地。

1902年,紫打地附近的大渡河发水。水退后,居民们搬离了原住址。为了祈求不再发水,他们把新住址改名为安顺场。

1935年5月24日,红军到达的就是安顺场。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为何兵败大渡河(1)——天气地理篇

山不可能改变位置,所以紫打地变安顺场就是在屁大点的地方挪窝,它们之间的区别也就忽略不计了。

现在,让我们再具体看一下紫打地,即安顺场的地理情况。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为何兵败大渡河(1)——天气地理篇

如图所示,石达开当年到达紫打地后,面前是大渡河,右边是松林小河,松林小河再向右是土司王应元所辖的松林地。石达开如果过了大渡河,可以向成都进军;如果过了松林小河,可以经松林地来到泸定。石达开的身后是马鞍山,他把大营扎在此处,粮草也囤积在营中。

其实,紫打地还有一条后路,就是几十里外的铁宰宰(现名铁寨子)。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为何兵败大渡河(1)——天气地理篇

如果后路一断,石达开必然三面被围,一面阻水,所以说紫打地是凶地,险地绝不为过。

《光绪越巂厅全志》

都履和:《翼王石达开涐江被困死难纪实》

立青:《从科学的角度探讨翼王大渡河覆军的历史偶然性》、《涨水和回落----翼王大渡河覆军之偶然性和必然性再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