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面临职场“中年危机”,想掌控他们是不可能的!

90后面临职场“中年危机”,想掌控他们是不可能的!

你是否想过,在你手下的这群刚刚步入工作的90后们,可能正面临着另一场迷茫的职场“中年危机”

已经脱离了无忧无虑自由奔放的校园,投身到严肃重规则的职场社会一段时日,似乎被现实磨去了一些棱角,可还保留着学生时代的远大抱负。他们觉得自己理解了公司的核心,却又陷于 entry-level 的职场地位,着手一些琐碎的事。觉得自己似乎还年轻,可更多刚毕业的活力竞争者,正源源不断而来……

诚然,职业定位与职业发展是自己选择的道路;可同时,如何引导并管理这些不断碰撞着“理想”与“现实”的90后员工们,如何帮助他们理性定位调动最大积极性,也是企业管理者们很难解决的课题。

纵使困难重重也要硬着头皮去解决,所以不妨让我们一起跳进90后职场人的心里,一探究竟。

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这是高度注重自我感受的一代;

他们更有创造力,更乐于尝试,也更乐于表现自己;

他们与网络的亲近度更加密切,在交际方式上容易显得相对“傲娇”;

网络平权时代下成长的他们,对权威没有那么多畏惧之心。

创造参与感,给他们更多认同

如今的职场新人们,早已习惯了过着贵公主、阔少爷的生活,对工作很难抱有激情。对于他们来说,工作更像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抱负。

如若面对无趣的工作、不快乐的环境、没有发展空间的前景,他们或许不会转身离开,但积极性会大打折扣。

在这种情况下,赋予新入职人群更多的“小成就”,是激发该群体战斗力的最好途径。在条件充分的情况下,不妨给这些年轻人更多试错的机会。哪怕仍旧是细碎的小事,也不要吝啬鼓励和夸奖,从细节给该群体创造更多的参与感。

当然,正确的引导是少不了的,只不过说教式的权威立论在现代已经行不通。相比于严肃古板的“灭绝师太”,现在的职场新人更需要的其实是一本《九阴真经》,更希望他们的领导者来分享切实可行的经验和方法论。

为什么这么做、怎么去做、需要避免的误区有哪些……用经验和魄力去感染这批渴望成长的群体,引导他们在公司创造属于他们个人的“小成就”吧!相信这远比用金钱和大而空泛的“画饼”更为有效。尤其对于那些喝多了“20岁就获得几千万投资”成功学鸡汤的职场新人,没有什么比让他们“彻底跌倒”再“自己站起来”更有明确理想与现实的成长感和价值感了。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让世界倾听职场新声音

和前辈相比,90后职场人的一大特征是更喜欢在网络诉说自己的小故事。生活压力大,往往会和一些志趣相投的网友吐槽下自己的不快。这样的沟通方式映射在职场或许会显得相对“傲娇”,相比于主动沟通,更迫切的是需要别人读懂他、欣赏他。

对于管理者而言,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便尤为重要。

周期性的例会,时不时地和员工沟通必不可少,而更重要的或许还是茶余饭后不经意的问候,愉快团建中的一两次交谈。相比于严肃的谈话场合,现在的职场新丁们似乎更愿意在轻松娱乐的氛围里吐露心声。把“吐槽大会”从他们的朋友圈,以一种更 funny 的方式,搬到公司中去!去及时了解他们初入职场的迷茫,去感受他们在融入集体时的困惑,如此“对症下药”,建立良好机制,一定能大大促进团队凝聚力。

此外,建立“老兵带新兵”的联动方式,也不失为一种增加公司内部不同资历员工沟通的方式。

扬长避短分辨核心竞争力

职场规则不能忘

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是管理者的一项重要技能。

帮助初入职场尚显迷茫的新人,找到核心竞争力,不仅对员工本身而言有益,更是管理者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的要点。

用项目制的方式,让处于相同时段的职场新人们相互协作,自行探索,共同总结,是目前很多互联网公司常常采取的做法。这不仅可以使年轻人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发挥个性,更能让他们在与同龄人的相互磨合里学会合作。

那么,管理者就充当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吗?当然不,一个好的领导者,更大的作用是在于为员工提供适合成长的环境,并引导他们发展起更专业的职业精神。

这些举措包括在公司时常组织一些具有

实用性的讲座课程,给员工以更实际的指引帮助。也包括建立合理的赏罚制度,让新人们的竞争与协作朝着良性方向去发展。另外,如果可能,最好在职员刚入职的时候,向他们系统而全面地说明职场规则。让他们明白,公司可以为其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弹性的工作时间、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但是也要他们以相应的工作表现作为回报。这样平衡的“给予-收获”机制,才是一个公司永葆生命力的秘诀!

被联合国定性为“中年人”的职场新人们,是一个既特殊又没有那么特殊的群体。

其实和他们的父母辈一样,自身的特性与他们成长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他们勇于尝试,又往往缺乏经验;他们渴望表达自己,又容易在职场上显得“傲娇”;他们容易自信,也常常因为挫折而变得玻璃心自卑……

然而有一点是恒定的,每一匹千里马都渴望有一个伯乐去发现并善用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