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经典史话(20):秦孝王迁都咸阳

西安经典史话(20):秦孝王迁都咸阳

秦孝王迁都咸阳

公元前350年,秦国推行商鞅变法第五个年头,秦孝公见旧的奴隶社会制度,已经被新的封建社会制度所代替,国家税收年年递增,国家日益强盛,心里自是得意。

一日,孝公出了栎阳王宫,西行外出巡游,行至今天的咸阳境内,见咸阳北枕北阪咸阳原,南临渭水,处于关中平原中部,土地肥沃,人口集中,粮食供给有保障,攻可防,退可守,即对身边大臣说:“此地处于关中平原中部,南有秦岭,北为丘原,西通西戎,东通中原,七原八水,关隘环绕,我朝若将国都从栎阳迁至此地,东出可通临晋关(今大荔东),渡过黄河直抵魏国腹地,东出崤函关隘(今河南灵宝西南),即可进入中原腹地,南临渭水,可顺流而下,直通黄河,天然兵家必争之地。有朝一日,带吾兵强马壮之时,即可出兵中原,灭掉魏、燕、赵等国,不知诸位爱卿意下如何?”众臣听后,一口赞同。商鞅说:“陛下,举目天下,七国争雄,相互倾轧,日后必有一场恶战,天下人都在拭目以待。如今我国革新变法已近十载,眼下国库粮草充裕,国泰民安,正是迁都远虑,为日后谋取天下的大好良机,现在国都栎阳地处关中东部,若论当年献公与魏国争夺河西之地,国都由泾阳东迁栎阳,北可出击戎翟(狄),东可攻击三晋,当为设都制胜之地。如今魏国都城已东迁大梁(今开封)河西,尽在囊中。国都若继续设在栎阳,栎阳受地理环境限制,不利于今后论兵称雄,陛下圣明,当早日迁都。”

秦孝公见见随行臣僚一致赞同迁都,即令商鞅具体负责组织筹划,在咸阳筑建冀阙宫廷。都城设宫廷区、臣僚办公区、居民区、周围设置两观,以表宫门。观,上可居,登观可视全城。当年开工,次年竣工,历时一年有余。冀阙宫廷落成,孝公亲率文武群臣及王宫嫔妃宫女,迁都至咸阳。

秦孝公迁都咸阳,为一展宏图,富国强民,进一步加强国家管理,为日后出兵中原做好兵马准储备,在全国继续推行变法,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将全国区划为41县,各县设置县令县丞。日后,孝公又对一家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而不分立门户的,加倍征收口赋,下令统一权衡量度。

如今人们置身咸阳,依然可见秦孝公当年所筑东西冀阙遗址,商鞅当年变法使用的方升。东西冀阙遗址,如西阙台基排列的7个单室台基,主室东、西两侧卧室、盥洗室台基。室内暗红地面平整、光滑、坚硬,及倾水池、陶水道、渗井等供水、排水系统。透过残迹可遥想当年秦宫“木衣绨绣,土被朱紫”的盛况。

西安经典史话(20):秦孝王迁都咸阳
西安经典史话(20):秦孝王迁都咸阳

王先鹏——中国旅游文化传奇系列图书

西安经典史话(20):秦孝王迁都咸阳

大型文化系列电视讲座《话说焦作五十讲》录制现场——主讲人:王先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