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發明厲害了!能讓3900萬“糖友”從此告別注射的痛苦

“老李!”

“啊……”

“打針。”

“嗯。”

“快點兒。”

“再等會兒。”

……

這是過去幾年里老李和老伴每天的例行對話。

“能拖一會兒是一會兒。”老李說,那時最怕看到的就是針頭,“只要看到有尖的東西,我都覺得膈應,渾身不舒服。”

看到這兒,您可能會覺得老李矯情!不就打個針嗎,至於怕成這樣!您還真別說,如果因為不舒服偶爾打上一兩針,是沒什麼。但是,像老李這樣的老“糖友”,每天都需要注射胰島素,想想都讓人緊張。

這項發明厲害了!能讓3900萬“糖友”從此告別注射的痛苦

好在,讓糖尿病患者各種糾結的難題最近解決了,無針注射來了。

這項發明厲害了!能讓3900萬“糖友”從此告別注射的痛苦

無針注射被世界衛生組織稱為“溫柔注射”,因其沒有注射針頭,不僅能減輕患者的痛苦,還能有效地避免交叉感染,故而被業內認為開啟了注射領域的新篇章,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每天注射胰島素讓“糖友”害怕

別說,老李真的很瘦。“現在整個肚子上都疙裡疙瘩了,都是之前打胰島素留下來的。”除了疙裡疙瘩的肚皮,老李現在最怕看到的就是針頭。

目前,在我國約有3900萬糖尿病患者像老李一樣需要依靠注射胰島素來維持血糖水平,但實際上,真正能夠實現有效控糖的患者比例不足36.2%。這或許既與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經濟條件、用藥依從性等有關,也與給藥方式存在一定關係。

糖尿病“呼喚”無針注射

當糖尿病發病率的逐年升高,需要注射胰島素的患者也日益增多。患者們期盼能有一種新的給藥方法,減輕注射時的恐懼、疼痛等。

醫學技術的發展總是與疾病的診治密切相關。可以說,是疾病錯綜複雜的特性推動了醫療技術更新換代,而新技術的研發成功又改變疾病的診療路徑。

這項發明厲害了!能讓3900萬“糖友”從此告別注射的痛苦

“此外,注射針頭重複使用也是會影響胰島素注射的準確性。”

可以說,對於廣大“糖友”,特別對於需要注射胰島素的患者來說,無針注射無疑是為他們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選擇。

洗淨雙手、安裝藥管、注射加壓、吸藥調整劑量、排除空氣、注射、按壓消毒……一系列簡單而又連貫的動作,“糖友”們就能順利完成了胰島素的無針注射。而在整個過程中,患者沒有絲毫的畏懼和疼痛感。

這項發明厲害了!能讓3900萬“糖友”從此告別注射的痛苦

遺憾的是,在中國仍有很大一部分糖尿病患者還沒有享受到無針注射帶來的“溫柔感”。“這就說明,無針注射胰島素的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包括醫務人員在內的大眾還需要普及無針注射胰島素的知識和技術。”肖新華如是說。

不僅僅是有無針頭的區別

所謂無針注射,顧名思義就是利用動力源產生的瞬時高壓使注射器內藥物(液體或凍乾粉)通過噴嘴形成高速、高壓的噴射流(流速一般大於100 m/s),從而使藥物穿透皮膚外層到皮下、皮內等組織層釋放藥效的醫療器械裝置。

“用壓力替代了針頭,這種射流的速度極快,且進入肌體的深度相對針刺注射有限,對神經末梢的刺激很小,因此一般不像有針注射器那樣有明顯的刺痛感。”

無針注射到皮下的深度一般不超過4mm-6mm,不影響藥物的藥代動力學和降糖作用,由於彌散給藥的方式,藥液彌散進入體內,吸收快並且均勻,有利於胰島素有效吸收入血,血中胰島素達峰時間提前,減少血糖波動,餐後血糖控制更佳。

這項發明厲害了!能讓3900萬“糖友”從此告別注射的痛苦

對於需要注射胰島素的患者來說,無針注射無疑是為他們提供了更人性化的選擇。郭立新做過一項臨床試驗,將40例患者分為兩組,並且經過洗脫期後交叉比較,得出的結論為:無針注射胰島素時,臨場實驗用藥即速效和短效胰島素的達峰時間,餐後血糖控制,均優於傳統有針注射胰島素。

有時患者的心思是專家無法揣測到的。據郭立新和肖新華聯合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接納無針注射的臨床接受度調查明顯高於有針注射。

其中,46.6%的糖尿病患者對不同類型的胰島素筆或普通注射器存在恐懼感;70%的糖尿病患者對有針注射存在疼痛感;78.3%的糖尿病患者既往存在因胰島素筆或普通注射器皮下注射胰島素造成過局部皮膚劃傷、淤青、斷針或溢液等問題;67.5%的糖尿病受試者因上述原因不願接受有針注射胰島素。

令郭立新倍感欣慰的是:“在應用無針注射器注射過程中,95%的受試者對無針注射無恐懼感,患者依從性更高。”

郭立新透露,無針注射最大的優點是,不僅可以省去更換針頭等流程,避免交叉感染,同時減少了醫療垃圾處理的麻煩和費用等。

但是,郭立新也表示,無針注射還需要政府、醫療機構、行業協會等方面的共同推動,才能讓更多患者受益。

這項發明厲害了!能讓3900萬“糖友”從此告別注射的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