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市尚未成功,首席科學家已離職,科技企業不談科研談什麼?

從千億估值到百億估值,從不想上市到混改上市,再到可能是港股上市,用“獨角獸”來稱呼小米似乎都不合適了。然而,當所有人都在關注小米有多少人將成為千萬富豪的財務自由人時,小米首席科學家周光平離職讓小米的上市有些不太和諧。作為中國科技企業的代表之一,小米在此時此刻對科研的態度似乎讓人回憶起互聯網興起時代的浮躁,難道,科技企業不需要科研了麼?科技企業不談科研談什麼?

小米上市尚未成功,首席科學家已離職,科技企業不談科研談什麼?

你知道嗎,創新企業能否擔當創新之名?

就在昨天,《福布斯中國》公佈2018年“中國50家最具創新力企業全榜單”,涉及零售、在線教育、智能家居、金融科技等12大領域,榜單選取出每個領域中富有創新力並持續成長的企業。

小米上市尚未成功,首席科學家已離職,科技企業不談科研談什麼?

在這個大名單中,耳熟能詳的企業包括阿里,騰訊,華為,大疆,小米,小鵬等50家代表中國創新企業之最。實際上,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創新與變革意識早已成為企業持續發展併成功破局的力量之源。但作為引領行業發展的這些企業們,能擔起創新之名麼?

事實恐怕並非如此!

小米上市尚未成功,首席科學家已離職,科技企業不談科研談什麼?

地位尷尬,科研人員比不上各種“O”?

至少,小米首席科學家的離職,就很直白地告訴大家一個道理:與”XXO”這個職位相比,科研可以排後再往後。

在市場細分的現狀下,自主創新是企業的靈魂,研發能力決定企業的生死,而研發靠的是人。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有網友透露:“在我們的公司裡面我們作研發的地位很低,我們要聽企劃的,要聽市場部的,要聽……”

小米上市尚未成功,首席科學家已離職,科技企業不談科研談什麼?

2016年,在大名鼎鼎的華為,署名“泥瓦客”的一篇文章《關於我司軟件研發效率與質量提升的思考》在華為人中引起強烈反響,文章從四個方面痛陳研發的問題,同時文章被網友轉發到心聲社區引起更激烈的討論。甚至引發了任總簽發布總裁辦電子郵件,將泥瓦客的原文及網友爭鋒相對的評論帖在心聲社區上。

華為且如此,其它企業呢?

押寶科研,科技企業究竟會不會死得快?

有一句,很讓人深思:人類智慧的腦力創造性勞動在多數情況下難以考評,容易給人以以謀私利之類的藉口。

也正是這句話,讓很多企業找不到研發的方向。

同時,還有另外一句話:做企業,首先要考慮的是活下來。

小米上市尚未成功,首席科學家已離職,科技企業不談科研談什麼?

有報道稱,在國際上有條公認的企業生存線:每年營業收入的至少2%要投入研發。但在中國,遠遠沒有達到。

但值得沉思的是,歐盟委員會(EU)公佈了2017年工業研發投入(R&D)排行榜,大眾汽車研發投入高達137億歐元,全球居首。隨後依次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微軟、三星電子、英特爾、華為、蘋果以及三家制藥企業羅氏、強生和諾華。

這些企業的名單,就是各個領域難以超越的巨頭。

小米上市尚未成功,首席科學家已離職,科技企業不談科研談什麼?

如此來看,戴著“科技巨頭”帽子的企業們,在發展壯大的同時,不談科研,談什麼?

這一切,誰懂,誰又能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