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賣一輛虧100,為何他們卻能成功實現逆襲?

明明賣一輛虧100,為何他們卻能成功實現逆襲?虧錢的買賣沒人做,尤其是久浸生意場的商人。

但在電動車行業,虧錢是個技術活,一心想賺錢的不一定能成功,但是狠心虧錢的不一定就會失敗。

舉個栗子:

至於愛瑪,目前已經被列為“國家品牌計劃”,目測把這塊牌子搞到手應該不少於2個億的代價。也許這樣的代價會讓愛瑪在2017年銷量象徵性增加一點,但同時,分攤到每輛車的頭上,估計價格還會再漲一點。因為做廣告不就是為了做名牌嗎?做名牌了不就可以賣高價嗎?這是小學生都懂的真理。

也就是說,大部分品牌為了增加銷量都會將利潤中一部分拿出來投放到廣告上,之後再把這部分費用計算進整車成本,加價銷售給經銷商和消費者,如此循環往復,直到有一天原材料成本上漲、通貨膨脹時,市場再也不接受這樣的虛高價格了,廣告品牌才會收手。

明明賣一輛虧100,為何他們卻能成功實現逆襲?而另外一種做法就很特別。比如金箭,比如天津的欣科電動車,再比如當年剛出道時的愛瑪電動車。

怎樣才能在群狼環伺、品牌密佈的電動車行業脫穎而出獲得經銷商認同,那就是虧本砸市場!非常時期就有非常做法,但這種做法有嚴格的前提條件:

一是必須擁有至少三年的市場積澱,擁有一部分忠實的經銷商擁躉;

二是企業老闆必須具備很好產品知識,對產品質量有追求;

三是必須有“捨得”的格局和胸懷,對自己的產品有信心;

四是企業必須具備一定的資金儲備。

很多人對金箭模式進行了大量的口誅筆伐,但都阻擋不了他的成功逆襲,因為很少有企業能做到金箭每輛車只有22元管理費用的低附加成本!

當金箭將除去車輛配件本身之外的費用全部轉化成經銷商利潤的時候,試問這樣的廣告效果不比央視15秒廣告更得人心嗎?

而此次天津展上以499元簡易款“可可”引起媒體廣泛關注的天津欣科電動車,也同樣成功演繹了一次逆襲!

無論媒體怎樣評論猜測499的配置和質量都替代不了經銷商們“眼見為實”。

而最關鍵的還有兩點,一是通過“拋磚引玉”角色的高品質特價車引薦,經銷商可以進一步認識工廠的實力和產品品質;二是最後成交的經銷商並沒有為這個品牌的產品買單任何的附加廣告費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