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美食掠影1:最平民的中華巴洛克,鍋包肉、東北餃子與亂燉

哈爾濱美食掠影1:最平民的中華巴洛克,鍋包肉、東北餃子與亂燉

冰城夏日,最後一夜,中央大街馬迭爾精釀啤酒館,大桶的精釀啤酒,俄羅斯帥哥與美女的表演,我們舉杯相碰,慶祝這哈城的舊時月色。

當地朋友小楊高聲說:“百年前,我的祖先們說,他們生活在僅次於大上海的城市,叫做東方莫斯科。”我接嘴說:“再後來,就是被稱為‘東方芝加哥’的武漢了。哈爾濱至今依然濃烈的中西風情,真是一座迷人的城市。我不想走啦!”

前些日子,江城化身鍋爐,我躲去哈爾濱避暑。短短几天,那些好吃的美食,那些有趣的插曲,那些一座座帶有中西融合的房子,如上帝之手擺放的巨大積木,規整地散落於老城區,歷歷風雨,要我難忘。

一、巴洛克與不規則的珍珠

初至哈爾濱,我並沒有先去著名的中央大街,我的落腳處在老道外中華巴洛克美食街。

除了巴洛克之名,這裡也叫做老道外。道,即中東鐵路,以此路分為道里、道外、南崗。道里是俄人等外國人聚居區,道外是華人聚居區。

哈爾濱美食掠影1:最平民的中華巴洛克,鍋包肉、東北餃子與亂燉

此處,起初是一個小漁村,後來發展成為傅家甸,是闖關東移民最先落腳之處,為哈爾濱的繁華之地。後來,俄國人進入哈城,大修土木於道里,以西方古典主義巴洛克風格為主,老道外受到西方建築風格衝擊,有錢的華人開始在此興修建築,以“對抗”西方,其建築風格是即採用巴洛克,同時融入中華古典建築風格,採用鼓座式柱礎,多有蝙蝠、石榴、葡萄、金蟾等自然動植物圖案,中西合璧,這就是中華巴洛克的由來。

近百年過去,包子鋪水餃館砂鍋肉的百年老餐館依然在,當年見證過老道外繁華痕跡的古宅卻不見了,比如物是人非的綢緞莊、當年東三省總督徐世昌的私宅、浴池、雜貨店、茶坊。他們要麼改造為咖啡館、俄羅斯商品小店,要麼改造為主題酒店了。

哈爾濱美食掠影1:最平民的中華巴洛克,鍋包肉、東北餃子與亂燉

哈爾濱美食掠影1:最平民的中華巴洛克,鍋包肉、東北餃子與亂燉

哈爾濱美食掠影1:最平民的中華巴洛克,鍋包肉、東北餃子與亂燉

白天,我在街道上閒逛,天氣出奇的好,白雲飄搖於湛湛藍天,日光打在古老的黃色復古牆壁上,因為樹的遮擋,造成明暗相間的畫幅,像是某位攝影師拿出簡潔利落的暗房照片,讓哈城的上帝再塗抹上五彩的光影。

哈爾濱美食掠影1:最平民的中華巴洛克,鍋包肉、東北餃子與亂燉

二、琦峰醬骨餃子城

剛到哈爾濱的夜晚,我在巴洛克街上買了一瓶沁涼的秋林格瓦斯,獨自走進了這家店。這家的招牌是醬骨、餃子、鍋包肉、蒜香活魚等。

哈爾濱美食掠影1:最平民的中華巴洛克,鍋包肉、東北餃子與亂燉

哈爾濱美食掠影1:最平民的中華巴洛克,鍋包肉、東北餃子與亂燉

之前,我並不喜歡酸菜,但來到東北,怎能不吃酸菜?所以,我還是點了酸菜餃子,同時拼了三鮮餃子為一盤,以免酸菜不好吃,還可以填肚子。沒想到,一盤餃子看起來非常清爽。品嚐酸菜餃子之時,更是喜出望外。酸菜豬肉剁得細碎,調配均勻,餡料微黃,酸菜新鮮,隱約有灌湯湧動,皮子韌性有嚼勁,一吃就知是手工擀制而成的。

哈爾濱美食掠影1:最平民的中華巴洛克,鍋包肉、東北餃子與亂燉

還點了一根醬骨棒,戴上薄膜手套,很好撕扯,入口十足的醬肉香。外加一份涼菜拼盤,不美,卻感慨哈爾濱人真實在。我吃撐了。

兩天後,我再次來這裡吃,不再是孤獨美食家的晚餐,而是眾人的歡聚。一桌菜給我的感覺是,東北菜絲毫不講究裝盤,沒有南方的精緻,但有的是粗獷、豪爽與超大分量。

哈爾濱美食掠影1:最平民的中華巴洛克,鍋包肉、東北餃子與亂燉

最好吃的是鍋包肉,即鍋爆肉,用的是豬裡脊肉,外面包上一層面糊,炸的酥脆焦黃,酸甜可口。傳說這道菜出自光緒年間哈爾濱道臺府府尹杜學贏廚師鄭興文之手。因為一時失誤,他在做給俄國人做焦燒肉條時候,不小心加了酸甜進去,結果俄國人一吃,還真是喜歡!所以,這道菜可以說是俄國人肯定後,又回傳中國的。

哈爾濱美食掠影1:最平民的中華巴洛克,鍋包肉、東北餃子與亂燉

東北亂燉

亂燉,是把土豆、南瓜、青椒,以及東北特有的寬豆角,一起燉出來的大雜燴。這道菜,看起來土的掉渣,吃起來有土豆的糯、南瓜的甜。一同吃飯的大姐告訴我,亂燉最好吃的是這寬豆角,東北人叫油豆角,是最精華所在,她說這是東北獨有的,是豆角中的極品,蛋白質含量高,氨基酸豐富,可以做燒肉,但燉菜最好吃。我嚐了嚐,味道似曾相識,長相類似山東的芸豆,但芸豆沒有東北油豆角這樣肉質肥厚!

哈爾濱美食掠影1:最平民的中華巴洛克,鍋包肉、東北餃子與亂燉

哈爾濱美食掠影1:最平民的中華巴洛克,鍋包肉、東北餃子與亂燉

拔絲紅薯與拔絲面片

拔絲,這門手藝,是廚師展現技術的好方式。拔絲的甜菜,可以將絲拉的很長,絲越長,吃瓜群眾們喝彩之聲越是高漲。最後登場的這道面片的拔絲,像是太上老君的拂塵,飄然潔淨。端放桌上,拔絲已然凝固定型,漂亮。拔絲,在魯菜中頗為常見,呈現方式多樣,比如拔絲蘋果、香蕉、山藥、麵餅。

三、張包鋪與七旬老奶奶

張包鋪,號稱是一家童叟無欺的百年老店,1902年由闖關東的天津人張仁所建,專賣天津包子。

哈爾濱美食掠影1:最平民的中華巴洛克,鍋包肉、東北餃子與亂燉

哈爾濱美食掠影1:最平民的中華巴洛克,鍋包肉、東北餃子與亂燉

哈爾濱美食掠影1:最平民的中華巴洛克,鍋包肉、東北餃子與亂燉

翻開菜單,最有名的是排骨大包,六個起點。我點了兩個排骨、兩個蝦仁、兩個三鮮、一份涼菜拼盤。包子需要現包現蒸,從點單到上桌,大概等待二十分鐘。於是,多半客人在此都是點菜等包子吃。

在我吃清爽的涼菜時,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奶奶在我對面坐下,因為客人實在是太多了,需要拼桌而坐。她要了一籠三鮮,“吃不完,我打包,給我家老頭吃!”

等包子上桌,我就後悔了。比袁大頭包子個頭略小,註定吃不完,可是看這皺褶,真是漂亮呢!

哈爾濱美食掠影1:最平民的中華巴洛克,鍋包肉、東北餃子與亂燉

哈爾濱美食掠影1:最平民的中華巴洛克,鍋包肉、東北餃子與亂燉

排骨大包,麵筋道,有湯汁感,裡面可以吃到整個排骨,還有脆骨!果然是東北豪爽風啊!包子據說是用老湯拌餡,面鹼發麵,才可以做的這樣棒!三鮮與蝦仁的包子,餡料都很新鮮,可以吃到海鮮的鮮味,大個的蝦仁。

老太太對我說,”之前這家包子個頭餡料還要足,現在已經小點了。我在巴洛克這邊生活,吃了五十年,最近搬到南崗去了,但我還是回來吃包子,好吃啊!“聽老太太講話開心,請她吃包子,她固執地要等。

哈爾濱美食掠影1:最平民的中華巴洛克,鍋包肉、東北餃子與亂燉

一會,她的三鮮包子上來了,我遞給了她點醋,看她慢慢蘸著吃。等我搞定三個包子後,老太太叫了服務員打包。我說,”我一人過來,吃不完,要不您將另外的包子打包可好?我沒動呢!“老太太推辭,要給錢。我堅決不收!如此再三,終於接受。

回去後,我把趣事告訴當地朋友小楊。他說,”前天中午我和女友也在張包鋪,人叫一個多啊!我們和兩個老太太拼了一桌。在吃飯時候,因為桌上擺滿了我們雙方的菜,我差點拿了筷子夾她們的菜。吃到嗨時,我還舉起了杯子,敬了她們一杯茶水……“我大笑。

哈爾濱美食掠影1:最平民的中華巴洛克,鍋包肉、東北餃子與亂燉

四、老範記與範記永的餃子

到範記永家吃餃子,是在下午兩點左右。日光射進靠窗的藤椅上,坐下來,左手邊是供奉的紅臉關公,很威武。

我點了一份三鮮餃子,一碗麻醬大拉皮。

哈爾濱美食掠影1:最平民的中華巴洛克,鍋包肉、東北餃子與亂燉

哈爾濱美食掠影1:最平民的中華巴洛克,鍋包肉、東北餃子與亂燉

三鮮餃子,有灌湯感,不小心可以爆汁出來,但是皮子太差,沒嚼勁。

麻醬大拉皮,分量十足,拉皮清涼薄透,泛著光,入口像舌頭一樣綿軟有韌性,很驚喜。下面鋪一層黃瓜絲,清脆,因為我自己一人,黃瓜絲加量,拉皮減少。吃大拉皮,需要自己適當加醋加辣調理均勻,才能吃到酸辣爽口。不得不感嘆,哈爾濱的涼菜真是豐盛呢!幾天下來,我點的涼菜都沒有重樣的。

關於餃子,當地人小楊告訴我,老範記才是正宗的。原來,範記永是老範記家的長工,後來獨立出去單幹,自己開創了範記永,並且搶先註冊了公司,規模很大。但是,哈爾濱本地人知道好吃的餃子還是在老範記。雖然店面沒有範記永那麼開闊敞亮,但菜與餃子的口味完勝對方。

哈爾濱美食掠影1:最平民的中華巴洛克,鍋包肉、東北餃子與亂燉

哈爾濱美食掠影1:最平民的中華巴洛克,鍋包肉、東北餃子與亂燉

於是,我又和朋友去老範記吃餃子。芹菜餃子大家一致好評,吃完一盤,又叫了一盤。飲品是大白梨,就是汽水,與我們常喝的北冰洋、二廠沒有很大區別,但本地人就只愛本地的出品。

這大概就像民謠一樣,哈爾濱人在唱冰城的中央大街愛情、松花江的故事,武漢人喜歡唱江城的《六渡橋》《漢陽門花園》。

哈爾濱美食掠影1:最平民的中華巴洛克,鍋包肉、東北餃子與亂燉

哈爾濱美食掠影1:最平民的中華巴洛克,鍋包肉、東北餃子與亂燉

這裡同樣有好吃的鍋包肉,紅腸滷肉豬耳朵拼盤,以及小雞燉蘑菇,等等。其中,這種用紙包裹起來的滷菜,看起來最有感覺,完全可以打包帶走,回家下酒呀!親民!

琦峰醬骨餃子館、範記永、老範記三家餃子吃下來,我偏愛琦峰醬骨餃子館的酸菜餃子,其手工擀制的皮子有嚼勁,涼菜遜色一些,炒菜整體還可以,拔絲與東北亂燉驚豔;範記永的麻醬大拉皮好吃,而且漂亮軟韌,餃子皮差了點,沒嚼勁,吃起來餃子帶點水;老範記的餃子水準普遍不錯,不愧是老店,炒菜與涼菜也好吃,是綜合水平最高的餃子店。

要是想吃大包,去百年老店張包鋪是絕對沒錯的,回到武漢後,我聽了幾首哈爾濱的民謠,裡面唱到,“張包鋪的鍋包肉真的很贊。”

下次,要不要去張包鋪吃下鍋包肉?

PS:

在巴洛克周邊,除了老建築與美食,還有一種有趣的交通工具。

有一天,在附近辦事,叫不到滴滴。我就坐上了當地獨有的蹦蹦車,就是電動三輪車,後面搭了一個遮雨的棚子,人坐在棚子窄窄的座位上,路遇不平之處,人也會隨之而顛簸,故名“蹦蹦”。因為老城區街道窄,交通不便,蹦蹦車就充當了便捷的交通工具,這與湖北地區的麻木相似。

跳上一輛蹦蹦車,熟悉本地行情的話,只要付五塊錢即可,師傅可以拉你到附近地方。如果超出一定範圍,就要坐公交了。像我這樣的外地人,坐過唯一一次蹦蹦車,花費十元,朋友說,“哈哈,你被宰了!”即便如此,我還是感謝那位開蹦蹦車的老大爺,在暴雨來臨地傍晚,與我一起找一家文教用品店,接連找了好幾家,終於找到了一家還在亮燈營業的。開蹦蹦車的老師傅,還是很熱心的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