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樓市,離全面香港化還有多遠?

1

6月5日,深圳住房新政被刷屏,被稱為深圳第二次房改,意義重大。

先看數據重點:

1、2018-2035年17年間,深圳計劃新增住宅170萬套,平均每年10萬套;

2、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總量不少於100萬套,佔比接近60%,商品房佔比為40%;

3、人才住房、安居房、公租房的面積分別為小於90平、小於70平、30-60平,租金和售價分別為市場價的60%、50%和10-30%;

力度確實很大,可以看出,深圳在政府層面,確實在下大力氣落實“上有供應,中有支持,下有保障”的安居政策,讓各人群在深圳都獲得居住權。

問題來了,人才住房和安居房大量上市會不會對商品房帶來利空?

人才房、安居房和公租房佔到深圳未來17年總供應量的60%,比例確實不低,可是,不看總量、只看短期的供應量是在數據統計上耍流氓。

據深圳市政策研究室主任吳思康在2017年的一場論壇中提到,深圳的住房總量為1041萬套,按照平均每戶2.59人測算,深圳現有住房可容納2800萬人,深圳目前戶籍人口加常住人口也在兩千多萬。

如果拿人才、安居和公租房的100萬套和1041+170=1241萬套做對比,所佔份額不過8%,如果再拿掉公租房的20萬套,所佔份額又下降到6.4%,而且要經過17年才能達到這個比例,那麼顯然,對深圳現有商品房市場的衝擊就不如想象中那麼大了。

2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說深圳樓市已開始全面香港化。

看住宅類型,深圳新政之後,與香港的住宅類型已經非常接近了。

香港住宅主要分為三類,分別是公屋、居屋和商品房。

公屋類似於深圳的公租房,低收入階層可以以低廉租金入住;

居屋類似於安居房,中等偏下收入階層達到申購要求,輪候之後可以較低廉價格購買,購入五年後向政府申請補交地價,可進入市場租售。

那麼,香港的公屋、居屋和商品房的大概佔比各是多少呢?

香港公屋於1960年就開始推出,已運行近60年,居屋自1976年推出,已運行42年,從運行時間來看,都已經相當成熟。

到目前為止,香港公屋佔全部住宅比例約為17%,居屋佔比約為29%,總佔比達到46%,這個比例與深圳2035年新政完成後公租和安居人才房佔比共計8%相比,可謂是全面碾壓。

而香港商品房多年來以高房價聞名於世,並未受到廉價的公屋和居屋的價格衝擊。所以,幻想靠深圳房改新政降房價的人,想法未免過於簡單了。

在香港,住宅類型將居住人群自動劃分成了三個階層,分別是自有住宅階層、居屋階層和公屋階層。

這三個階層的排序是不言而喻的。比如我們經常看到的香港娛樂八卦,某港姐競選成功前全家居住在公屋單位,這樣的報導意味著什麼大家都心知肚明,又有誰希望自己的下一代承受這樣的目光和壓力呢?

深圳樓市,離全面香港化還有多遠?

深圳樓市,離全面香港化還有多遠?

深圳樓市,離全面香港化還有多遠?

香港的公屋也分三六九等,但共同點是密度大,容積率極高。

3

從建築面積上來看,深圳對人才房、安居房和公租房也做出了價值分隔。

人才房普遍不高於90平米,安居房70平米,公租房30-60平米。以常規判斷,這個上限應該是三居的標準。

那麼,未來的建造標準,人才房兩居七十平,三居八十幾平;安居房兩居五十平,三居六十幾平;公租房兩居四十幾平,三居五十幾平的概率極大。

這個面積標準,人才房尚可接受,安居房已經顯捉襟見肘,公租房就只能算容身之地了。

相對於香港公屋人均10平米和居屋人均13平米,深圳保障房的人均標準雖然略高一點,但和內地的居住面積比起來,深圳保障房顯然已經在向港式標準靠攏。

再說用地問題,大家都知道,深圳建築用地極端緊張。從哪裡拿地,才能完成這170萬套住宅的供應量,是極端考驗決策者智慧的。

看住房新政中的渠道保障,主要是兩塊:

1、 突出產城融合、職住平衡,在寶安、龍崗、龍華、坪山、光明和深汕特別合作區等區域建設大型安居社區,在臨深片區開發建設保障性住房;

2、 盤活存量用地,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

路徑還是比較清晰的。

1, 大部分保障房會建設在深圳原關外的偏遠區域,還有部分會建設在臨深片區,只有這些地區才有相對多的地塊,用地成本也較低。

因此,大部分保障房不要指望有太好的區位,甚至有可能會在臨深或深汕合作區;

2, 盤活存量用地,加大棚戶區改造,毫無疑問劍指小產權房。

深圳有大量待拆遷小產權房,由於沉痼已久,目前拆遷成本極高,難度極

大,然而又必須破局。

拆掉這些位置較好、密度極高又成本昂貴的小產權房,然後在這些鋪滿人民幣的地塊上修建沒有利潤的安居房和公租房,本身就需要極大的勇氣。

即使修建,可以想見也一定是超高層、極小面積和高容積率。深圳近幾年新建的樓盤,48層的超高層住宅已經越來越多,安居房和公租房會不會突破48層,我覺得是大概率事件。

因此,小部分位置較好的保障房不要指望有太高的居住品質。

同時,人才房和安居房,雖然價格便宜,但除去面積、地段、容積率等劣勢,還有更重要的流通問題,這類房源屬於閉環流轉,只有有資格的申請人才可以接盤。

雖然深圳政府創造性地給出了納稅15年,向政府交納一定比例的增值收益後可以入市流通的說法,但漫長的15年和不確定的交納費用,都是阻隔這類型住宅產品升值的大殺器。

4

65住宅新政之後,深圳未來的房屋類型、屬性和麵積已開始高度香港化,還有一個我認為會高度香港化的是豪宅的走勢。

為什麼香港屢現天價豪宅?

當然一方面是因為人多地少富豪又多,另一方面,豪宅越賣越貴並不是因為富豪人傻錢多,不理解富豪天價買豪宅是因為貧窮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有十個億的資產,你會不會花兩個億買豪宅?當然會!

為什麼?

一是因為有居住品質改善的需求,這和你有一千萬資產會拿五百萬來改善居住品質是一樣一樣的;

二是對於富豪來說,一樣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煩惱,數以億計的資產不可能都拿來投資,也不可能都放在股票基金保險信託這些池子裡。

再沒有比豪宅更大更好的資金儲備池了,既能自住享受,還能保值升值,還有面子問題,還可以代際傳承。

對富豪來說,有比豪宅更好的標的物嗎?沒有,花幾個億買豪宅比花幾個億買名畫要讓人踏實有價值的多。所以,香港的豪宅價格會越炒越高。

同理,這種情況未來也會出現在深圳。你也許認為目前深圳灣片區20萬/平已經是天價,對不起,以後還會更高。

不過,我要提醒大家一點的是,沒有那個資金和實力不要去碰深圳的豪宅,你以為的豪宅也許並不是豪宅。

什麼才叫豪宅?面積夠大,位置夠好,裝修夠豪,景觀無敵的才是真豪宅,如果你砸鍋賣鐵花一千萬在深圳灣、香蜜湖買了一套70平的小兩居,然後坐等以後天價出售,那你真是想多了。

所以說,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

在此恭喜海上世界雙璽的業主,你們交納了500萬誠意金獲得搖號資格搶到的這套房子,未來很有成為豪宅的潛質。當然還有深圳灣、香蜜湖的部分真豪宅業主們。

深圳樓市,離全面香港化還有多遠?

深圳樓市,離全面香港化還有多遠?

海上世界雙璽,捫心自問,誰不想住在這樣的豪宅裡?

5

未來的深圳樓市會是多層級格局。

豪宅是金字塔的頂端,單價只有更高,沒有最高;

第二層是品質較好的中大面積商品房;

第三層是普通商品房;

第四層是人才保障房;

第五層是安居房;

第六層是公租房。

豪宅和普通商品房的價差會逐漸拉大,商品房和人才房安居房也會保持一個足夠的價差。

而且,居住在每個層級裡的人,決不會滿足現有的居住類型和品質,決計不會因為公租房租金夠廉價,安居房房價夠低而沾沾自喜,自鳴得意。

相反,只要有機會,他們一定會想盡辦法實現階層的躍升,一層一層地置換上去。

所以,你說深圳房價下跌的基礎在哪裡?人性是往上走的,房價如何往下走?

何況深圳又是一個人多地少,巨量資金沉積,每年都有無數中產階級擠進來的夢想之城。

實際上,深圳2016年初調控,兩年多的時間,一直沒有看到過像樣的下跌,目前已全面回覆調控前的最高價,部分片區已經比去年暗漲了5到10個點。

深圳是昂貴的,而且會越來越貴。

對於越來越昂貴的深圳來說,這份住房新政已經是政府能拿出的最好方案,政府至少盡力在保證讓每一個深圳人獲得最起碼的居住尊嚴。

但同時你要清醒的認識到,新政只是在盡力保證你能有房子住,而不是保證你能買得起屬於個人產權的房子。

看看河對岸的香港,深圳人,請拋棄幻想,清醒自我認知,及早定位自己的居住層級。而且,無論哪個層級,都需要你盡最大努力去爭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