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现在在自学圣教序,大家帮我看看问题在哪里,好让我少走弯路,谢谢啦?

莫问今朝8


从图片看,题主的临摹水平还是不错的。并且没有学习《集王圣教序》常出现的毛病,就是“疏散”的问题。

习作问题在于线条的形质感和原帖比较仍然不够。所附作品的点画起笔以露锋为主,使得字体显得不够含蓄。《集王圣教序》原帖的用笔是非常含蓄遒劲的。

我们可以试做一下比较,不难发现题主习作存在的问题。从上图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虽然《集王圣教序》的点画用笔因行书的缘故没有象楷书那样的逆锋起笔,但没有那种似乎多余的无力的虚尖。





原帖的每一个笔画都是干净利落,遒劲有力。这说明我们学习临摹《集王圣教序》在对技法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下,一定不要好高骛远,要继续扎实的进行临摹学习和读帖,要把帖读透彻了,把帖中的字的点画结构以及神采读之入心了,临摹的功夫才能达到惟妙惟肖,神采具似。


翰墨书道

整体上看,写的还是挺好的,基本上算入帖了。美中不足存在一点点小毛病,个别笔画不精致,如〈陰〉字的捺画,收笔应该是侧锋驻笔,而你写成了出尖,近似楷书了。有些字形不太精准,线条质感稍微有点儿柔润了,节奏感、力度感不够突出……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是直接照着字帖写的,而且是选的放大本,或者说,是按小字版本故意放大几倍临写的。

当今书法界,无论是教学、自学者,99%都这样做,我觉得,这正是走弯路、走错路,误入歧途的主要缘由。这种作法最大的缺点就是,总也写不像,训练周期长,脱帖不会写……究其原因,主要是临摹方法不正确,导致笔性手感不对,与原帖差距太大。

对临法主要用于中后期创作练习,不宜初学者在基本功训练过程中使用。



所以,需要立即变换一下练习方式,否则,再想提升就困难了。也许你意识到这点了,才求助大家的。

针对题主描述的“想少走弯路”,提几点建议:

1、圣教序原帖字体近似于中楷,恰好适合采用《潘氏分步摹临法》,这种临摹方式与练习硬笔书法是一样。也是猎取字法最快的。特别提醒一下,为防止损坏字帖,宜用铅笔摹写,或用熟宣纸。如图:

2、王羲之的行书,多以侧锋法为主,笔画起、收处和转折的地方,出现的棱角,以及字的收尾那个像横钩似的小尾巴,是笔锋行进过程中停驻、驶转时,处于侧锋状态自然产生的,决不是“上提~下按~回锋”之类刻意描画出来的。因此,千万不要“笔笔中锋“。

毛笔,宜用长锋兼毫,或鼠须、羊毫加健的,总之,必须是锋尖、肚小、弹性好的笔。

宣纸,王体行书宜用熟宣、半生宣。



另外,王羲之执笔法是拨灯法,如果采用当今流行的假冒伪劣的“五字执笔法”,肯定写不好,同时,还要考虑到写行书,宜悬腕、悬肘,或保持虚枕。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建议参考一下我的《潘氏三指执笔法》,这是将王羲之的“拨灯法”和陆希声的“五字法”精髓合二为一的新款式,适合书写各种书体,及其大小楷和不同风格的字体。同时,看一下腕法、肘法(举例子)。如图:

△图为写5厘米左右的字时,执法、腕法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楼主您好,您的字看起来非常规整,非常好看!但是我还要说一些不足!希望您不要生气,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您包涵

我就以盖闻两字举例说明

1.两点的形状不准确,第一点没有上挑的牵丝

2.盖字三横的方向,间距,以及长短不一样,您写的太中规中矩了

3,皿字第一笔是点,您写成了竖

4.皿字长横没那么长,您写的不太准确太长了


5.皿字里边是一点一撇

6和7出的笔画形状不对,究其原因就是用笔的问题

8,耳字里边两横不准确!至于起笔行笔收笔的一些问题由于字太小了看不清,所以没法具体说明

所以我个人觉得楼主您需要把您写的字和原字帖进行仔细对比,看看自己哪里不足,该调整哪里!

也写圣教序,有些东西能看到自己也写不出来!但行书一定要有变化,即使是一个字里的笔画也要有变化,这才有趣!为什么兰亭序里21个之字都不一样,这就体现了变化重要性!

这是我写的圣教序,写的不好请各位书友批评指正



墨宝

圣教序是集字字帖,正因为是单字集字,所以初学者最好的字帖,临圣教序主要的目的是了解王字的结构特点,顺带了解王字用笔的韵致。我一开始的时候也曾经临兰亭序,结果非常挫折,因为兰亭序不仅是字体结构精妙,用笔也有非常多的神来之笔,初学者往往在二者之间顾此失彼,后来放弃了,先临圣教序和赵孟頫的行书,待到基础感觉稍微好一点的时候再临兰亭序,后来挫折感就没有那么强烈了,信心和兴趣就回来了!圣教序能打基础是因为以练习字体结构特征为主,因为是集字,所以每个字都可以单独临写,不需要像兰亭序那样不仅单字要兼顾用笔和结字,还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刚要照顾到整篇的布局,所以初学者从圣教序练起是明智的选择。

看你临的作品,好像还没有找到临圣教序的特点,用笔大都是露峰居多,其实圣教序多为方笔,至少露峰入笔的笔画不多,而且你关注笔画的时候忽略圣教序字体结构的特征,建议刚开始不要整篇临写可以单字精临,有一定基础后再整篇临写,这样进步会快些,至少基础会牢固些。

临圣教序单字














临兰亭序单字










临兰亭序整篇




正式临帖不到一年,同为初学者,一起共勉之!


Owendady

我是古风书法。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先说优点。《圣教序》是集字经典,其最大的优点是保留了王羲之书法的字形,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临习圣教序容易僵硬等歧路。看您的临作,单字行书笔意还是把我的很准确的,这是其一,其二,在字形的把握上还是比较准确的。


再说不足。

第一、线条的力度不足,稍显发飘。这大概是由于您的基本功不扎实造成的。所谓基本功,或篆、或隶、或楷等正书的练习,没有这个基础学习行书如空中楼阁。

第二、章法上的不足,字距、行距过近。《圣教序》字距较近而行距较远。您的临作字距过近会直接影响到行气的贯通。这说明对《圣教序》整体的把握还不够。


第三、轻重、大小变化上的不足。《圣教序》虽为集字经典,但其轻重、大小变化极为丰富,看您的临作,轻重、大小变化极为欠缺。


所言如有不当之处勿见怪。


古风书法

我觉得题主的王羲之圣教序临的还是不错的,基本风格把握的很好,从落款也可以看出,题主是有一定的书法基础的,大方向上也是正确。

关于题主现在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觉得用墨太淡了,显得字不够沉着,没有力度,用淡墨写行书有一个特点就是用笔可以稍微灵活,但是笔画容易漂浮。

淡墨是比较难以把握的,整个书法史上也只有董其昌善于用淡墨,其他的书法家基本都是浓墨,我们平时写字,尽量不要用淡墨,古人说墨淡伤神是正确的。

第二个问题是你的用笔不对,尤其是起笔不正确,入笔的方向也不对,你现在还是用楷书的笔法写行书,还没有完全进入行书的状态。

关于如何少走弯路

你现在的基础很好,初学行书,我建议你还是找一个老师吧,这是真正进步快又少走弯路的办法。

干什么都要有一个师傅带带才能更快的上路。

你觉得呢?

码字辛苦,


不二斋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用心点评每一幅书法习作——

此幅节临王羲之《圣教序》习作,已经很不错,看来没有少花时日。目前从所临的效果来看,略显平淡,要注意以下四点,必有大的提高:

下面从此临作中选几个字加以具体说明:

第一,特别要注意字中内部结构的疏密、欹正关系,才能写出韵味。如“盖”字三横画的欹正关系;


又“洞”字内部的左密右疏关系,在右边形成大片空白,形成对比反差;

第二,笔画既要有柔,也要有刚,书法讲究阴阳互生、刚柔相济。原帖中如下图,“有”字写得柔,“闻”字写的刚。刚劲效果需要用健笔,加上持续锻炼出来的功力;

第三,注意用墨,目前墨色太淡。墨淡伤神,墨浓迟滞,要适中为好;这一点不须用图说明;

第四,注意笔画字形的大小、轻重对比关系,要有意识地表现出来;如上图的“二仪”二字,一轻一重,一大一小,相互对比。


更多书法技巧与精彩内容,请关注【麓风轩】

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麓风轩

这圣教序质量很高啊!


不知你练多久到此水平,非常难得。细看有赵孟頫书法影子,赏心悦目,真好。

圣教序是唐怀仁和尚集王羲之字而成的一篇序文。其书法尽显书圣王羲之高古笔法,历来为书法爱好者奉为至尊,醉心其中者无计其数。以王羲之书法为法帖的学书者也数不胜数,可以说凡学行书无不参考圣教序。

如果说问题的话本人以为该临书和原作相较缺少些活泼,差点灵动感,平正有余,再下功夫追求些险绝即完善矣。

当然话说容易,实践起来困难,本人也困惑练字遇瓶颈,难有突破,配图几张,还望各位高人指点迷津,谢谢。




旭日余辉4

整体看你的临作,有了一点模样,但离圣教序的风貌还有较大差距。

1、用笔迟疑。我们临帖首先要明白其目的,我们不是要复制一张与原帖一模一样的复制品,不要过于在意字形是否一致。

临帖是学习古人写字的方法,求的是神,这样就不至于在临的时候迟疑不绝,笔墨凝滞。

2、没有表现出行书的轻灵,结体拘谨。《圣教序》灵动、多变、圆活、奇正,不但具有楷书沉着稳重的点画,而且兼具草书灵活多变的转折和牵连。

建议你多参考王羲之的其他帖,以及后代书家临习的《圣教序》。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1、写的速度过快了,线条比较轻滑!

2、写的太平正,没掌握到结构上的特点,开合、奇正、错落等要多揣摩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