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的大侄子,漢朝最大的藩王,差點造反成功成為翻版的“朱棣”

泱泱中華歷史,藩王是一個特殊的崗位,大多是開國重臣或者皇親國戚,因為位高權重,所以若不知道收斂,或者觸犯了君王的利益,那必定是惹禍上身。若是遇上的雄主,不允許他人在塌下安眠,藩王可能會被削。歷史上成功逆襲的藩王非常少,朱棣算是其中一個。本文所說的藩王,是漢高祖劉邦的侄子,締造七國之亂的劉濞。

劉邦的大侄子,漢朝最大的藩王,差點造反成功成為翻版的“朱棣”

劉邦稱帝后,漢初三大名將都惶惶不可終日,最先遭殃的是韓信,被滅三族。於是彭越和英布更加惶恐。英布正在打獵,聽手下來報,說彭越已死,並且劉邦讓使者送來彭越的肉泥,給英布享用,英布差點吐了出來,內心非常不安,於是帶兵謀反。劉邦帶領眾將士征討英布,陣前有一位年僅20歲的小將,橫刀立馬,所向披靡,一點都不輸樊噲等老將。這位小將名叫劉濞,是劉邦的親侄子。平定英布叛亂後,因為江東吳地歷來民風彪悍,劉邦想分封一位更彪悍的宗室成員為藩王,鎮守江東,於是就想到了他這位大侄子,封劉濞就為吳王,鎮守江東會稽之地。

劉邦的大侄子,漢朝最大的藩王,差點造反成功成為翻版的“朱棣”

呂氏被誅後,漢文帝繼位,根基不穩,所以對諸位宗室藩王都比較柔和。當時劉濞的世子來長安朝拜,太子劉啟(後來的漢景帝)相陪,二人喝酒下棋,因為言語上有衝突,劉啟拿起棋盤砸向世子,導致世子當場斃命,所以劉啟誤殺了劉濞的兒子。當人把兒子的屍體運到吳國時,劉濞非常淡定,他又讓人把屍體送回長安,搞的漢文帝非常尷尬。從此劉濞和朝廷嫌隙加深,劉濞本人開始招兵買馬,強大自己。

劉邦的大侄子,漢朝最大的藩王,差點造反成功成為翻版的“朱棣”

漢景帝時期,大臣晁錯彈劾劉濞不法,有謀反的跡象,於是景帝開始削藩,召劉濞來長安。劉濞先是以各種理由推脫,後來事情敗露,他聯繫其他六國,一起發動“清君側”,一場皇權和藩王聯盟之間的軍事鬥爭正式拉開,然而和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長達4年時間不同的是,席捲大漢朝一半疆土的“七國之亂”卻在3個月內就被平定。吳王劉濞等人,在漢景帝和周亞夫的戰車之下,竟然如此不堪一擊。

劉邦的大侄子,漢朝最大的藩王,差點造反成功成為翻版的“朱棣”

公元153年,一個藩王帶著一千多個殘兵敗卒,用木筏渡過淮河,倉惶朝東南投奔東越,然而沒想到東越把他騙到絕路,殺掉了這位曾經不可一世的藩王,送給漢景帝請功。當漢景帝看到劉濞的人頭時,感嘆說:大漢疆土、穩矣!

劉邦的大侄子,漢朝最大的藩王,差點造反成功成為翻版的“朱棣”

劉濞出身宗室,以勇猛著稱,無奈因叛變被誅,天之橫禍,人之所為。後世還有很多藩王學習劉濞,成功者除了朱棣,已寥寥無幾。您對劉濞的造反有何看法,是被逼無奈,還是利慾薰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