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包青天”不止一个,为民执法,刚正不阿,死不认错

古代老百姓维权,单靠自身努力,效果就要大打折扣,需要借助官府力量,特别是依赖官府里执法如山的包青天。那些工作在地方郡县那些身兼县(市)长兼法院院长的官员,其自身的品德水平,直接关系到百姓能否成功维权。

那么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包青天呢?

1.破除迷信、智惩三老的西门豹

历史上的“包青天”不止一个,为民执法,刚正不阿,死不认错

西门豹,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当时邺地是魏都的重要门户,且是战略要地,但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魏王特派西门豹担任邺县令,治理邺地。西门豹到邺地后,微服私访,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妇”事件,智惩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实教育百姓,破除迷信。同时,修建漳河十二渠,治理漳河水患,发展农业生产,使邺地百姓逐步富庶起来。西门豹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死后,邺地百姓专门为他在漳水边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

2.打击豪强、刚正不阿的黄霸

历史上的“包青天”不止一个,为民执法,刚正不阿,死不认错

黄霸(?-公元前51),字次公,西汉时期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史学家班固评论说:“自从汉朝建立以来,要讲治理百姓的官吏还是数黄霸第一。”此前,颍川郡是一个豪强地主称霸一方,百姓流离失所的地方,他到任后,大刀阔斧,布施恩德,安置流民,重视农桑,施行教化,经过几年的精心治理,颍川出现了太平安定,吏治清明,生产发展,“田者让畔、道不拾遗”的太平景象,皇帝因此下诏称颂黄霸是良吏中的最优秀者。

3.严惩黑恶,造福百姓的赵广汉

历史上的“包青天”不止一个,为民执法,刚正不阿,死不认错

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曾任守京兆尹、颍川郡太守、京兆尹。在颍川郡任太守期间,是赵广汉前期治理的最佳阶段,他不畏强权,精明强干,刚到任的几个月时间,就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打击豪门大族的势力,缓和社会矛盾;二是加强地方管理,转变当地的不良风气。在其治理期间,京兆地区政治清明,官属和百姓无不交口称赞。广汉任京兆尹期间,为官廉洁清明,威制豪强,深得百姓赞颂。

4.执法不阿,死不认错的董宣

历史上的“包青天”不止一个,为民执法,刚正不阿,死不认错

董宣任洛阳市长期间,汉武帝姐姐、湖阳公主的男仆杀人藏入主子家府,官吏抓不着。

有一天湖阳公主外出,奴仆驾车。董宣带领一班人等候在洛阳城北面西头门,拦住车,用武器逼住,宣布杀人犯罪状,当场把杀人犯抓住杀掉。湖阳公主立即回宫向光武帝哭诉。

光武帝很生气,召见董宣,要用鞭子打死董宣。董宣磕头说:“请允许我说一句话再死。”帝说:“你说什么?”董宣说:“陛下圣德,中途兴复汉室,如果放纵奴仆杀人,将如何治理天下?我不须要用鞭子杀死自己,我自已死。”说完用头撞柱,血流满面。

皇帝命令小黄门扶着他,让董宣向公主磕头谢罪,董宣不服从,小黄门强迫他叩头,他两手据地始终不肯低头。

公主说:“文叔当百姓时,隐藏逃犯和犯了死罪的人,官吏也不敢上门捉拿。现在做了天子,你的权威却不能加于一个县长吗?”光武帝笑着说:“天子不能同百姓一样。”便命令这个硬脖子县长出去。赐给董宣三十万钱,董宣全给了手下的官吏们。

从此,董宣打击豪强,没有不震惊发抖的人,京师称他为“卧虎”,唱歌表扬他说:“董宣衙前无人击鼓鸣冤。”

5.一年处理万案的狄仁杰

历史上的“包青天”不止一个,为民执法,刚正不阿,死不认错

狄仁杰(公元607-700),字怀英,唐朝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应试明经科(唐代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从而步入仕途。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

判案如神,无一冤案。狄仁杰刚到大理寺,积压的案件已非常多。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夜以继日,笔不停批,整整奋战了一年,就把积压案件全都清理了,涉案人员达17000人之多,事后竟然一个喊冤的都没有。数量之多,质量之好,在当时传为佳话。

狄仁杰能够被当作“神探”得归功于一个荷兰人,他叫高罗佩。他将自己写的16个中长篇和8个短篇故事集在一起,统称《狄法官的破案故事》,即《狄公案》。这些作品引起了轰动,狄仁杰被誉为中国的“福尔摩斯”。

6.平反冤案、三起三落的徐有功

历史上的“包青天”不止一个,为民执法,刚正不阿,死不认错

本名徐弘敏,唐朝长安人,是唐代最著名的专司审案的官吏。徐有功先后任过蒲州司法参军、司刑寺(即大理寺)司刑丞、秋官(即刑部)员外郎、郎中侍御史司刑少卿等职。由于徐有功前后执正大案六七百件,救活人命数以万计,因而难免得罪酷吏的他三次被控死罪,三次被赦,两次被罢官又两次复出,虽如此他仍持志不渝,一心执法守正。因此徐有功能成为历史上罕见的一位名留青史的专职“法官”,被当时人誉为“自古无有”的好官。

7.铁面无私、严惩高官的包拯

历史上的“包青天”不止一个,为民执法,刚正不阿,死不认错

包拯(公元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

他一生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对皇亲国戚、宦官权贵的不法行为,一律极力主张绳之以法。

在他任谏议大夫、监察御史时,赤胆忠心,他弹劾不避权贵,胸怀坦荡,不怕得罪权贵,上至皇亲国戚、丞相,下至州官、县令、普通办事员,只要有违法乱纪者,一经查实,依法办理,至今民间流传着很多有关他审案的传奇故事;铡包勉、崭陈世美是两个最典型的故事。

包勉是他的亲姪儿,违反法律、仗势欺人,强奸民女,包公判其死刑,从小将自己养大的嫂子来求其网开一面,都没有给面子,结果还是将亲姪儿铡了。

陈世美是驸马爷,是皇亲国戚,犯了不孝敬父母亲、抛妻杀妻的罪,包公判其死刑,公主来说情,以皇亲国戚相威胁,他还是冒着自己被罢官、被杀头的危险,毫不犹豫地将陈世美崭了,事后自己脱下乌纱帽向皇后娘娘请罪,结果皇帝也未处罚他。

公元1069年10月,包拯70岁寿辰,他的亲戚、朋友、同级官员都要为他祝寿。过寿的当天他在门上贴出;70寿辰不请客,不收礼。

哪知第一个来给他送礼的就是当今的仁宗皇帝,皇上看到其门上贴的字,在礼盒子上题首诗:“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包拯随回诗一首;“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操劳本为份内事,拒礼为开廉政风。”就这样他把皇帝来送礼也拒之门外。

8.主持正义、为民伸冤的况钟

历史上的“包青天”不止一个,为民执法,刚正不阿,死不认错

况钟(1383-1442),字伯律,号如愚,明朝江西靖安县龙冈州人。只要一提起况钟,人们立即就会想到《十五贯》故事里那位甘冒风险、敢于伸张正义、为民伸冤的清官。除此之外,他还做了兴修水利、举办学校、推荐贤才等造福一方的好事。况钟任职十三年间,三次离任三次留任,替苏州百姓办了不少实事,最后积劳成疾,病逝于苏州任上。当地百姓为纪念况钟,在他死后,苏州和七个县都建立了祠堂。

9.两袖清风、刚直敢言的海瑞

历史上的“包青天”不止一个,为民执法,刚正不阿,死不认错

海瑞(公元1514-1587),字汝贤,海南琼山县人。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转折时期。在户部供职时,以六品小官身份抱着必死决心毅然上疏。将徐家仗势多占的40万亩良田退还原主,将欺压良民的徐阶的两个儿子及20多个家人依律问罪。纵观海瑞为官,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多次冒死进谏,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得到了百姓的广泛拥护,其行为具有不可否认的历史进步作用。

10.剿贼有法,纠冤有功的于成龙

历史上的“包青天”不止一个,为民执法,刚正不阿,死不认错

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1667年(清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迁任湖广黄冈的知州,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康熙二十年入京觐见。后升任江南江西总督。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

任湖广黄冈知州期间,在黄州府岐亭镇一带,盗贼甚至白昼劫路伤命,严重影响了地方安定和居民正常生活。于成龙上任之初,即以郡丞身份坐镇岐亭治盗。为了摸清盗情和每一件重大盗案,他总是亲自访察。他多以“微行”的方式,扮作田夫,旅客或乞丐,到村落、田野调查疑情,从而对当地盗情了如指掌。他还特意在衣内置一布袋,专放盗贼名单。对待案犯他主张慎刑,以教为主,采取“宽严并治”和“以盗治盗”的方法,取得突出效果。

于成龙审案,善于从一些常人忽视的细节上发现问题的症结,使许多地方上发生的重大疑案、悬案,使错案得到平反,从而被百姓呼为“于青天”,民间还流传着“鬼有冤枉也来伸”的歌谣。

于成龙在福建上任伊始,就做了一件为民称颂的好事。当时清廷为对付台湾郑氏的抗清势力,实行了“海禁”政策。当地统治者不顾连年兵祸,民不聊生,动辄以“通海”罪名兴起大狱,使许多沿海渔民罹难。于成龙在审阅案卷时,发现每案被拟极刑的就达数十人或上百人之多,甚至殃及妇女孺子。于是他坚决主张重审,对怕得罪清室而劝阻他的人说:“皇天在上,人命至重,吾誓不能咸阿从事!”在他的力争和主持下,先后使千余名百姓免遭屠戮而获释,贫困不能归者还发给路费。

遇到包青天,自然是百姓之福!可是,当世间再无“包青天”,或者说即使有“包青天”也无法解决问题时,走投无路的老百姓该如何维权呢?

请关注我们!下期继续给您带来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