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被曹丕篡位逐出许昌,为什么不投靠刘备光复汉朝而选择沉湖?

清风道长啊

1.刘协没有沉湖,他活的还挺好,曹丕死了8年,刘协才死。

魏青龙二年三月庚寅,山阳公薨。自逊位至薨,十有四年,年五十四,谥孝献皇帝。八月壬申,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置园邑令丞。(《后汉书》)

2.刘协为什么不找刘备?原因有两方面。

①地理因素。

刘协做皇帝的时候,首都在许昌,曹丕称帝时,首都在洛阳,刘协呢,做了山阳公。

山阳,三国时候隶属河内郡,地理位置在洛阳东北。下图方框处即为山阳,绿色圆圈处为洛阳。

再看刘备称帝的时候,都城在成都,看下图最西南处的框框。

别说刘协不想找刘备了,就算想找刘备,他怎么去?

一个前朝皇帝下了台,早就被曹魏的人盯得死死的,他从山阳去成都,第一站就要经过洛阳,他过得去吗?从山阳想离开魏国的领土范围,要走多久?

就是在有火车,高铁的今天,从河南去四川,也是非常远的,直线距离数千里,刘协想去也去不成,估计刚出家门,还没到洛阳就被咔嚓了。

②刘协不想折腾了。

看看刘协退位前的半生,简直就是傀儡王啊。

8岁,随刘辩被宦官张让和段珪绑架。

9岁,被董卓立为新皇帝,做了董卓的傀儡。注意,他本来不是皇帝,是董卓废了前帝,让刘协干的。

9-15岁,一次又一次的被各路军阀绑架,成为傀儡。

16岁,被曹操迎到许都,成为曹操的傀儡。

刘协在成为曹操的傀儡之后,也有过大的反抗。

20岁,通过董贵人联合刘备等人,发生衣带诏事件,事败,董贵人等人皆被处死。

33岁,通过伏皇后,意欲诛杀曹操,事败,伏皇后满族皆死,刘协儿子也被杀掉。

操后以事入见殿中,帝不任其愤,因曰:“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操失色,俯仰求出。
操追大怒,遂逼帝废后。。。。。。又以尚书令华歆为郗虑副,勒兵入宫收后。闭户藏壁中,歆就牵后出。时帝在外殿,引虑于坐。后被发徒跣行泣过诀曰:“不能复相活邪?”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时!”顾谓虑曰:“郗公,天下宁有是邪?”遂将后下暴室,以幽崩。所生二皇子,皆鸩杀之。(《后汉书 皇后纪第十下》 )

34岁,被迫娶曹操之女为皇后,又娶了曹操的另外两个女儿为夫人。

40岁,禅位给曹丕。

可见,刘协一生动荡不安,本就是作为傀儡皇帝上台的,之后又遇到曹操这个天煞孤星,刘协也试图反抗过,结果是死了伏皇后和董贵人,自从娶了曹操之女为皇后之后,他连反抗的联络人也没有了,估计也就不想再折腾了。

而且,当时天下大势是什么?四个字:名存实亡。

也就是说,东汉退出历史舞台,只是时间问题,这一点,曹操和大臣们心知肚明,吴国蜀国也明白,大家都只是打着东汉的虎皮做大旗罢了。

刘协本人不傻,从他死后谥号孝献可以看得出(聪明睿智曰献),再看他的一生,历经多少军阀,竟然都能安然度过,可见他脑子是清楚的,经过两次对抗曹操失败之后,他估计看明白了,也就不折腾了。

刘协不去刘备那里的潜台词也许是:朕做傀儡做够了,还要去刘备那里做傀儡吗?!

皇帝也是人,虽然做皇帝很爽,但是做傀儡皇帝肯定不爽,做随时丢命的皇帝那就更可怕了,活着是第一位的。

所以,刘协选择了退位,再看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的末代皇帝被杀的占多数,刘协算是运气命运比较好的了。


师明礼

看到这个问题,我竟无言以对。不知题主从哪部史书中得知汉献帝沉湖了?历史上的汉献帝刘协,一生坎坷,虽被拥戴为皇帝,但却一直没有实权,成为受诸侯摆布的玩物,后来甚至遭到幽禁,最终被曹丕废黜,幸运的是得到了善终,享年五十四岁,葬于河南禅陵。

刘协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帝,9岁时被董卓拥戴继位,由此开始了长达34年的傀儡生涯。东汉末年,各路诸侯竞相征伐,形成了多方割据势力,皇帝已然是个徒有虚名的摆设。汉献帝先是被董卓劫持,曾从洛阳辗转于长安,后由曹操迎回洛阳,但不久又遭李傕、郭汜作乱,险些丧命于战乱之中。

直至曹操羽翼丰满,决定“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汉献帝从洛阳劫持到许昌。从此,曹操开始假借天子的名义来号令诸侯,在政治上获得了主动,并逐渐统一了北方。而汉献帝则也被牢牢地控制在曹氏集团的手中。

刘协虽然自幼遭人控制和摆布,但却不甘于做一名傀儡皇帝。因而也曾多次谋划刺杀曹操,并暗下衣带诏,命董承等人招揽人马,伺机刺杀曹操,以便重新掌权。但事情很快败露,曹操下令诛杀了董承等人,并将其女怀有汉献帝孩子的董贵人一起绞杀。此后,伏皇后也曾想帮助汉献帝摆脱曹操控制,但也以失败而告终。

面对屡次的失败,汉献帝刘协的斗志也被逐渐消磨殆尽,最终彻底沦为了任人摆布的傀儡。曹操去世后,其子曹丕很快在众人的拥戴下,决定让刘协“禅让”,自己称帝。于是,曹丕顺理成章地登上了皇位,改国号为魏,追尊其父曹操为武皇帝。

曹丕称帝后,对封逊帝刘协的待遇还算不错,将其封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其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但确始终未曾放弃对刘协的控制,最终刘协在封底终老病死,算是得以善终。所以说,题主说汉废帝刘协投湖,是无稽之谈。

在此还需补充的是,在曹丕称帝后,刘备很快在蜀称帝。至于说刘备到底知不知道刘协尚在,历史并没有清晰的记载。但大家应该理解的一点是,在刘备心中,汉献帝死与不死都不重要,甚至说死了反而更好,这样便给自己称帝创造出了一个再好不过的理由。

总之,汉废帝刘协既不能脱身前去投靠刘备,刘备也不会收留刘协,而久经磨难的汉献帝,自然也知道曹魏政权已经是无法撼动,所以也就安于在封地养老了。


碣石樵子

关于汉献帝离开许昌之后为什么不跑到刘备那里,笔者曾写过两篇稿子,虽然也想给刘备说点好话,但是翻看史料之后却无奈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要汉献帝还不想死得太快,他就不会跑去找刘备,因为在刘备眼里,汉献帝刘协已经是个死人了。而且刘备还给刘协举办了隆重的追悼会,在追悼大会上鼻涕一把泪一把地控诉曹丕这个“汉贼”谋杀了大汉天子。

这样看起来,皇叔刘备远不如大舅哥曹丕对汉献帝刘协够意思,因为曹丕汉献帝禅位的时候“奉帝为山阳公,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曹丕、刘备、刘协都是聪明人。曹丕把刘协放养,谁爱要谁接去;刘备睁着眼睛说瞎话,一口咬定刘协已经挂了;刘协更聪明:我哪也不去,山阳县我的地盘我做主,教教书治治病跟皇帝曹丕的妹妹们玩玩游戏,可不去当义帝熊心(被项羽扶起来又杀掉),那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皇叔还不如我大舅哥曹丕靠谱呢。

其实在三国乱世,还真分不清谁是汉谁是贼。因为按照正史记载,即使是汉献帝还没禅位的时候,除了曹操表面上尊奉之外,刘备和孙权也根本就是彻头彻尾的割据军阀。也是在汉献帝活着的时候,曹丕、刘备、孙权纷纷先称王后称帝。 也就是说,曹孙刘其实都是“汉贼”,所以所谓的“汉贼不两立”,实际是三个汉贼在互相争斗,而真正的“汉天子”,却在当一个上山采药治病救人的“山阳公”。如果真问“到底谁是汉谁是贼?”已经“被死亡”的汉献帝一定会回答:汉早就没有了,只剩下三个汉贼在掐架呢!


半壶老酒半支烟

曹丕篡位后把汉献帝逐出许昌是没错,但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之口,他并没有如题主所说的将汉献帝沉湖亦或是别的处死方法而是将他贬到了山阳城(今焦作)做山阳公,另外曹丕还特许汉献帝在其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

之后也没有过多的为难汉献帝,而是让他在山阳终老。刘协死后,魏明帝曹叡率群臣亲自哭祭,并以汉天子礼仪葬其于禅陵。这样的亡国之君待遇,以后很少有帝王能享受的到,所以刘协还算是幸运的。

第二个问题就是刘协为什么不投靠刘备,主要有以下三点导致他不能这样做,其一就是汉献帝被贬的山阳城时刻处于曹魏的监控之下,汉献帝想离开基本上不可能,若是他动了逃离的念头,那他在封地可以享受的一切都化为乌有,曹丕特许他在封地祭祀先祖,他若离开,那么连汉朝最后的一点荣光都不复存在,所以聪明的汉献帝不会离开。

其二距离太远,我们都知道蜀汉的都城在四川成都,而刘协所贬地在山阳城(河南焦作),在古代行动不便,又慢速的年代,亡国之君刘协想要去成都基本上不可能,所以刘协不会去。

其三就是他不能确定万一他跑过去了,刘备会怎么对他,史书言刘备为了登基称帝曾追谥刘协为“孝愍皇帝”,即根据谣言已经默认刘协的死亡,假如刘协真的跑过去,刘备该怎么做?把帝位让给刘协?显然刘备不会甘心,最好的办法就是杀死刘协,然后将这个锅甩给曹魏。所以既然有着那么大的风险,刘协肯定不会去冒险。

因此综合以上三点因素,汉献帝他是不会去投奔刘备的,待在山阳城是他最好的选择。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汉献帝不是傻子,为什么要去沉湖?好奇怪这个问题哦。看到这个题目,我就马上想起,这肯定是受了诸葛亮恢复汉室这一个论调的影响。

汉献帝从他被董卓立为皇帝开始,汉朝就已经灭亡了。他就压根没有一天为自己做过主。所以三国天下大乱到建安25年为止汉献帝下台,所有的人都没有责骂他,大家都知道他只是个摆设。整个天下乱成一锅粥不是汉献帝的错。不然的话史学家就会大书特书。



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佛系第一青年三国时期,他就是汉献帝。有空的话你可以去看一下我写的那一篇,你就不会提出这个问题。汉献帝从来没有一天掌握过权力。他每一天全部是任人摆布。


他做的最英明的决策就是禅位给曹丕,因为当时曹操死得匆忙,曹丕的位置还不是很巩固,汉献帝在最关键的时候把位置让给了他,承认了曹丕的地位。所以曹丕对汉献帝是充满感激的,汉献帝依旧跟曹丕一样,拥有天子的礼仪。当然,你从另一个角度可以说他是没有骨气。

至于汉室的权力,对他来说,本来就没有拥有过,现在仍然没有有什么区别?死的时候是曹睿亲自送葬,按照天子礼仪下葬的。有哪一条理由支持他要为汉室陪葬,汉室是并没有断,还往后延续了好多年。

汉献帝绝对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他的老妈是被何太后毒死掉的,他就安安稳稳的做了好多年的傀儡皇帝,那是一个绝对大智若愚的人才能做到这样。关于这个我以后会写一篇文章。


知常容


汉献帝逊位后,被曹丕逐出许昌是真,但汉献帝沉湖而死是假的(那是三国演义里的桥段),真实的汉献帝是一直平安活到死的。



汉献帝被废后,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山阳公,封地今河南焦作境内,待遇是:位在诸侯之上,仍用天子仪仗,奏事不称臣,受诏不必拜,并可以在封地内,祭祀汉宗庙,沿用汉制。山阳公在封地,一直平安活到54岁,寿终正寝,葬于禅陵,谥号孝献皇帝。

换句话说,汉献帝其实就相当于还是自己封地内的“皇帝”,只是去了帝号,不能再称皇帝罢了。这在历代亡国之君中,算是比较优待了。

“冬十月乙卯,皇帝逊位,魏王丕称天子。奉帝为山阳公,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四皇子封王者,皆降为列侯。”

那么,汉献帝为何不投靠刘备?

有些朋友说地理位置原因,刘备在四川成都,汉献帝在河南焦作,路途太遥远,古代舟马不便。

还有朋友说汉献帝在曹魏监控下,不会允许也不可能允许汉献帝去四川。



我想以上原因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汉献帝去了刘备那里,也还是傀儡,一代枭雄刘备也不会容他。

刘备,彼时已称帝,宣称曹丕篡汉、汉献帝已被害,扬言誓为汉献帝报仇,还追封汉献帝为“孝愍皇帝”,蜀汉上下上演披麻戴孝、哭祭汉帝。但此时的汉献帝,还活得好好的,并未死。

江山是刘备诸葛亮辛苦打下的,真的会甘心拱手让人?刘备或许暂时奉刘协为帝,但也是出于“挟天子”政治意图。如果等刘备扫平四海,功高震主,手下又都是刘备党羽,德薄功微的汉献帝也一样会被取代,一样会上演“禅位”戏码。



汉献帝,8岁被董卓扶上位,从董卓到郭、李,从曹操再到曹丕,被各色军阀玩弄于股掌之上,一生都在做别人的傀儡、任人摆布,先后当了31年傀儡,也算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傀儡皇帝了。

汉献帝,“掌上天子”也做累了,也不想折腾了,能够安度晚年也是一种夙愿吧。你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峰子奇观

你这是电视看多了,谁说汉献帝沉湖了。人家活到好好到好不好,而且待遇非常好,曹丕死了他都还没有死。他几乎可以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禅让后待遇最好到皇帝。

《后汉书·孝献帝纪》记载:

冬十月乙卯,皇帝逊位,魏王丕称天子。奉帝为山阳公,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四皇子封王者,皆降为列侯。
明年,刘备称帝于蜀,孙权亦自王于吴,于是天下遂三分矣。
魏青龙二年三月庚寅,山阳公薨。自逊位至薨,十有四年,年五十四,谥孝献皇帝。八月壬申,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置园邑令丞。

《三国志·文帝纪》记载:

黄初元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行汉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于太庙,致胙;封公之四子为列侯。

这两个文献上面写的很清楚啊,在汉献帝禅位给曹丕后,被曹丕封为山阳公,食邑万户,奏事不臣,受诏不拜,可以用天子车服,祭祀汉家社稷。在让位之后,还活了十四年,五十四岁到时候才死。这个时候已经是魏明帝曹睿青龙二年了,曹丕都已经死过了,汉献帝死后还是用天子礼仪安葬到。

汉献帝让位后的封地山阳,在现在的焦作。现在焦作也还有山阳区啊,汉献帝让位后,钻研医术,治病救人,到现在焦作地区还有很多纪念汉献帝时留下来到习俗。

至于题主说到什么被淹死了,应该是受到高希希版本到《三国》影响,这部电视剧里有很多改编到地方,即使是《三国演义》原著也改编了很多,虽然在表现人物性格上很好,但看看一乐就可以了,千万当不得真,不然说出去会贻笑大方。

他几乎可以成为中国历史上禅让后待遇最好到皇帝,后世禅让的皇帝几乎都是一个死。


白璧青钱

汉献帝没有沉湖,是高希希让他沉的。高导可真能扯。刘协是寿终正寝。

汉献帝刘协(公元181年4月4日——公元234年4月21日)

汉献帝如果要投靠刘备,首先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其一:他得离得开山阳(今河南焦作)才行。曹操在世时候,刘协的老婆伏皇后密谋让自己的父亲伏完诛杀曹操(214年),后事情败露,曹操把伏皇后给杀了,第二年曹操把自己的女儿曹节嫁给刘协,意在监视刘协。后曹丕篡位,把刘协封为山阳公。曹丕派人每天监视刘协,他想跑哪有那么容易。

其二,他得放得下才行。就说曹操的女儿曹节,虽是曹操用她来监视刘协的,但是这个曹节反而和刘协感情日渐深厚,如果跑了,曹节怎么办?带着她走吗?这不是陷老婆于不孝吗?留着她自己跑,这不是陷自己于不仁吗?再说了,曹家嫁给刘协的女儿,除了有曹节,还有曹华和曹宪,带着曹家三个女儿叛逃,人家愿意吗?况且刘协当了几十年的傀儡皇帝,身边的羽翼早就被剪除干净,想跑都找不到得力之人帮忙。

其三,他得足够糊涂才行。自从衣带诏的事情之后,刘协就再也没有见过刘备了。刘备这些年忙着借荆州、收益州、夺汉中,并于夺汉中的当年(219年)晋位汉中王,似乎把刘协给忘了吧。而且,继220年曹丕废汉之后,刘备紧跟着于也221年称帝了,你要是刘协,你是相信刘备真是为了复汉还是为了建立自己的“汉”。此时刘协投靠刘备,这不是找别扭吗?你是让刘备让位给他还是让刘协去四川找个差事做?

这三点他一个都做不到。他也不会去做。《三国志》里的刘协也不是什么糊涂昏庸的人,事实上,要不是生在乱世,他绝对是个有为之君。中平六年(189年),十常侍计杀何进,何进部和袁绍、袁术攻杀十常侍的张让、段硅。张段二人劫持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至郊外,碰到了董卓帅大军经过,当时的少帝刘辩双腿吓软话都说不出来,而刘协却敢质问董卓:见了皇帝为何不拜!迫使董卓下马参拜。如此胆略和机智,绝对不是软弱昏庸之辈所能为。

做了山阳公之后的刘协,其实已经看淡了权势功名,他受封山阳公之后,躬耕于田,与民同甘苦,还用宫中所学医术,为百姓免费医治,深受百姓爱戴。我想,此时的刘协,才算是真正尝到了人生之乐,也就不可能再生出投身于功名权势的想法了。乱世之中能有自己的一方乐土,何不乐于此间耶!


独钓寒江

汉献帝选择沉湖是新《三国》电视剧中的情节,汉献帝在禅让后,乘船远离故土,随行的是前皇后曹节。刘协事先在船上凿了洞,生无可恋,要自杀。而《三国演义》中汉献帝是被华歆呵斥驱逐,刘协骑马逃奔。

(图片来自网络,《三国》中的刘协)

历史上的记载是他被封到山阳做了山阳公,还算是善终。当时北方尽属曹丕,刘协还能自由行动吗?显然不能。刘协只能听从安排,苟全性命。

仅说《三国》中的情景,刘协小时候被董卓吓唬,长大了被曹操吓唬,最后落了个破灭家亡的下场,也是乱世之中的悲哀。题主问题是基于刘协完全是个自由身份,但是他不是。

刘协还能往哪里逃?曹丕会放任一个还有一点点政治意义(即使不大,但还是有一点点号召力)的刘协去找刘备吗?刘协在魏国土地上自然不能兴风作浪,但是去了以汉室正统为名的刘备那就不太一样了。因此显然不能。

刘协心理也清楚,刘备未必欢迎他,这点眼力见他还是有的,刘备苦于没有机会称帝,正好刘协被废,刘协要是去刘备那,等待他的只有“二次禅让”,自取其辱。


大眼大世界

汉献帝可没有沉湖,这是《新三国》杜撰的桥段。历史中的汉献帝在禅位后曹魏皇室对他不错,衣食无忧,在234年善终而死。


《新三国》这样演是为了尊刘贬曹,但很不合理。汉献帝和曹魏皇室关系复杂亲密。汉献帝的皇后曹节和两个妃子是曹操的女儿,他是曹操的女婿。曹丕的两个妃子是汉献帝的女儿(非曹氏所生),他又是曹丕的岳父。同时,曹丕贬汉献帝为山阳公,食邑万户,并特许刘协奉汉朝正朔、行汉天子礼仪,上书不称臣,这对于一个亡国之君来说,已经仁至义尽。

另外,汉献帝在位期间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若不是曹操横空出世,他这个皇帝早就玩完了。他深知汉室气数已尽,所谓匡扶汉室,痴人说梦罢了。所以,禅位后的刘协老老实实地做他的山阳公。


那么,刘协投靠刘备有出路么?答案是否定的。一来,刘协不可能逃出曹丕的控制范围。二来,就算他去了刘备那里,他的下场一定不好。因为曹丕称帝后,刘备很快就为刘协举行了葬礼,宣告刘协已经死亡,刘备继承汉室,是匡扶汉室的唯一代表。对于刘备来说,一个死去的刘协比活着的更有价值。这时候他要是出现在刘备那里,刘备会怎么办?我认为刘备倒是不会杀他,但会封锁消息,剥夺他的封号和权利,把他软禁起来度过余生。

所以,刘协留在曹魏要比投靠刘备好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