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印军队,全军纯美式装备,人数10万,战力第一,后被蒋拆分

虽说如此,但远征军的战果仍让美英两国的高级将领所钦佩,因为它成功掩护了英军撤退到英属印度。1942年5月底,远征军下面的新38师(师长孙立人)尾随着溃不成军的英军散兵,以严整的军容越过印缅边境,进入因帕尔盆地外缘的普拉村,成为到达印度的第一支中国军队。随后被命令到印度雷多休养。

中国驻印军队,全军纯美式装备,人数10万,战力第一,后被蒋拆分

后来这支军队被史迪威将军看中,决定对其实施完全美国化的装备、教育、训练,建成一支更加强大的武装,作为重新打通滇缅公路,甚至解放缅甸的基本力量。1942年7月,蒋介石发来命令,新38师改为独立师,脱离国内部队建制,开始整训。由史迪威和孙立人领导。

1942年下半年,远征军下面的新22师师长廖耀湘领着大约10000名东倒西歪的士兵到达了印度,经过一段修养后,这支军队也被史迪威整训。随着缅北反攻作战形势的发展需要,驻印军兵力需要进一步扩大。从1942年8月起,国民政府开始对驻印军补充兵员。

中国政府利用驼峰航线回程飞机空运到美军汀江空军基地,再车运到雷多;由于美国体检制度严格,运去的士兵大多不合格,所以4个月的时间只运送了3.2万余人。然而留下来的都是精挑细选过的体格强壮、有文化的青年。这让驻印军的兵员素质远远超过国内任何部队。

中国驻印军队,全军纯美式装备,人数10万,战力第一,后被蒋拆分

1944年年初中,国政府将在国内新编成的新编第30师空运印度编入新1军序列,后在4月又将第54军第14、50师空军印度,并于1944年5月下令将中国驻印军编成新编第1,第6两个军共5个师,共计10万人。

与国内普通部队相比,驻印军士兵的装备可以用奢侈来形容,战斗服、作训服、夹克、T恤、内衣内裤、毛衣、胶皮雨衣、作战背包、钢盔、软帽、便帽、防毒面具、作战携行具、带帆布套的野战水壶、S腰带、丛林靴、帆布护腿,甚至袜子一样不落。

伙食也向美军看齐,注重营养,主要是面包、大米和罐头食品,国内不容易得到的各种珍贵的肉食,在这里简直吃腻了,反而思念起那原先叫人厌烦透了的新鲜蔬菜来;先进的医药卫生和卫生教育保证了官兵的健康,热带丛林的恶劣气候已经不能打倒强壮而卫生习惯良好中国人。

中国驻印军队,全军纯美式装备,人数10万,战力第一,后被蒋拆分

在长时间经历了拮据的国内部队生活方式之后,猛然间接触到如此丰富的内容,美国强大的物质生产能力令所有中国官兵眼花缭乱瞠目结舌,以为自己在做梦。而国内部队士兵一月能吃一次肉就算很不错了,两年才有一套皱巴巴的粗布军服。

与国内的美械部队相比,驻印军才是全军纯美式装备,是真正的美械装备,所有武器装备一应俱全,还拥有别的部队想都不敢想的两个坦克营;至于汽车的数量之大,那就更是不足为奇了。这是国内美械部队根本比不了的。

在史迪威的指导下,中国军队在印度兰姆伽训练营受训并进行整编。因为装备了美式装备,有丰富的伙食,加上中国军队的吃苦耐劳和兵强将勇,让驻印军战斗力远超国内部队,成为中国军队中,战力第一的军队。

中国驻印军队,全军纯美式装备,人数10万,战力第一,后被蒋拆分

1944年3月,孟拱河谷西通截击战中,驻印军仅以持步兵武器的不到500人阻击日军5000,投入兵力对比1:10,历时3天,伤亡百余人,而日军伤亡达2500余,敌我伤亡比为20:1以上。

拉加苏高地战,日军兵力达到了一个多大队千余人,在接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日军进行了十几次的进攻,反而死了数百人。驻印军的一个营付出的代价是不到10人的死亡。投入兵力对比1:3,敌我伤亡比超过30:1。

在李家寨防御战中,新38师112团的一个加强连被围,李家寨外围112团2营被围,两支被围部队不到600人,与日军第18师团第55整个联队发生交战。日军进攻半月未克,反被增援部队包围。

中国驻印军队,全军纯美式装备,人数10万,战力第一,后被蒋拆分

于邦之战,新38师114团加112团一部与日军55联队和56联队发生对战,歼灭日军约1200名,驻印军伤亡了230名官兵。投入兵力对比约1:3,敌我伤亡比5:1。日军将领在对上级的报告中这样写到:要对支那军重新认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