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条龙的山 在丹东市有一个五龙背镇,得名是以治所内的一座名

五条龙的山
五条龙的山 在丹东市有一个五龙背镇,得名是以治所内的一座名​在丹东市有一个五龙背镇,得名是以治所内的一座名山而得名,他的名字叫做五龙山。就像哲学里所说的那样,抽象的体现总是通过具象来实现。中国的山河命名,大抵不过山水形态来确定。五龙山自然是以一座山上有五条龙而得名。这也是我这样的平头百姓所能认识到的。这五条龙是眼睛所看到的形象,那这个名字是怎么叫起来的呢?晚上看书,偶然发现五龙山这个名字,大约是明朝初期叫起来的。具体的原因是因为元明更替。话说蒙古人建立元朝后,在辖区内设置据点。后来元没,原来据守辽东的元朝旧部就在远离中央的军事要塞进行抵抗。随着主要部队逐渐被消灭,元军也随着撤退而分散,融合进了普通百姓中,但是蒙古族的生活习俗和语言还在延续和使用。丹东市五龙背山,就是由此得名。元末明初的辽东,可以说人迹罕至。除了建制的军事组织外,几乎没有什么居民。而残存在此的亡元遗民,成为了辽东某些地方的主要居民。再由于朱元璋建国初期,对于元朝的反正人员采取怀柔政策,委任管制,保留一定的地位。由此就可以解释了在明朝初中期,为什么在辽东会有呈点聚状的蒙古人部落。再说五龙山。纵观山势,雄浑大气。五座凸起的山峰高耸在绵延成扇的山岭上。加之山岭的折砀,整座五龙山更加显得雄浑大气。如果在雨季,滂沱的大雨夹杂着狂风刮过山顶,会看到山岭上出现了五个云头,仿佛云龙造雨一般。山上有五条山沟,从山顶蜿蜒直达山麓,雨水搅拌着枯叶杂物,沿着山沟奔涌而下,山洪滚滚,形若五条咆哮的长龙,喷薄而出。蒙古人因其貌称之“达本套勒盖”,亦作“他本套勒盖”。汉译就是“山峦上五条沟壑像五龙奔啸”,这也就是五龙山名称的最初由来。其实,东北由于历史的原因,其地名多半是女真语,锡伯语,满语的音译。最有名的就是兴安岭。我们所知道的就是大小兴安岭。大小是人为的划分,而词根兴安岭就是锡伯语“xian-alin”的音译,最初翻译成西安岭或者兴安岭。再有的就是现在的鸭绿江,绝对不是所谓江水如鸭头之绿,那是中唐后才有的解释。而按照锡伯语,yalu,雅鹿,亚渌,鸭渌。在古代,绿LV4和渌lu4是同音字。只是现在变了读音。yalu鸭绿是什么意思呢?锡伯语说这个词做界河讲。鸭绿江是传统中央辖地与藩属国之间的天然界河。每当读到或者看到那些比较怪异的地名,多少都要深究其意,这之后,或许是一段充满了奇异色彩的历史记忆。2017100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