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為什麼踢球最多的,是日本小孩

文/野獸

謝輝一次接受採訪,談上海的青少年足球退化問題,說在上海踢球最多的孩子,都是日本小孩。上海有很多“老外”,來上海臨事逗留一下,都組織了個叫SIFL的聯賽,其歷史跟甲A聯賽+中超幾乎一樣長,裡邊基本相當於“小世界盃”,因為可以看到英國隊,法國隊,丹麥隊,日本隊,非洲的,聯合國隊,什麼都有,其賽制完全照搬英超,他有Premiere League(超級聯賽),1st Division, 還有盃賽,開幕賽,閉幕賽,每年評比最佳射手,最佳球員,最佳新人,等等。這些老外年紀大的有四五十,年輕的,過去在歐洲接受過專業訓練也有很多,反正一句話,中國的“業餘球隊”,是沒法贏他們的,偶爾出過一些土豪,把一些職業梯隊,體校的編制招募起來搬過去,想對這幫老外“降維打擊”,滿足其可笑的虛榮心,想在上海外國僑民圈子裡實現中國足球強國花痴夢,結果是,還是踢不過業餘老外。

在中國為什麼踢球最多的,是日本小孩

日本人在中國人數其實並不多,即便人在異鄉也覺得不能落下孩子的足球訓練,這充分說明了日本人對足球的理解和熱愛,跟中國十年前想靠足球發財的中國家長是有天壤之別,所以中國足球的職業化改革目前來看,是屬於“縱線失敗”,從上而下的失敗,從裡到外的失敗,從男到女的失敗。

所有責任都在中國足協,當然這不可能,管足球的人不懂足球也很正常,穆里尼奧一個不入流的球員,還當了一流的教練,搞乒乓的管管足球也無妨,這不是人的問題,因為即便是徐根寶,他也不一定很懂足球,他踢過世界盃?還是五大聯賽?中國職業化失敗的問題,跟“大躍進”時候的失敗,其實是一回事。當時就是覺得足球人口不夠,參與度不夠,才會要吸收社會力量來辦足球學校,直到今天都在搞足球進校園,其實這就是大躍進式的“煉廢鋼”。

在中國為什麼踢球最多的,是日本小孩

在1992年職業化以前,還在搞前蘇聯的“業餘體校模式”的時候,足球人口雖然不多,但其選材是百裡挑一,千里挑一的,從校園中發現人才,吸收進體制內培養,體制內有最好的教練,最好的保障,1984年中國隊曾贏了支南美球隊叫阿根廷,就是這支阿根廷在1986年獲得了世界冠軍,所以體工隊模式下的中國足球,其足球人口不多,但是實力還是有些保證的。

你搞了職業化以後,5000多所足球學校冒出來了,學校需要場地,教練,說白了需要錢,你在大城市虧著本運營,一般家庭也承擔不起其高昂的學費,按照世界青訓的1萬小時理論,每個孩子起碼需要1萬小時的訓練才能達到職業球員標準,如果均攤下來就是一天2小半-3小時之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5000多所學校變成了現在十幾家,還瀕臨倒閉,打雞血式爆發的足球人口,萎縮到了今天數量還不如日本僑民,這就是職業化給中國足球吹出的超級鬱金香泡沫。

在中國為什麼踢球最多的,是日本小孩

因為職業化的大躍進,造成了中國足球苗子徹底斷代了,你今天高喊再造2萬個足球學校,估計連2萬個人都招不到,今天再要求俱樂部建立足球學院,建立什麼U體系,U13,U15,U17,踢什麼青超聯賽,U來U去都是一幫不夠格的,弄來弄去都這些可憐的老面孔,換湯不換藥的事情反反覆覆而已,更弱智的政策就是“校園足球”,因為這個政策令中國搞出了世界足球一大發明,就是“足球操”,你讓那種體育學院裡那種體育教育專業的,社會體育專業的,教人踢足球開什麼玩笑,這幫人跳健美操可以,打太極拳估計也會兩下,足球他們太外行滾一邊去。

在中國為什麼踢球最多的,是日本小孩

最近還有個呼聲,就是向新疆學習,雖然聽上去不夠高大上,但不可否認中國現在的足球苗子都在新疆了,因為新疆保留了過去“業餘體校”的模式,成金字塔型地培養足球人才,然保留前蘇聯模式的烏茲別克斯坦最近的成功,也給中國足球決策者一盞明燈,就是按照中國目前的情況,誇誇其談學世界足球強國基本都是空談了,就連學日本也夠嗆,還是老老實實學烏茲別克斯坦,重新建立業餘體校模式,讓國家來塑造合格的足球運動員,讓資本暫時先停止荼毒中國足球的未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