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租公寓擴張圖鑑》:一線和強二線城市成重點目標

進入2018年,“租購併舉”不斷推進,住房租賃市場快速發展,長租公寓行業受到持續的關注。

政策層面,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金融層面,首份住房租賃資產證券化文件正式落地,意味著住房租賃市場的金融環節駛入快車道。行業層面,市場前景被一致看好。企業層面,不同主體的市場參與者紛紛入局,大多定下了不小的規模目標。

碧桂園對外公佈的規模目標是三年100萬間,萬科的目標是2018年年底做到40萬間。此前鬱亮曾表示,萬科要做全球最大的公寓運營商。

公寓企業們的規模目標固然引人注目,但這其中還有一個點,同樣引人注意、且值得深思,即: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把佈局重點放在了一線和強二線城市。

“偏愛”一線和強二線城市

“按照集團的佈局,我們有17個區域、24個城市在推進長租業務,重點集中在一線城市和強勢的二線城市。”碧桂園上海區域長租管理部總經理張沛洲說。

另,據瞭解,萬科在集團層面並沒有設立專門的業務板塊、做長租公寓的直管,而是由幾大城市公司在推進公寓業務。年底40萬間的目標,實際上是幾大城市公司加在一起的規模目標。這其中,有北京、上海,也有“萬村計劃”所在的廣深。

除了碧桂園和萬科,其他一些公寓企業——尤其是定位偏高端的公寓企業,更是目標明確地瞄準了一線和強二線城市。

“我們摒棄了一些機會型的城市,聚焦六大城市。這其中,上海是更為聚焦的一個城市,佈局(間數)佔到了一半。”灣流國際青年社區的執行總裁林友威表示,灣流國際的定位偏中高端,目前規模為1.5萬套。

源淶國際成立於2013年,是定位中高端的分散式公寓。據瞭解,成立近五年,一直專注於上海市場。2017年,源淶國際剝離出一個同樣定位中高端、做集中式公寓的品牌——驛庭服務公寓,其創始人兼CEO葉菁表示,目前對於公寓運營商來說,一線和強二線城市仍然具有更大的機會。

“目前公寓運營商基本上集中在一線或者強二線城市,為什麼大家都去搶這裡的蛋糕呢?因為租賃需求目前更多地集中於一些人口導入型城市。”葉菁說,“三四線城市有比較多的存量資產,但是對於運營商來說,去運營這些項目的風險還是比較大的。”

需求、業態、市場化

2017年7月發佈的《關於在人口淨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把“人口淨流入的大中城市”明確為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重點城市。

《長租公寓擴張圖鑑》:一線和強二線城市成重點目標

“當前人口淨流入的大中城市住房租賃市場需求旺盛、發展潛力大,但租賃房源總量不足、市場秩序不規範、政策支持體系不完善,租賃住房解決城鎮居民特別是新市民住房問題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通知》指出。

正如《通知》中所指出的那樣——同樣也是葉菁所說的那樣,旺盛的需求,是公寓企業青睞一線和強二線城市的原因。但這並非全部的原因。在林友威看來,欠完善的存量業態,也是三四線城市的劣勢。

“存量業態有很多種,不僅僅只是長租公寓,聯合辦公、商業、產業園區等都是存量業態。”林友威表示,三四線城市中有些存量業態並不存在,這對租賃市場有一定影響。

除此之外他認為,城市所處的發展階段,也是一個需要的考慮因素。“要根據城市的發展節點具體分析。比如對於長租公寓來說,有些三四線城市並沒有這樣的需求,因為(當地居民)並沒有居住痛點。”

《長租公寓擴張圖鑑》:一線和強二線城市成重點目標

在未來域戰投中心總經理楊洋看來,租賃市場的發展,一二線城市偏向於市場化運作,三四線城市偏向於政府主導。

“在一二線城市,更傾向於在市場上找運營企業、找金融機構。在三四線城市,可能宏觀層面是政府的城市規劃,微觀層面是政府的投資。比如人才公寓,可能就是政府劃撥一筆財政、當作城市基建工程來做。”楊洋說,“其實一部分商業和運營的工作,可以考慮交給市場化的公司來運作。”

如前所述,2018年4月底,證監會、住建部聯合印發《關於推進住房租賃資產證券化相關工作的通知》,住房租賃市場的金融環節開始加速。也許過不了多久,更好的金融環境,將成為公寓企業“偏愛”一線和二線城市的另一個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