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巨降,是老百姓不喜欢存钱吗?央妈:房地产是罪魁祸首

银行存款巨降,是老百姓不喜欢存钱吗?央妈:房地产是罪魁祸首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只要有余钱基本都会存在银行,虽然利率不高,但是稳定呀。可是央行最新数据显示,4月居民存款大降1.32万亿元,为历史单月最大降幅。当前,存款流失越来越严重,各家银行都各出奇招 ,采用各种办法争抢存款。

老百姓都不存钱了, 那钱都去了哪?

银行存款巨降,是老百姓不喜欢存钱吗?央妈:房地产是罪魁祸首

一、居民负债上升,买房吸走了大量资金

近两年来,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表现,相信大家都有深切体会。

全国各地房价上涨此起彼伏。炒房、刚需购房、投资购房三方合力,快速推涨各地方的房价。买房对存款流失影响非常明显。

数据是惊人的:2016年住户部门贷款共增加6.33万亿元(新增短期贷款6494亿元,中长期贷款(主要是房贷)为5.7万亿元),当年中国居民新增存款为5.16万亿人民币。

2017年居民贷款增加了7.1万亿(短期贷款增加1.8万亿!中长期贷款(房贷)5.3万亿元)。中国居民新增人民币存款则下降到了4.6万亿元。

这意味着什么呢? 2016-2017年中国居民存钱总金额小于借的钱总金额,负债在逐渐上升。换句话说,你今年辛苦存了20万元,但是又借了24万元。存钱减少,都变成贷款了,被居民们加杠杆买房了。这从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会导致存款的减少。

银行存款巨降,是老百姓不喜欢存钱吗?央妈:房地产是罪魁祸首

二、理财产品的出现分流了银行存款

近些年,随着各式理财产品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大大加速了投资理财产品对于银行存款的分流。

以货币基金为例,得益于借助余额宝等各类“宝宝”式理财的推广,2013年后迎来爆发式增长,使得其规模由不到1万亿元迅猛增长到2017年末的6.74万亿元,其中仅2017年当年就增长近2.5万亿元,而同年住户存款增长只有4.6万亿元,分流效应显著。

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联合腾讯金融科技智库共同发布《互联网理财指数报告》显示,2017年年底,中国互联网理财的规模为3.15万亿元,预计到2018年底则有望达到5.36万亿。报告还指出,如果按照5亿多的互联网理财人数计算,每个人花在投资理财上的钱将会是1万元。

综合来看,居民储蓄降低是上述各项因素交织的结果。对此,我们所能做的是要保持理性的态度,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要学会平衡收益与风险,合理支配,谨慎投资。

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首套房贷款利率已涨至5.60%,再观望下去,利率可能还会继续上涨。加杠杆买房的还是要谨慎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