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ie媽媽育兒正能量——把行為與動機分開

家長需要把孩子的行為與動機分開。我們可以不接受一個人的行為,但接受背後的動機。

比如孩子打人,可能是因為別的孩子說了家長的壞話,孩子在維護自己的父母;

孩子穿不好衣服還不允許別人幫忙,是因為孩子需要獲得肯定,證明自己的能力;

Annie媽媽育兒正能量——把行為與動機分開

孩子行為的本質有錯或者效果不好,我們應該加以否定,但孩子總是不斷地企圖提升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我們必須肯定他這樣的動機。接受一個人行事的動機,便能接受這個人,從而引導他改變行為。

比如著急出門的時候,孩子磨磨蹭蹭穿不好鞋子,你的做法可以是:提前叫孩子起床,給他更多時間穿鞋子。

找出孩子行為背後的正面動機,加以肯定,再引導孩子去另找更有效的做法,這是最易使孩子接受你的途徑。

情緒和動機都沒有錯,只是所選用的做法未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情緒給孩子力量或方向,動機維持孩子想提升的心。

幫助孩子找出有效的做法,是家長的責任。


個人介紹:

美國正面管教在家庭、在學校雙授證講師

高級兒童情商指導師

微博簽約自媒體、微博育兒視頻博主

寶寶樹入駐早教育兒專家

靠譜媽特邀育兒達人

合作請聯繫:

微博:@Annie媽媽育兒正能量

育兒不僅僅要有方法,還要有態度。方法,指的是我們要掌握的技巧;態度,指的是我們要具有的心態。這兩者同等重要——沒有態度,再多方法也會失效;而沒有方法的態度,面對孩子則會有心無力、束手無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