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歷史名人對賞石文化的貢獻

唐朝歷史名人對賞石文化的貢獻

靈璧石欣賞

唐朝和宋朝在文化方面都曾經達到歷史的新高度,唐朝和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比較富有的朝代。一個人如果吃喝不愁就會去尋歡作樂,這就是俗話說的飽暖思淫慾。這裡不說吃、喝、嫖、賭,這裡也不說架鳥、遛狗、鬥蛐蛐,當然是說唐宋玩石頭的那些事。

唐朝歷史名人對賞石文化的貢獻

靈璧石《石研山》

沒錯唐宋玩石成風,瘋狂到皇帝也玩石成癮。下面就聊聊唐宋玩石的歷史名人。

唐朝歷史名人對賞石文化的貢獻

靈璧石欣賞

牛僧孺在唐穆宗、文宗時任宰相。牛宰相好石,他的府邸藏石極多,尤以太湖石為甚,他也最鍾情太湖石。牛僧孺與白居易、劉禹錫即為好友也是室友,他們幾個常在一起飲酒賞石互相唱和。歷史傳說牛公“對待石頭待如貴賓,親近石頭之如賢士,看重石頭如珍寶寶,愛石頭如愛兒孫”。宰相愛石如斯,上行下效,官宦賞石甚為熱鬧。牛公對賞石氣氛的形成的影響是極大的。

唐朝歷史名人對賞石文化的貢獻

太湖石欣賞

白居易是大詩人,賞石更是有一套。白居易也深愛太湖石,著有《太湖石記》一文,“三山嶽百洞千壑……盡在其中”就是出自該篇。退休後伺石養老“弄石臨溪座,尋花繞泉行,時時聞鳥語,處處聽泉聲,樂在其中。

唐朝歷史名人對賞石文化的貢獻

太湖石欣賞

柳宗元是賞石理論的奠基人。柳宗元在他的《與衛淮南石琴薦啟》中第一次提出了奇石的基本屬性,提出奇石要“珍奇、特表殊形”;奇石石質要堅硬;奇石顏色自然;奇石聲音要鏗鏘清朗;實際上已經總結出“形、質、色、聲”四大要素。新賞石理論形、質、色、紋只是更一步明確精煉而已。

唐朝歷史名人對賞石文化的貢獻

太湖石欣賞

這一篇就寫到這裡,下一篇寫宋朝朝歷史名人對賞石文化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