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圣人的故事(二十):苛政猛于虎

孔子圣迹图:泰山问政

孔圣人的故事(二十):苛政猛于虎

公元前517年(鲁昭公二十五年),孔子时年35岁。

这一年,鲁昭公率领军队攻打季孙氏,季孙氏联合叔孙氏、孟孙氏(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史称“三桓”,是凌驾于公室的鲁国贵族)三家联合抵抗鲁昭公的进攻,鲁昭公大败,在鲁国呆不下去了,只好逃往齐国。国君逃亡,鲁国大乱,孔子觉得在鲁国呆下去无望,也追随昭公的步伐,去齐国避乱。

去齐国的路上,正好路过泰山。赶到山脚下时,隐约听到一个妇女悲痛的哭声。孔子便让子路去问一下是什么情况。

子路寻着哭声寻去,只见一位妇人在一座新坟前哭祭,便问是何人去世,惹得妇人如此伤心。

那妇人悲切回答说,新坟里埋葬的,是自己的儿子。接着向子路哭述了她的家史。她家从远方迁居至山中居住,不料山中生有猛虎,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相继丧命于虎口。子路不解,问道: “那你为何不离开这里,到别的地方居住?”妇人说: “这深山老林中,虽有猛虎出没,但是这里没有苛捐杂税啊!”

子路听后,无言以对,默默转身退回,把妇人的话告知了孔子。

孔子听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过了好一会,很严肃地对弟子们说:“你们要记住,严苛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这篇故事,以叙事来说理,深刻揭露了“暴政”对百姓的残害程度。后来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成语,意指统治者的暴政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可怕。

孔圣人的故事(二十):苛政猛于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