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厚重的石磨

改革开放40周年|厚重的石磨

春日,走在石磨铺就的石板路上,让人感慨岁月的亘古和绵长,生命的延续和扩张。

改革开放40周年|厚重的石磨

洛阳银杏谷的两万扇石磨,是李祖刚先生花巨资,历时数年,走遍大半个中国才收集到的,这些石磨如一个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展示在我们面前,带给我们的是心灵的震撼和对过往岁月的回眸。

改革开放40周年|厚重的石磨

记忆中的石磨是乡村磨坊里不缓不急的节奏,是蒙面的毛驴在磨道踏踏的蹄声,是米味、面味、红薯味、黄豆味、豆腐味。在历史上那些艰难困苦的年月里,人们碾米、磨面、做豆腐、下粉条都是在村中磨坊里的石磨上完成的,青灰色厚重的石磨承载着一家老小的希望。青黄不接时,石磨是孤独、无声、寂寞的。冬天年关时节,村人在磨坊里打豆腐、磨粉条、说收成、拉家常则又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

改革开放40周年|厚重的石磨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农村的碾米磨面大都是靠石磨完成,没有电,也没有机器,全村几百人,少得可怜的粮食在石磨上加工成大米、面粉、豆腐、粉条,那得需要不少道工序,不少人力和畜力,才能被家庭主妇做成熟饭,端上桌子,为饥肠辘辘的人们维持生命。一代又一代的男人,为生活累弯了腰,一代又一代女人,在石磨的转动中青丝变白头。

改革开放40周年|厚重的石磨

今天,社会物资丰实了,品种多了,加工过程简单了,现代化的设备、技术,让我们不用在磨道里消磨时光了,现代化的工厂取代了小作坊,现代机器设备代替了石磨,超市里什么都有,小麦变面粉、面条十分简单快捷。一切的一切,不需要花上几个小时。过去,累计一生的时光去实现生存的问题,现在变得轻而易举。人们可以腾出时间用于休闲养生、旅游欣赏、文化艺术。总之,不用为生活太过于奔波,只需要为安全发展和科学持续做出努力,逐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40周年|厚重的石磨

踏在这些石磨上,想到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之谜,发展之谜,祖先的生存环境,这些石磨如一代又一代祖先离我们越来越远,其生命的活力与顽强,如一本一本厚重的历史,昭示着一代又一代的顽强拼搏,不遗余力,想象我们这些历史链条上的石磨,该做些什么呢?珍惜现在的幸福,担当历史赋予的重任,保护环境,促进发展,创造和谐,为这个民族的发展贡献智慧和才能。

文字:齐新月

改革开放40周年|厚重的石磨

曾都发布

掀起学习

党的十九大

精神热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