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有哪些盛極一時的寵妃?

凱風自南247182370

明代最最有寵的寵妃自然是萬貞兒萬侍長。

最最有寵的寵妃--萬貞兒

萬貞兒的寵妃地位不但是明朝第一,在歷史上也出不了前三。

萬貞兒那就是朱見深的心肝肺,在朱見深心中的地位最重,遠遠超過朱見深的親媽周太后。為了萬貞兒,朱見深廢了一位皇后,無視第二位皇后,甚至在萬貞兒死後的同一年,朱見深就也死去。

可以說,比朱見深大17歲的萬貞兒就是朱見深的主心骨,是他的父親,是他的母親,是他的妻子,也是他的情人,朱見深在萬貞兒那裡得到了父愛和母愛以及情人之愛。

為什麼會這樣,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土木之變,朱見深從小被萬貞兒陪伴,那個時候,萬貞兒是姑姑是姐姐還是玩伴;等到土木之變後朱見深被廢太子後,萬貞兒就是朱見深的精神支柱,兼職朱見深的父母,因為,那時候,朱見深的父親正在悲春傷秋一蹶不振,他的母親正在努力邀寵生小兒子。就是因為朱見深和萬貞兒經歷過那段艱難的歲月,所以,在朱見深心中,萬貞兒是無人可以替代的,哪怕她長的像男人,聲音粗獷。

因此,幾十年如一日的專寵,無人能出其右。吃穿用度和皇帝一樣不說,家族待遇也是明朝數得著的,和宣宗朝孫貴妃一樣是唯二的超過皇后家族待遇。

從白丁直接封官:父親萬貴,追封從一品都督同知;弟弟萬喜,從一品都督同知;弟弟萬通,正三品指揮使(成化十八年去世);弟弟萬達,從一品都督同知;侄子萬祥,從二品都指揮同知;侄子萬從善,正三品指揮使(年僅二歲,襲父親萬通職位);養侄子萬牛兒,正四品指揮僉事(年僅四歲);家奴徐達,正四品指揮僉事;親戚萬安,正六品錦衣衛百戶;親戚萬泰,正六品錦衣衛百戶。

蹬掉皇后的貴妃娘娘---孫氏

孫氏也是明朝的一位傳奇女性,是明宣宗朱瞻基最心愛的女人,最初被封為皇太孫嬪,朱瞻基即位後,直接封為貴妃,賜金冊金寶,貴妃有寶冊,從孫氏開始

,可見她多麼受寵。

家族更是被破格封賞:父親孫忠從九品升級正二品,連升十五級;哥哥孫繼宗一介白丁封正三品;哥哥孫紹宗也是白丁升正三品;弟弟孫顯宗白丁到從三品;弟弟孫純宗白丁到從三品。從開國到孫家被封,就是皇后家族也沒有如此超品分封的。

1427年,孫氏生子,朱瞻基遂逼皇后胡氏退位,冊立孫氏為皇后,也是明朝唯一一個妃嬪扳倒皇后取而代之的人。

最後被殉葬的皇貴妃---唐氏

唐氏是明景帝朱祁鈺的皇貴妃,大概在杭皇后去世之後進宮,沒多久就跟坐飛機一樣直接升職皇貴妃。

因為非常受寵,家人也跟著雞犬升天,父親唐興封正一品右都督,整個明朝中前期就沒有封后妃父親為正一品都督的;弟弟唐克環封正三品指揮使。

那時候後宮唯有唐氏獨大,都說沒有封后是因為等著她生兒子以後再進一步的,只是可惜,南宮政變讓這些都成泡影,朱祁鈺莫名死去,唐氏作為寵妃,也被朱祁鎮嫉恨,逼著殉葬,成為明朝最後一朝被殉葬的妃子。

水分最多名不符實的寵妃---鄭貴妃

鄭貴妃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妃子,給人的印象一直都是很寵的,可以獨霸後宮,碾壓皇后的那種。

但仔細扒一下史料,就會發現,鄭氏這個寵妃水分很多,她沒有後人印象中那麼受寵,簡直就是一個大丫頭,戰戰兢兢的侍候皇帝,還得挨大臣的罵,感覺她就是一個背鍋俠,朱翊鈞有什麼事大臣都會扣到她頭上被罵一通。

相反,在大家傳統印象裡的憋屈丫頭王皇后才是彪悍的存在。比如朱翊鈞要封王皇后父親為伯爵,大臣勸阻不聽。

而鄭貴妃的父親鄭承憲封從一品都督同知;弟弟鄭國泰正三品指揮使,襲父親從一品官職呢,被大臣阻攔,朱翊鈞就沒堅持,給降襲正三品,後升為正一品左都督;侄子鄭養性正二品都督僉事(降襲父職),連周端妃的家族待遇都不如。

王皇后生女榮昌公主,朱翊鈞賞賜二十萬兩慶祝,大臣說太多了要求減少,皇帝不理睬;鄭貴妃生皇女,朱翊鈞準備賞賜十五萬兩銀子呢,大臣又嫌多,皇帝從善如流,降到十萬兩;鄭貴妃生兒子福王,準備賞賜二十萬兩呢,大臣又阻止,再次降到十五萬兩。

王皇后父親請皇帝撥給二十五頃墳地,皇帝直接給六十頃,還破例賜年輕的老丈人紫禁城乘攆特權,這可是皇太后之父的待遇,大臣又來勸阻,不聽。王皇后弟弟被姐夫賞賜一萬五千兩卹典銀,鄭貴妃他爹要五千,還被大臣罵,皇帝就只給了五百兩。

王皇后打死宮女,還不給朱翊鈞面子,說甩臉子就甩臉子,皇帝怒了,翻臉走人,首輔大人都勸皇帝,皇帝沒多久就後悔又來和皇后伉儷情深。

鄭貴妃這個超級大寵妃卻在皇帝面前戰戰兢兢,小心伺候,不值得一提的小事都嚇的鄭貴妃渾身發抖跪下請罪。還動不動被大臣罵。

王皇后的女兒和駙馬吵架,朱翊鈞派人把駙馬罵一頓還派人監視駙馬;鄭貴妃的女兒壽寧被管家婆和太監管著連駙馬都見不成,沒有通過管家婆見駙馬,被那些嬤嬤太監逼著下跪認錯,駙馬被太監群毆,壽寧來見爹,不見。

比不過皇后也罷了,後人印象中更苦逼的王恭妃也並沒有真的那麼苦逼,因為,鄭貴妃還要向她這個太子生母行禮···說起來大家都認為朱翊鈞為了鄭貴妃生的福王而不立太子,但實際上,朱翊鈞所有的兒子都在身邊,只有這個最受“寵愛”的福王被趕到封地到死沒再見他爹。籍籍無名的周端妃的兒子年齡很大了早都過了就藩的年齡,依舊留在朱翊鈞身邊。

可見,鄭貴妃這個寵妃真是名不符實徒得虛名啊!


請多多關注猴格,歡迎賜評!


猴格大人

眾所周知,有明一代,鮮有後妃或外戚干政,明代後宮看似風平浪靜。但其實明代後宮也曾出過不少盛極一時的寵妃,她們中有的甚至走到了後宮權力的巔峰——取代了皇后。這些寵妃都是誰?到底有什麼本事?是否如電視劇演繹的那般誇張?且看下文。


我們先看明代後宮的形勢。主要作用人物有三:太后,皇帝,皇后。若太后在世,那麼其就利用皇帝的孝順握有一定的權力,可以干預后妃的選納以及皇位的繼承;皇帝則掌握著實際的權力,決定著后妃的冊封與廢置;皇后大多是通過選秀女的途徑進宮,只受到禮法的保護。所以在這個三權鼎立的關係之中,皇后是最不穩定的。如果皇后體弱多病、無皇嗣、不受皇帝喜愛,那麼她的地位就易被取代。這就是寵妃得勢的背景之一。


以下列舉三位寵妃:

一是明宣宗時的孫貴妃,孫貴妃是明代後宮中第一位和皇后一樣享有寶、冊的,也是由妃晉升為皇后的第一人。孫氏十歲就被帶入宮去,由仁宗張皇后撫養,和宣宗可謂是青梅竹馬。所以孫氏深得宣宗喜愛。她本應順理成章被立為皇后,朝廷卻因為天象的昭示而立了胡氏為皇后。胡皇后並不幸運,與宣宗性情愛好不合,不得宣宗喜愛,又體弱多病,未誕下皇子。種種因素的作用下,宣德三年,胡皇后被廢,孫貴妃被冊立為皇后。

另一是憲宗朝的萬貴妃,她也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寵妃。據史書上記載,萬氏四歲就進宮做宮女,剛剛及笄就去侍奉憲宗,與憲宗感情深厚。萬氏譎智善媚,不僅善於迎合憲宗,也善於在後宮玩弄手段,或籠絡人心,或使有孕者墮胎。大概是報應不爽,萬貴妃雖然曾產下皇子,但是皇子早夭,這也是她的晉級之路最終止步於皇貴妃的原因之一。成化二十三年萬貴妃去世,憲宗聽聞後說:“萬侍長去了,我亦將去矣。”憲宗竟真於同年八月駕崩。

再者是神宗朝的鄭貴妃,鄭氏是通過參選秀女入宮。因為鄭氏美麗多情,入宮後很快得到神宗的寵愛。在生下一女後,鄭氏便被封為貴妃。鄭貴妃生下皇子後又被封為皇貴妃。但此時皇長子的生母王氏還僅是恭妃。朝臣們便建議要冊封恭妃為皇貴妃。但是神宗卻執意只冊封鄭氏一人為皇貴妃,這便引發了萬曆時期的國本之爭。後來,鄭貴妃在一系列的宮廷事件中逐漸失勢。神宗去世時,雖留遺詔進封鄭氏為皇后,但因大臣們反對而未能實現。


綜上可見,寵妃之路也是困難重重。寵妃不似皇后一樣有禮法的保護。所以,在新老交替頻繁的後宮中,她們只能憑藉自身的魅力和手段來取得皇帝的寵愛,進而鞏固自己的地位。即使得到了寵愛,卻沒有誕下皇嗣,那麼她們的晉升之路也將會非常困難。


參考文獻:

劉玉:《明代寵妃研究》,黑龍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歷史研習社

鄭貴妃的父親是鄭承憲。明萬曆十年三月進宮,鄭貴妃是神宗皇帝最寵愛的妃子,一度專寵於後宮。在生下三皇子朱常洵之後,其被封為貴妃,位居後宮所有妃子之首。隨後,萬曆四十一年發生了梃擊案,牽連鄭貴妃。萬曆皇帝去世之後,遺命欲封鄭貴妃為皇后,但受到了大臣們的一直反對。後鄭貴妃死於崇禎三年。

鄭貴妃

觀之鄭貴妃的一生,其為何能夠在萬曆皇帝的後宮專寵如此之久?我認為有以下的一些原因:

首先,從鄭貴妃的個人因素上來說。鄭貴妃美麗又多情、知書達理,並且還是一個善於奉承萬曆皇帝、聰明、積極主動的女子。對於萬曆皇帝來說,遇上如此美麗動人又善解人意的女子,自然是被其深深地吸引。鄭貴妃善於揣測皇帝的意圖。神宗皇帝雖然位居權力最高層,但是非常的孤獨。並且萬曆性格軟弱,在事情的處理上面很容易受到了各方的擺佈。而這一切都被鄭貴妃看在了眼裡,她非常清楚神宗皇帝需要什麼,傾聽他的煩悶,給予他無微不至的關心。

神宗皇帝

其次,因為神宗皇帝逐漸掌握政權。在神宗即位初年,朝政往往都是由張居正等人所控制。而在此之下神宗的婚姻也多受到他人的安排。如王皇后、劉昭妃以及王恭妃等人都是別人可以說是強加給神宗皇帝的。神宗皇帝對這些女子並非非常感興趣,其在宮廷內外都受到了嚴格的監督,生活上處處受到節制,不能進行而為。而在神宗皇帝逐漸掌握權力之後,神宗皇帝也開始以自己的喜好挑選女子。鄭貴妃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入宮的。

鄭貴妃

再次,神宗皇帝的後宮女子不多。萬曆五年的時候,神宗與王皇后完婚。此時的後宮中除了王皇后還有劉昭妃和楊宜妃。但是不就楊宜妃就因病去世。後萬曆九年的時候,據實錄所記載,萬曆皇帝的後宮中只有王皇后和劉昭妃兩人。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神宗皇帝的後宮妃嬪較少是不爭的事實。並且由於此時的後宮女子多不是神宗皇帝所選,因而其並不是非常中意後宮中的妃嬪。神宗皇帝認為王皇后“性端謹”,劉昭妃“性謹厚”,雖都是忠厚之人,但是並不是自己喜歡的類型。因而神宗皇帝僅僅在大婚結束沒多久就進行選妃。鄭貴妃也就入了宮,開始得到神宗皇帝的寵愛。

參考文獻:

張廷玉,《明史》

劉宇,《明代寵妃研究》,碩士學位論文,2014

門巋,《中國后妃的生死歌哭》


回答者:浙江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蕭宸軒

個人簡介:

蕭宸軒,浙江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碩士在讀,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曾主持國家級重點(校籌)“抗戰老人口述歷史收集整理”項目。曾參加南京大學舉辦的“抗戰記憶”口述歷史工作坊、中國傳媒大學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舉辦的第三屆“口述歷史在中國”國際研討會。在《南通鐵軍》、《抗戰記憶(第一輯)》中發表整理口述文稿近二十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