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證道成佛的過程簡述,看後發人深省

佛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信仰的世界裡佔據了龐大的位置,千千萬萬的佛教徒遍佈世界各地,雖有流派之分,但萬變不離其宗。

說起佛教,就不得不提起它的創始人,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證道成佛的過程簡述,看後發人深省

釋迦牟尼是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一個王子,以中國文化來講,他是個世子。

因為印度那個時候和中國一樣,也是封建的國家,整個印度有幾百個諸侯林立的小國家,沒有統一的。

這樣一個國家的王子,生下來就是要做國王的。

研究佛教的都知道,釋迦牟尼一落地,馬上就走了七步路,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講了一句話。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釋迦牟尼證道成佛的過程簡述,看後發人深省

當然,這句話是用印度語講的,翻譯成中文,就是這個意思。

話音落下,釋迦牟尼就不說話了,變成普通的嬰兒。

所以後世塑造的釋迦牟尼佛童子像,就是下面這個樣子。如果把這件事放在現代科學上,幾乎是不可能的。

不過筆者研究東西方文化歷史多了之後,才發現古人“生而能言”的不只他一個,也就見怪不怪了。

釋迦牟尼證道成佛的過程簡述,看後發人深省

釋迦牟尼長大以後,個性很特別,經常一個人孤獨地沉思,好像在思考什麼問題。

當時的預言家說,他長大之後,不是做一代轉輪聖王,就是會出家成佛。

他的國王父親很擔心,因為他是獨子,是未來王位的繼承人。所以對他很重視,幾乎不讓他離開皇宮,但是釋迦牟尼在他十九歲的時候,還是不辭而別了。

釋迦牟尼常常思考生命從哪裡來、人怎麼睡著的?又是怎麼醒來的?人為什麼會衰老?生了為何會死亡?死了以後還有生命嗎?沒有生我以前有生命嗎?

釋迦牟尼在沒有出家以前,同樣也常常在沉思這些問題。他觀察到任何一個生命,都有生老病死的程式。有生命一定會衰老,一定會生病,一定會死掉,這是永遠解決不了的問題。為什麼會這樣?

釋迦牟尼證道成佛的過程簡述,看後發人深省

他直到自己將來可以當國王,但他也看清楚了,任何一個社會、國家,即使做到統一天下,最多也只有二三十年的太平,太平之後又會亂,亂了以後又鬧,鬧了以後再來求太平。

當時的預言家說,他長大之後,不是做一代轉輪聖王,就是會出家成佛。

他的國王父親很擔心,因為他是獨子,是未來王位的繼承人。所以對他很重視,幾乎不讓他離開皇宮。

二千多年前,年輕的釋迦牟尼都在考慮這些問題,

他是最聰明的人,知道在皇宮中永遠找不到答案,於是他十九歲就逃走了,去追尋這個問題的根源。

釋迦牟尼證道成佛的過程簡述,看後發人深省

他在夜裡騎馬逃跑,把頭髮剪掉,搖身一變成了出家人。

六年求學,釋迦牟尼學遍很多宗教、很多修行方法,然而這些宗教,這些修行法都被他否定了,因為他知道那個不是最正確的,不是生命的真諦。

最後他自己一個人跑到尼泊爾北面的喜馬拉雅山——雪山的山腳,在那裡打坐、修苦行,每天只吃一餐。這樣修苦行修了六年,鬚髮當然不剪,他才剛過三十歲,看起來已經是一個六七十歲的老頭子了,骨瘦如柴。

又耗費了十幾年,他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苦行非道”。

他從十九歲出家,十幾年的苦修,各種各樣的修行法都嘗試過,最後他覺得無路可走了,便離開雪山。

釋迦牟尼證道成佛的過程簡述,看後發人深省

此時他人很衰老,在路上跌跌撞撞的走著,碰到一位農場的小姑娘。

小姑娘看到釋迦牟尼那麼可憐,好像沒有東西吃,就拿乳糜供養他。

乳糜就是用牛奶或酥酪調製的稀飯,他吃了乳糜,體力慢慢恢復了,歷史記載他向南走,到恆河邊上,在一棵樹下鋪上草,在那裡打坐。這種草叫做吉祥草,也叫香茅草。

這個時候,釋迦牟尼已經把之前的一切都放棄了,自己一個人在吉祥草上靜坐。他發誓“不證菩提,不起此座”。

釋迦牟尼證道成佛的過程簡述,看後發人深省

菩提是什麼呢,筆者相信很多朋友都聽過,菩提是翻譯梵文的音,中文叫開悟,也就是覺悟的意思。

釋迦牟尼想借此大徹大悟,找到了宇宙最初的來源,以及個人生命的來源,因此叫“證得菩提”。

歷史上記載他在這裡坐了七天,前六天都在證得神通,到了第七天,天快要亮的時候。釋迦牟尼很疲憊了,一放鬆,忽然抬眼一看,看到明星,他悟道了!

所以佛說“睹明星而悟道”,證得菩提。自己覺悟,無師自通,終得菩提正果!

釋迦牟尼證道成佛的過程簡述,看後發人深省

這便是釋迦牟尼悟道成佛的簡述過程,佛當時的心境我們無法去體會,但經傳說流傳下來的思想和說法還是能給我們帶來很多東西,這些具有哲理性的話,每一句多蘊含天地的規則以及做人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