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明是“饃夾肉”的西安小吃,要叫做“肉夾饃”?

梁良未涼

想必每一個吃過肉夾饃的人都有過這樣的疑問,壹周君第一次吃過肉夾饃之後,就用同樣的問題問了母親大人,然而,並沒有什麼結果。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壹周君做過一番功課之後,發現關於肉夾饃的名字來源,有這樣幾個版本。

第一個說法是屬於語文老師們的業務範圍之內的,那就是關於古漢語的語法句式問題。肉夾饃其實是“肉夾於饃”的意思,肉夾饃的叫法是屬於一種古漢語的省略句式,意思就是肉夾於饃之中。這種省略句式也致使很多人見到這個名字,以為是個病句。



那為什麼要把它省略呢?當然是叫起來更順口唄。老百姓無需文鄒鄒地講話,簡單粗暴接地氣的名字才能廣為流傳。外加上陝西人骨子裡的直爽、性子急,也就習慣了這樣便當的叫法。

還有一種說法流傳於民間。肉夾饃本身是叫“饃夾肉”的,但是陝西當地的“饃”的方言發音和“沒”很相近,整天“饃夾肉”“饃夾肉”地叫總會給人一種“沒夾肉”的感覺。小商小販誰願意吃這個沒必要多虧呢,當然果斷拒絕“饃夾肉”的叫法。



此外,如果改名“饃夾肉”也不是那麼適合,因為在售賣交易過程中,經常叫“饃夾肉”會讓商販們誤聽成是“莫夾肉”,這就在交易過程中產生了不必要的麻煩。



其實命名的事情沒有什麼固定的歷史說法,既然它的名字能經得起這麼長時間多考驗,必然是有它的適宜性的。



壹周君記得先秦時期的荀子有寫過一篇關於命名的文章《正名篇》,壹周君覺得裡面提到的內容很有道理。書中說道“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

意思就是起名字這碼事沒什麼適宜不適宜的,大家都約定俗成地那麼叫,就是最適宜的。


武漢壹周

我覺得可以從下面兩個方面來說明這個問題。

從語法上來講:這是一個偏正短語,不是一個句子。

偏正短語的語序就是這樣的,修飾的詞在前,被修飾的在後。而不是像句子那樣主-謂-賓。

它本質來說是一種饃而不是一種肉,所以饃在最後。

正如龍騎士是一種騎士而不是一種龍,所以不叫士騎龍。

肉夾於饃都是把它當句子分析了。

從人們習慣上來講,這是一種突出重點的說法。

肉和饃之間大家過於看中了這個“夾”字,其實這裡並非動詞,而只是表達了一種狀態,一種夾著肉的狀態,即肉夾饃首先是一種饃,是一種裡面夾著肉的饃, “肉”字放前面是為了突出它有肉的優秀屬性, 肉夾饃,肉夾於饃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