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人刘延玲

摩、推、揉、捏、滚……一套程序下来,刘延玲的额头上有了汗珠,来不及擦掉,就紧接着给下一个人开始了推拿。

早9点,晚9点,天亮进,天黑出,这样的日子每天发生在小小的推拿店里。

53岁的刘延玲,是潭头镇垢峪村人。起早贪黑种过木耳,日子勉强过得去。丈夫常年患病和孩子上学,日常的巨大开支,让刘延玲力不从心。

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后的刘延玲不甘心,想方设法地要挣钱养家脱贫。

“说啥都得挣钱,咱有手有脚能干活。”刘延玲憋着一口气要赚钱。

打小对推拿感兴趣的刘延玲打算学习穴位按摩,开个推拿店,既学习了一技之长,又能挣钱养家。

梦想很美,但真正做起来太难。没有条件去学习进修,刘延玲便咬咬牙奢侈了一回,花了一千多块钱买了个能上网的智能手机,加上买来的几本中医推拿书籍。一整年里,除了下地干活,学习推拿就成了生活的主要内容。

人到中年,记忆力下降,刚学的东西没几天就忘了。为了记牢,刘延玲不浪费一点时间。早上六点起床给孩子做饭时心里就念叨学习的内容,送孩子上学路上也念叨,下地干活时候还念叨。

推拿人刘延玲

刘延玲手绘的人体穴位图

为了分毫不差地记住人体穴位,刘延玲便用最笨的办法。笨办法就是在本子上手绘人体穴位图,嘴说着容易,但手画却很难。

“画画得细致,做惯了粗活,一时间还真找不着感觉。”

刘延玲深知画图的重要性,图画不对,穴位就找不对,穴位找不对,努力就白费。晚上安顿了一切,刘延玲趁着小台灯,开始不断地在草纸上反复练习,刚开始一比一模仿着画,慢慢地按照权威图片的尺寸按比例放大来画。趴在桌子上,一画就是两三个小时,睁大眼睛,注意集中,不知不觉已经凌晨了。

“就拿一只手的穴位绘图来说,前前后后不画上一二十遍,那都不中。”每次刘延玲都是画到自己满意才肯罢休。

头部、四肢、腹部、脊椎……这一年的时间里,刘延玲熬着夜,将人体每个部位的穴位图,画了不知多少遍,手绘图的笔记本都攒得厚厚的了。

“自己‘笨’就得‘笨鸟先飞’。多画多练肯定没啥坏处,技多不压身嘛。”刘延玲笑了。

一年后,刘延玲到潭头街上一家推拿理疗店里“进修”,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刚上手的刘延玲每次给客人推拿完,总是询问客人对自己推拿的意见。晚上回到家,刘延玲就迫不及待地在丈夫孩子身上“实践”,渐渐地在手法上、技巧上越来越熟练了。

推拿人刘延玲

刘延玲向客人介绍店里的经营项目

推拿人刘延玲

刘延玲正在为客人按摩

2017年8月,刘延玲在潭头街租下一间屋子开起了推拿店。2张按摩床,2张足疗床,刘延玲一个人忙碌地经营着。

刘延玲给人推拿用心用意,客人都夸她手法好,一传十,十传百,店里的生意也越来越好,连县城一家推拿店都请她过去当“老师”。现在的推拿店,每个月都能有两千多元的收入。

“虽然脱了贫,我还得努力,挣下钱后再到人更多的县城开家店。只要有手艺,到哪咱都不怕!”刘延玲脸上绽开了笑容。(王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