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方法|這三個失誤,讓你的作文遠離高分

期末考試臨近,不少同學都會擔心萬一考試時作文寫不好怎麼辦?該怎麼做才能避免失分呢?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解析一些學生寫作中的常見失誤,希望能幫到大家。

寫作方法|這三個失誤,讓你的作文遠離高分

一、偏離話題

話題,就是指談話的中心。但是,一些同學常常偏離這個“中心”,隨意表達,這樣,寫的內容再多,也是枉然。主要表現有:

1、大話鄰近話題。

【例如】以“珍惜”為話題的作文,作者卻把話題確定在“珍貴”的範圍之內,這就出現作文的偏題。

2、片面理解話題

【例如】話題“成長需要壓力”,若作者總在講述“成長記錄”或“成長中的煩惱”,將談話中心變成了“成長”,也就是說,在多因素話題中,只顧及了其中的部分詞語,忽視了整體。

3、順勢轉移話題

【例如】“父母要加強與孩子溝通”這個話題,結果有些學生沒有圍繞話題談其中的重要性、必要性,而是轉到談父母教育孩子多麼不易,付出了太多的精力和財力。這樣一來,將話題中心轉移了。

每一個寫作者都要確立緊扣話題寫作的思想,那麼,學生該如何緊扣中心呢?具體而言:

(1)準確把握話題含義

對組成話題的各個語素和詞語,都要明確其意思,從而全面、確切地解釋整個話題的含義。有些話題,具有引申義和比喻義,審題時也要找出來。

【例如】話題“陽光”可以比喻帶給人溫暖的愛,“花”可以比喻美好的事物,等等。

(2)講究點題和扣題策略

具體可以:動筆之前擬寫提綱,可以避免思維的隨意性;使用點題句、中心句;寫一段話後注意回頭審視本段或本部分的中心話題;採用首尾照應的寫法等等。

寫作方法|這三個失誤,讓你的作文遠離高分

二、手法單一

我們都知道,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說明、議論和抒情五種。在一種文體的文章裡,當然應該以某一種表達方式為主。但是,如果記敘文中從開頭起,一直敘述到結尾;議論文中,從開頭起,一直空講道理到結尾;散文中,抒情不斷;如此這般的作法,只會適得其反:帶給人的是單調,乏味,表達效果差。有些同學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寫記敘文,不用描寫和適當的議論、抒情;他們寫議論文,不用事例來佐證自己的觀點;他們寫散文,不寫景,不敘事,結果文章毫無生氣、呆板沉悶,而且影響主題的表現。因此,文章大多被判到中等及以下之列,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我們應該認識到,優秀文章大多是綜合運用各種表達方式的產物,單獨運用某一種手法很難寫出出眾的作文。這是因為,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使得文章有景有物,有人有事,有情有理,能夠收到形象感人、意趣盎然的良好效果。一般而言,在記敘文裡,除了記敘為主外,一定要以追求形象為目的,運用描寫手法寫好其中若干片段。

(2)必要時要運用議論抒情,通過以情點染,以議昇華.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在說明文中,要通過增加議論抒情,適當以議點睛,以情著色。在議論文中輔以敘事和抒情,可收到情理相濟、形象生動的效果。對於散文而言,更是要兼用多種表達方式,或敘述,或描寫,或議論,或抒情,啟動自己的聯想和想像,抒發自己的情懷,做到各展其長。

具體到一篇文章裡,到底該增加哪種表達方式,這沒有定論。一般而言,這需要因文而異,因內容而異,因主題需要而異,因作者的認識而異。也就是說,哪種方式更有利於表達主題,更能顯示你對生活的獨特認識,你就增添哪種方式。同時,增加的表達方式在種類上應該多一些,在篇幅上應該少一些,做到簡明扼要。

寫作方法|這三個失誤,讓你的作文遠離高分

三、用句呆板

再新鮮的素材,再高遠的立意,再別緻的構思,假如不通過語言這個載體表達出來,終歸是水中月、鏡中花。同時,如果你的語言是枯燥乏味、蒼白無力的,那上述一切也將會黯然失色。事實上,很多同學滿足於語言通順這個基本要求,忽視對語言生動、形象的追求,結果導致文章語言上出現諸多問題:

1、句式單調,缺少變化

不用疑問句,不用感嘆句,不用祈使句,只是鍾情於陳述句——並且都是主謂賓齊全的陳述句,這樣下來,單調乏味,表現力差。

2、忽視修辭,語無聲色

不管三七二十一,有個詞用上來就行;也不管能否有更生動的詞語替換它,懶得啟動聯想和想像,因此,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法被擱置一邊。文章充斥著散句,句子缺少節奏感。

面對以上的問題,學生該怎麼做呢?

1、附加成份,大膽用修飾

很多同學的語言只有光溜溜的主幹成分,缺乏修飾成分,結果語言平淡,缺乏表現力。如果恰當地以定語、狀語、補語加以修飾,從事物的數量、色彩、形態、性質等方面進行細緻刻畫,語句就會大為增色,變得形象豐富了。

2、講究搭配,靈活用句式。長句長於嚴密周到,短句長於簡潔有力,整句長於整齊勻稱,散句長於靈活多樣。在行文中做到長短句、整散句交錯使用,可以使句型錯落多姿,節奏富於變化,營造出文章的參差美、勻稱美。

3、追求貼切,適時用修辭。優秀的作文語言,決不能缺少修辭手法的運用。比如比喻手法帶來形象生動,擬人手法帶來親切活潑,排比手法帶來了氣勢磅礴,誇張手法帶來了風趣幽默等等。如果能夠綜合運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修辭手法,文章的語言會更具有藝術感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