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克什米爾的前世今生,印度和巴基斯坦,誰的法理依據更充分?

克什米爾位居南亞次大陸西北部,遍佈高原山地,對印巴兩國來說均屬不可或缺的要地。沒有克什米爾,印度就不會在中亞地區佔據重要地位,巴基斯坦則會失去印度河流域的屏障。那克什米爾爭端的由來是什麼呢?這還要從英屬印度的克什米爾土邦說起。

圖說克什米爾的前世今生,印度和巴基斯坦,誰的法理依據更充分?

克什米爾土邦締造者是古拉伯·辛格。其曾在錫克帝國軍中效力,憑藉勇冠三軍的氣質被錫克國王蘭吉特冊封為查謨大公,並授予其後代永久擁有查謨土地和大公稱號的權利。查謨位居現今克什米爾地區的西南邊緣,乃是喜馬拉雅山脈下的一塊衝擊平原,古拉伯在1822年得到查謨後,便以此為基地向北部和東部山區擴張勢力。首先遭到攻擊的是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和喀喇崑崙山之間的拉達克王國,拉達克是受清朝駐藏大臣節制的藩屬,乃藏人聚居區。因為裝備和訓練水平的不足,以及清朝駐藏大臣拒絕發兵救援等原因,拉達克王國被迫與古拉伯簽訂城下之盟,淪為了查謨公國的附庸。隨後古拉伯又征服了拉達克以北的巴爾蒂斯坦,一個信仰伊斯蘭教的藏人居住的地方。此時,古拉伯已成為了錫克帝國難以駕馭的權臣,查謨公國即將迎來其歷史發展脈絡中的最重要階段。

圖說克什米爾的前世今生,印度和巴基斯坦,誰的法理依據更充分?

1846年,古拉伯藉助蘭吉特去世後錫克帝國連年的內訌和英國對錫克帝國的步步緊逼,實現自立。其實古拉伯只是從錫克帝國的封臣轉變成了英帝國控制下的半殖民地土邦而已。英國授予古拉伯國王稱號,並轉讓克什米爾谷地,查謨公國一躍升級為查謨−克什米爾王國。克什米爾谷地乃是群山簇擁下的河谷盆地,是克什米爾地區人口最多、農業最為發達的部分。古拉伯得到此富庶豐饒之地後實力劇增,向北兼併了瓦罕走廊以南的吉爾吉特。此時的古拉伯,已佔據了近2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數百萬人口,幾乎囊括了現今克什米爾的全部地盤。

查謨−克什米爾王國雖仍屬英國管轄,但英國卻不得派駐總督指導工作,亦不得在王國境內派駐軍隊,其獨立性在英屬印度的土邦中是最高的。而且英國轉讓克什米爾谷地的決定,造成了印度教王公統治伊斯蘭教信眾的局面(克什米爾谷地70%以上民眾信仰伊斯蘭教)。印度正是憑藉印度教徒在克什米爾土邦上層所佔的優勢,在印巴分治時通過控制其議會促使克什米爾做出了加入印度的決議。這遭到了巴基斯坦的堅決反對,使得暴力和流血逐漸成為了克什米爾的代名詞。

圖說克什米爾的前世今生,印度和巴基斯坦,誰的法理依據更充分?

克什米爾問題完全是英國分而治之政策的產物。二戰後,已失去日不落帝國風采的英國根本無力以軍事手段彈壓印度次大陸日益高漲的工農運動,他們只得變更傳統的殖民統治方式,向印度民族主義者妥協讓步以儘可能多的保留其殖民權益。這樣,以英屬印度總督蒙巴頓命名的政權移交方案誕生了。印度境內即將成立兩個獨立的自治領——印度和巴基斯坦。

圖說克什米爾的前世今生,印度和巴基斯坦,誰的法理依據更充分?

《蒙巴頓方案》規定印巴兩個自治領的劃分依據主要是根據居民的宗教信仰,如此來說,穆斯林比例達77%的克什米爾地區當屬巴基斯坦,但分治方案又規定土邦可自由選擇歸屬,而統治克什米爾的查謨−克什米爾王國的統治階層又是印度教徒,這就導致了紛繁複雜的克什米爾問題的形成。1947年,印巴兩國在克什米爾發生武裝衝突,1949年元旦才實現停火。印度控制了克什米爾3/5的土地和3/4的人口,包括拉達克王國故地和人口最多、農業最發達的克什米爾谷地;而巴基斯坦僅得到了2/5的地區,包括北方的吉爾吉特和信奉伊斯蘭教的藏人聚居的巴爾蒂斯坦。現今克什米爾地區因宗教紛爭等因素掣肘,始終看不到和平解決的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