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妙弟,張景秋等:北京學研究的理論體系

一、建立北京學的必要性

北京作為具有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古老的特大城市,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古都和世界上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具有時空發展的特殊性。

張妙弟,張景秋等:北京學研究的理論體系

從北京城市發展的歷史分析,可以看到北京城市發展的優勢因素在於其獨特的空間區位,在於其政治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結構上的過渡性[1]。北京位於古代從華北平原沿太行山麓北上,經燕山山脈的南口、古北口和喜峰口等主要天然通道到燕山以北的幾條大路的分歧點上,地處古代南北交通的樞紐位置上。燕山地區,是華北平原、東北平原和內蒙高原三大地理單元匯接的一塊“三角地”,地貌上是平原向山地、高原過渡區,氣候上是溫暖向溫涼、半溼潤向半乾旱過渡區,民族上是中原漢族向北方少數民族過渡區,生產方式上是農耕向遊牧、狩獵過渡區,是歷史上典型的農牧交錯帶。位於燕山南麓、華北平原最北端的北京小平原則成為華北平原、東北平原和內蒙高原三大地區民族文化集中接觸和交流的地帶,北京城市從一開始就具有中原農耕民族文化與燕山以北遊獵民族文化匯合交融的特點,既是中原漢族政權抵禦北方遊獵民族南侵的軍事要塞,也是北方少數民族南下的前哨基地,在歷史上長期是邊境上一個地區性的政治中心和軍事重鎮,遼金以後又由地區性的政治、軍事中心轉變為全國性的政治中心[2,3]。

北京時空發展的這種特殊性和規律性決定了北京政治、文化、社會、經濟等等方面發展的特殊性和規律性。當今,在向國際化大都市邁進過程中,北京在歷史傳統與現代化結合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急需站在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從城市綜合性、系統性和整體性的角度對北京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建立北京學這樣的專門學科,對北京這個特殊的具有重大影響的城市進行系統的綜合的研究,對研究和解決北京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具體問題是十分必要的,也可以說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礎,建立北京學無疑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張妙弟,張景秋等:北京學研究的理論體系

北京學研究機構的建立是對北京現有研究機構的必要補充北京地區已有多家以北京為研究對象的研究機構,而且不斷有新機構出現,這說明對首都北京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目前,研究機構中有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這樣的綜合性質的科研院所,有市委市政府研究室這樣的政策研究室,有高校內附設的研究機構,也有社會上獨立設置的研究諮詢機構。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是一家在北京市很有影響的綜合性研究機構,以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為主,既研究學科理論問題,也研究北京的實際問題。該院下設10個研究所:文學所、歷史所、哲學所、經濟所、科學社會主義所、社會學所、城市所、外國所、管理所、滿學所和5個研究中心:企業文化研究中心、北京社會發展研究中心、首都文化發展研究中心、中日關係研究中心、信息中心。

張妙弟,張景秋等:北京學研究的理論體系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成立於1999年3月,是北京市政府與北京大學共建的服務於首都發展的研究開發機構,主要致力於組織北京大學的力量為北京市提供重大問題研究和中長期重大決策諮詢服務,組織科技界和產業界的交流與合作,促進面向首都發展需求的技術開發以及科技成果在首都的產業化,開展相關決策諮詢和中介服務,培養適合首都發展需要的各種高級人才。

不久前剛剛宣告成立的北京師範大學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是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北京師範大學的重點項目之一,將致力於首都文化發展、文化建設和文化創新研究,研究院下設5個研究所:北京文化發展戰略研究所、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研究所、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研究所、北京人文奧運研究所、北京歷史文化研究所。

可以看出,上述研究北京的機構,主要是從單學科或幾個學科綜合的角度對北京進行理論研究和政策研究,而不是將北京作為一個城市綜合體對其發展的規律性進行系統、綜合研究的機構。

北京的地理區位特徵、政治文化內涵、社會經濟特點共同作用於城市發展的各個時間段,形成獨特的城市特色。對於這種特例的研究要求從一個全面、系統的角度,進行綜合研究。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所自1998年1月成立以來,即致力於對北京城市進行這種系統性、綜合性的研究。北京學研究所是對研究北京機構的必要補充。

張妙弟,張景秋等:北京學研究的理論體系

二、北京學的研究對象及目的

北京學是一門研究北京城市及其環境共同組成的城市綜合體的形成、演化、發展規律的應用理論學科。北京學既不是史,也不是志,更不是專門的政策研究或部門學科,它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理論研究學科,是為北京城市發展戰略和管理決策提供應用理論基礎的學科。北京學既是學科性的,又具有為解決實際問題服務的功能。

北京學研究有三條主軸線:一是時間軸,即研究北京城市在時間上的發生、發展和演變規律,並預測其未來的發展趨勢;二是空間軸,即研究北京城市在空間佈局上分異及其發生、發展和演變規律,並預測其未來的發展趨勢;三是結構軸,即研究北京城市各個要素的內部結構和城區、郊區及外圍區域的結構及其發生、發展和演變規律,並預測其未來的發展趨勢。

北京學與其他因地得名的研究主體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北京學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理論研究學科。如,徽州學是以研究徽州的文化為主體,藏學是以研究藏族的民族、宗教、文化、醫藥等為主體,敦煌學是以研究敦煌的古代文化藝術為主體。而北京學不是研究北京的某個方面,也不是將各個方面簡單地進行羅列,北京學是研究北京城市及其環境共同組成的城市綜合體,它是由北京城市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綜合而成,並最終形成不同於各個方面的一種整體特性。首先,城市是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的綜合體,它是不完整和非獨立的。城市必須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才能維持城市的運轉。城市在一定環境中形成和成長,反過來,城市又極大地影響著環境的發展和變化。其次,城市是時間與空間的綜合體。城市發展的各個歷史階段在空間上都烙有深刻的印記,併成為下一個時期發生作用的基礎。研究北京,首先就應研究北京城市綜合體的時空演變規律。

張妙弟,張景秋等:北京學研究的理論體系

三、北京學的研究內容

北京學研究北京區位與環境、人口、政治、文化、經濟、城市建設以及城市綜合體的特點及發生、發展規律。

北京是中原農耕民族文化與燕山以北遊獵民族文化的匯合區,是長城與大運河的交匯點,在地理、政治和文化區位上具有門戶位置和臨界位置的特點,擁有獨特的地理環境、政治環境和文化環境,在全國具有獨特的地位,這正是北京學要研究的內容。

在城市綜合體的各個組成要素中,人口是城市綜合體的主體。人口的集聚帶來了北京城市不同的社會文化特色,研究人口性質、人口集聚、人口結構、人口分佈等方面的特點,有助於認識北京社會文化環境的形成機理。

北京是全國的政治中心,北京成為首都的決定性因素是其政治地理位置。研究北京政治文化的特徵和演變規律是北京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

張妙弟,張景秋等:北京學研究的理論體系

北京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縮影,北京學從研究各種民族文化、區域文化在北京的碰撞與交融入手,研究京味文化的產生、發展,研究北京文化及其載體的特點、佈局和發展規律。

首都北京有其獨特的經濟活動規律,北京學主要研究首都經濟及其所依託環境的演變過程與特點,研究首都經濟發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規律。

城市建設是北京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集中體現,從北京建城、建都開始,北京城市區位的特殊性要求北京學將研究北京城市作為一條主線,研究其規劃設計的基本原則、城市功能的空間佈局以及區域環境的演變,將城市與區域互相關聯的概念貫穿始終。

城市綜合體是城市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等各個要素在城市這個地域單元上的綜合,它包括各個要素,但又不同於各個要素的簡單組合。社會、經濟、文化、環境有機結合形成的城市綜合體,其效益要遠遠大於每個要素的力量。北京城市只有作為一個城市綜合體協調統籌發展,綜合系統地經營管理,才能取得更大進步。

張妙弟,張景秋等:北京學研究的理論體系

四、北京學的研究性質

作為研究北京城市綜合體的一門應用理論學科,北京學具有綜合性、系統性、整體性和應用性的性質。

綜合性:北京學研究的對象是城市綜合體,首先要用綜合研究的方法。任何事物的發生發展都有其特定的條件,需要放在歷史的、空間的和發展的尺度上進行綜合研究。

系統性:城市綜合體是由多個子系統組成的,每個組成要素都是一個子系統,如人口子系統、政治子系統、社會文化子系統、經濟子系統等。同時,城市與區域間物質和能量的交流與轉換也是一個系統工程。

整體性:北京作為一個城市,具有整體性特徵,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缺一不可。北京在申辦2008年奧運會時提出的“人文奧運、綠色奧運、科技奧運”就是對北京城市發展的一種整體性的概括,也為北京提出了整體研究的思路和方針。

應用性:北京學研究的目的是為北京城市發展、決策提供應用理論基礎,它不是一門基礎理論學科,而是一門應用理論學科,著眼於實際問題的剖析,通過研究北京城市綜合體的形成、發展和演變規律,結合實際問題和任務,為北京城市未來發展決策提供應用理論基礎。因此,北京學是一門具有應用性質的學科。

科學性:北京學對北京城市綜合體的研究不是停留在對一般現象的描述,而是對整個城市系統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研究,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理論,通過定量分析、統計分析、系統論等科學方法,研究城市綜合體的形成、發展、演變的普遍規律和特殊規律。因此,它是一門獨立的科學學科。

張妙弟,張景秋等:北京學研究的理論體系

五、北京學的研究方法

針對研究對象,北京學的研究方法包括歷史對比法、區域比較法、時空結合法、系統法和綜合法等方法。

歷史對比法:任何事物的發生發展都有其歷史背景和歷史階段,通過歷史對比,可以認識事物發生的必然性和發展的客觀性。北京學研究的是北京城市綜合體的發生發展規律,是為北京今後的發展提供科學預測。歷史對比法是基礎,在對比中解析北京城市綜合體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區域比較法:比較的作用有兩方面,一是通過比較尋找共同點和借鑑點,二是通過比較找到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區域比較法從具有相同等級的區域異同點比較入手,認識區域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並側重借鑑其他區域的發展規律來研究、預測自身的發展進程。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在進行區域比較時,應在全球範圍內選擇比較對象,與世界上具有相似發生發展過程和背景的城市特別是首都城市進行比較,求同存異,梳理出首都發展的普遍性和北京的特殊性。

張妙弟,張景秋等:北京學研究的理論體系

時空結合法:在北京學研究的主軸線中時間軸和空間軸是相輔相成的。在不同的時間段,其空間表現不同。離開時間去研究北京城市在空間佈局上的發生、發展和演變規律,會導致形而上學;離開空間單純去研究北京城市在時間上的發生、發展和演變規律,會降低對事物認識的深度,特別是對於北京這樣一個以區位條件為主導發展因素的城市,更需要從空間的角度去研究。總之,北京學要從時間和空間相結合的角度,研究北京城市綜合體的時空發展規律。

系統法:北京學研究的是一個開放的複雜巨系統。作為首都,北京與周邊地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不斷髮生著物質、能量和信息的關聯和交往。北京又是一個巨系統,政治、人口、經濟、文化、城市建設等皆是北京學研究的內容之一,層次繁多,結構多樣,時空關係複雜,這就給研究帶來了困難。所以,必須運用系統論的理論和方法,劃分系統、子系統、孫系統等系統層次,統一協調各個系統之間的關係,抓住核心問題,研究客觀規律性。

張妙弟,張景秋等:北京學研究的理論體系

綜合法:對任何事物的認識都經由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兩個階段,才能真正完成認識的過程。對事物的認識從定性到定量,就反映了上述認識過程,所以有了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然而,解決城市綜合體這個複雜巨系統的一系列問題,單純用系統動力學或協同學,是不夠的。因此,有學者提出用“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法”代換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單純提法。北京學的研究對象北京城市綜合體就是一個包含自然、經濟、社會文化等多個方面的巨系統,所以,北京學研究應採取綜合方法,在任務、目標明確後,徵詢專家意見,實地考察,蒐集各類資料,以此為素材,建立一個系統模型,利用計算機進行模擬計算、預測,充分就政治、文化、社會等多方面的定性要素進行分析、描述,在定量與定性結合的基礎上,提出綜合決策方案和建議。

參考文獻

[1]張景秋.北京城市發展歷史的空間特徵分析[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01,15(1):18- 21.

[2]張寶秀.北京——中原與北方民族文化融合的中心[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00,14(1):37- 41.

[3]盧培元,盧寧.北京:中華民族歷史發展中的特殊城市[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00,14(1):9-12.

(原載於《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03年1期,本文其他作者還有:張寶秀,盧培元,均為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所成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