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妙弟,张景秋等:北京学研究的理论体系

一、建立北京学的必要性

北京作为具有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古老的特大城市,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古都和世界上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时空发展的特殊性。

张妙弟,张景秋等:北京学研究的理论体系

从北京城市发展的历史分析,可以看到北京城市发展的优势因素在于其独特的空间区位,在于其政治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结构上的过渡性[1]。北京位于古代从华北平原沿太行山麓北上,经燕山山脉的南口、古北口和喜峰口等主要天然通道到燕山以北的几条大路的分歧点上,地处古代南北交通的枢纽位置上。燕山地区,是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内蒙高原三大地理单元汇接的一块“三角地”,地貌上是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区,气候上是温暖向温凉、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区,民族上是中原汉族向北方少数民族过渡区,生产方式上是农耕向游牧、狩猎过渡区,是历史上典型的农牧交错带。位于燕山南麓、华北平原最北端的北京小平原则成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内蒙高原三大地区民族文化集中接触和交流的地带,北京城市从一开始就具有中原农耕民族文化与燕山以北游猎民族文化汇合交融的特点,既是中原汉族政权抵御北方游猎民族南侵的军事要塞,也是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的前哨基地,在历史上长期是边境上一个地区性的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辽金以后又由地区性的政治、军事中心转变为全国性的政治中心[2,3]。

北京时空发展的这种特殊性和规律性决定了北京政治、文化、社会、经济等等方面发展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当今,在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过程中,北京在历史传统与现代化结合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急需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城市综合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角度对北京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建立北京学这样的专门学科,对北京这个特殊的具有重大影响的城市进行系统的综合的研究,对研究和解决北京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也可以说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建立北京学无疑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张妙弟,张景秋等:北京学研究的理论体系

北京学研究机构的建立是对北京现有研究机构的必要补充北京地区已有多家以北京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机构,而且不断有新机构出现,这说明对首都北京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目前,研究机构中有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这样的综合性质的科研院所,有市委市政府研究室这样的政策研究室,有高校内附设的研究机构,也有社会上独立设置的研究咨询机构。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是一家在北京市很有影响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主,既研究学科理论问题,也研究北京的实际问题。该院下设10个研究所:文学所、历史所、哲学所、经济所、科学社会主义所、社会学所、城市所、外国所、管理所、满学所和5个研究中心:企业文化研究中心、北京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中日关系研究中心、信息中心。

张妙弟,张景秋等:北京学研究的理论体系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成立于1999年3月,是北京市政府与北京大学共建的服务于首都发展的研究开发机构,主要致力于组织北京大学的力量为北京市提供重大问题研究和中长期重大决策咨询服务,组织科技界和产业界的交流与合作,促进面向首都发展需求的技术开发以及科技成果在首都的产业化,开展相关决策咨询和中介服务,培养适合首都发展需要的各种高级人才。

不久前刚刚宣告成立的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是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北京师范大学的重点项目之一,将致力于首都文化发展、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研究,研究院下设5个研究所:北京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所、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研究所、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所、北京人文奥运研究所、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所。

可以看出,上述研究北京的机构,主要是从单学科或几个学科综合的角度对北京进行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而不是将北京作为一个城市综合体对其发展的规律性进行系统、综合研究的机构。

北京的地理区位特征、政治文化内涵、社会经济特点共同作用于城市发展的各个时间段,形成独特的城市特色。对于这种特例的研究要求从一个全面、系统的角度,进行综合研究。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自1998年1月成立以来,即致力于对北京城市进行这种系统性、综合性的研究。北京学研究所是对研究北京机构的必要补充。

张妙弟,张景秋等:北京学研究的理论体系

二、北京学的研究对象及目的

北京学是一门研究北京城市及其环境共同组成的城市综合体的形成、演化、发展规律的应用理论学科。北京学既不是史,也不是志,更不是专门的政策研究或部门学科,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理论研究学科,是为北京城市发展战略和管理决策提供应用理论基础的学科。北京学既是学科性的,又具有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的功能。

北京学研究有三条主轴线:一是时间轴,即研究北京城市在时间上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二是空间轴,即研究北京城市在空间布局上分异及其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三是结构轴,即研究北京城市各个要素的内部结构和城区、郊区及外围区域的结构及其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北京学与其他因地得名的研究主体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北京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理论研究学科。如,徽州学是以研究徽州的文化为主体,藏学是以研究藏族的民族、宗教、文化、医药等为主体,敦煌学是以研究敦煌的古代文化艺术为主体。而北京学不是研究北京的某个方面,也不是将各个方面简单地进行罗列,北京学是研究北京城市及其环境共同组成的城市综合体,它是由北京城市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综合而成,并最终形成不同于各个方面的一种整体特性。首先,城市是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综合体,它是不完整和非独立的。城市必须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才能维持城市的运转。城市在一定环境中形成和成长,反过来,城市又极大地影响着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其次,城市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体。城市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在空间上都烙有深刻的印记,并成为下一个时期发生作用的基础。研究北京,首先就应研究北京城市综合体的时空演变规律。

张妙弟,张景秋等:北京学研究的理论体系

三、北京学的研究内容

北京学研究北京区位与环境、人口、政治、文化、经济、城市建设以及城市综合体的特点及发生、发展规律。

北京是中原农耕民族文化与燕山以北游猎民族文化的汇合区,是长城与大运河的交汇点,在地理、政治和文化区位上具有门户位置和临界位置的特点,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在全国具有独特的地位,这正是北京学要研究的内容。

在城市综合体的各个组成要素中,人口是城市综合体的主体。人口的集聚带来了北京城市不同的社会文化特色,研究人口性质、人口集聚、人口结构、人口分布等方面的特点,有助于认识北京社会文化环境的形成机理。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北京成为首都的决定性因素是其政治地理位置。研究北京政治文化的特征和演变规律是北京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张妙弟,张景秋等:北京学研究的理论体系

北京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缩影,北京学从研究各种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在北京的碰撞与交融入手,研究京味文化的产生、发展,研究北京文化及其载体的特点、布局和发展规律。

首都北京有其独特的经济活动规律,北京学主要研究首都经济及其所依托环境的演变过程与特点,研究首都经济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规律。

城市建设是北京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集中体现,从北京建城、建都开始,北京城市区位的特殊性要求北京学将研究北京城市作为一条主线,研究其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以及区域环境的演变,将城市与区域互相关联的概念贯穿始终。

城市综合体是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各个要素在城市这个地域单元上的综合,它包括各个要素,但又不同于各个要素的简单组合。社会、经济、文化、环境有机结合形成的城市综合体,其效益要远远大于每个要素的力量。北京城市只有作为一个城市综合体协调统筹发展,综合系统地经营管理,才能取得更大进步。

张妙弟,张景秋等:北京学研究的理论体系

四、北京学的研究性质

作为研究北京城市综合体的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北京学具有综合性、系统性、整体性和应用性的性质。

综合性:北京学研究的对象是城市综合体,首先要用综合研究的方法。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特定的条件,需要放在历史的、空间的和发展的尺度上进行综合研究。

系统性:城市综合体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每个组成要素都是一个子系统,如人口子系统、政治子系统、社会文化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等。同时,城市与区域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流与转换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整体性:北京作为一个城市,具有整体性特征,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缺一不可。北京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提出的“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就是对北京城市发展的一种整体性的概括,也为北京提出了整体研究的思路和方针。

应用性:北京学研究的目的是为北京城市发展、决策提供应用理论基础,它不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而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着眼于实际问题的剖析,通过研究北京城市综合体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结合实际问题和任务,为北京城市未来发展决策提供应用理论基础。因此,北京学是一门具有应用性质的学科。

科学性:北京学对北京城市综合体的研究不是停留在对一般现象的描述,而是对整个城市系统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通过定量分析、统计分析、系统论等科学方法,研究城市综合体的形成、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因此,它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

张妙弟,张景秋等:北京学研究的理论体系

五、北京学的研究方法

针对研究对象,北京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对比法、区域比较法、时空结合法、系统法和综合法等方法。

历史对比法: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通过历史对比,可以认识事物发生的必然性和发展的客观性。北京学研究的是北京城市综合体的发生发展规律,是为北京今后的发展提供科学预测。历史对比法是基础,在对比中解析北京城市综合体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区域比较法:比较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通过比较寻找共同点和借鉴点,二是通过比较找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区域比较法从具有相同等级的区域异同点比较入手,认识区域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侧重借鉴其他区域的发展规律来研究、预测自身的发展进程。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进行区域比较时,应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比较对象,与世界上具有相似发生发展过程和背景的城市特别是首都城市进行比较,求同存异,梳理出首都发展的普遍性和北京的特殊性。

张妙弟,张景秋等:北京学研究的理论体系

时空结合法:在北京学研究的主轴线中时间轴和空间轴是相辅相成的。在不同的时间段,其空间表现不同。离开时间去研究北京城市在空间布局上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会导致形而上学;离开空间单纯去研究北京城市在时间上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会降低对事物认识的深度,特别是对于北京这样一个以区位条件为主导发展因素的城市,更需要从空间的角度去研究。总之,北京学要从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角度,研究北京城市综合体的时空发展规律。

系统法:北京学研究的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作为首都,北京与周边地区、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不断发生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关联和交往。北京又是一个巨系统,政治、人口、经济、文化、城市建设等皆是北京学研究的内容之一,层次繁多,结构多样,时空关系复杂,这就给研究带来了困难。所以,必须运用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划分系统、子系统、孙系统等系统层次,统一协调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抓住核心问题,研究客观规律性。

张妙弟,张景秋等:北京学研究的理论体系

综合法: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经由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才能真正完成认识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从定性到定量,就反映了上述认识过程,所以有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然而,解决城市综合体这个复杂巨系统的一系列问题,单纯用系统动力学或协同学,是不够的。因此,有学者提出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代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单纯提法。北京学的研究对象北京城市综合体就是一个包含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巨系统,所以,北京学研究应采取综合方法,在任务、目标明确后,征询专家意见,实地考察,搜集各类资料,以此为素材,建立一个系统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计算、预测,充分就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定性要素进行分析、描述,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综合决策方案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张景秋.北京城市发展历史的空间特征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15(1):18- 21.

[2]张宝秀.北京——中原与北方民族文化融合的中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14(1):37- 41.

[3]卢培元,卢宁.北京: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特殊城市[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14(1):9-12.

(原载于《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3年1期,本文其他作者还有:张宝秀,卢培元,均为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成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