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肺应“省苦增辛”

夏季养肺应“省苦增辛”​夏季,是指我国农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即农历四至六月。这三个月气候炎热,阳气旺盛。立夏(今年为5月5日)以后,天气一热,随着水液代谢的增加,人们马上想到的是皮肤保湿,其实,肺部的保养更加重要,一是因为皮肤的湿润与内里的关系更密切,二是肺阴亏虚引出的问题也会影响到皮肤。与此同时,人们的饮食调养除了润肺消暑外,还要注意不要损伤脾肺之气。

孙思邀是我国唐代杰出的医药学家、养生学家,被后世尊称为“药王”。他把饮食与季节的变化联系起来,根据季节的不同和身体的营养需要来确定进食的重点。 他在《千金要方》中提出了“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之说,以利养生。中医的五行学说认为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在《金匾要略》有“夏不食心”之说,从张仲景解释“春不食肝”的论述中来看(“春不食肝者,为肝气旺,脾气败,若食肝,则又补肝,脾气败尤甚,不可救。……余脏准此)可知,人体心脏属火,当旺于夏季,而肺气相对虚弱,若再食心,必致心火更旺而乘灼肺金,故嘱“夏不食心”。而心在五味中又对应着苦,也就是味苦之物能助心气而制肺气。

省苦增辛,即少食苦味,多进辛味。什么是苦?什么又是辛呢?《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汇》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中医将食物的味道归纳为:酸、苦、甘、辛,咸五种,统称“五味”,五味为人之所求,乃人之所养,各有功用。甘味食物有益神、和中,缓急、健脾和胃等功用;苦味食物,有清热泻火、定喘泻下等功用;辛味食物,有发散、行气、活血、通窍、化湿等功用;酸味食物,有收敛、固涩等功用;咸味食物,有软坚、散结等功用。五味又各有所补和所伤,因此,四季择食,五味适宜,对营养身体、保健身体有重要意义。

因为夏季属火,五脏中对应的是心,也就是说夏季心气偏盛,心火能够克肺金,辛味归肺经,所以在夏季,尽管天气热,人们可以适当的多吃些辛味的东西,如芹菜、萝卜、葱白、芥菜等,少吃苦味的东西,这样可避免心气偏亢,有助于补益肺气,尤其对肺气虚的人来说更应该如此。

不过,我们也需要结合现在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今,湘菜、川菜等辣味食物走俏全国,人们食辣的水平节节攀升,过于强调“增辛”就可能过犹不及。从理论上说,辣椒的辣属于中医所指辛味中口感偏重的一种,不应过食,而葱、蒜或其他辛辣菜品相对温和,可适当多吃,如此,才能真正达到养肺气之效。

夏季养肺应“省苦增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