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多招並舉,應對反艦彈道導彈

美國航母戰鬥群是美國全球海洋霸權的基石,是其海上作戰的主力,美國一個航母戰鬥群的作戰能力甚至超過一般的軍事強國。因此,保護航母戰鬥群的安全一直是美軍追求的目標。但是,近年來俄羅斯、伊朗等國在應對航母戰鬥群中構建了反介入/區域拒止系統,其中反艦彈道導彈作為支撐反介入/區域拒止的“殺手鐧”武器,可直接打擊移動航母等大型水面艦艇,從而可能使美國推行的“由海向陸”作戰體系頃刻間瓦解,比如說俄羅斯的匕首反艦彈道導彈,伊朗霍爾木茲系列反艦彈道導彈。而且更為致命的是,反艦彈道導彈一般是國家高級機密,其作戰機理給美軍造成了巨大恐慌,所以反艦彈道導彈也就成為了美軍的眼中釘、肉中刺。不久前,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發表文章宣稱,美軍將改進前不久在敘利亞上空立下汗馬功勞的AGM-158A隱身巡航導彈,用來對付反艦彈道導彈。事實上,仔細分析美軍防空反導作戰力量體系,這只是美軍可能用來對付反艦彈道導彈的一種方式,美軍還有很多招式已經在路上。

美軍多招並舉,應對反艦彈道導彈

分佈式殺傷搶佔先機

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是一種典型戰役規模的“以陸制海”的模式,對美國海軍“由海向陸”帶來了巨大挑戰。作為其中一種專門用來打擊航母等具有威脅性的海上大型移動目標的彈道導彈,中程反艦彈道導彈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美國海軍對反介入/區域拒止威脅作了重新判斷,試圖改變“由海向陸”戰略方式以破解“以陸制海”模式,並實現新的制海方式。其主要途徑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將以航母為中心的作戰體系退到“威脅圈”的安全範圍之外,改變高價值作戰平臺在海戰中的功能作用;另一方面,就是在作戰初期追求並行式作戰,以消除來自中遠程彈道導彈的飽和式威脅。

為了達成此目的,美國海軍提出了“分佈式殺傷”理論。分佈式殺傷要求隨時隨地的實現足夠長時間的海上局部控制,在廣闊的地理區域內以分散式編隊的方式使用體系作戰平臺,包括戰機、戰艦、無人機等,從而形成分佈式火力打擊敵方目標。單純從概念只能看出作戰方式的變化,仔細分析其作戰機理不難發現其顛覆性所在:一是採用了“蜂群”模式,以分散部署的形式並行打擊離散存在的作戰目標,甚至是移動目標、時敏目標等;二是採用了“智選”模式,即打擊火力的智能化,能按照分佈式指揮要求,有針對性地打擊首選、備用、再瞄準(緊急)目標和時間敏感目標四種類型;三是“迭代”模式,即通過前期作戰完成作戰鏈終端“感知、理解和學習”,並將結果運用於後期決策;四是“遠戰”模式,即核心平臺遠離威脅,主戰平臺減少威脅,運用超視距的智能打擊。

以分佈式殺傷重奪制海權的關鍵在於戰爭初期的“制目標權”。美軍在“空海一體戰”“全球公域介入與機動聯合”等概念基礎上,形成了“分佈式殺傷”的指導理論。反艦彈道導彈系統實質是一個多目標組成系統,一般包括情報、偵察與監視系統,指揮控制系統,火力打擊系統,以及電源等相關保障系統等。因此,分佈式殺傷就是以反艦彈道導彈作戰系統為重點打擊目標,從發射車到偵察、監視與跟蹤平臺可能都無一倖免,從而在戰役前期就剝奪反艦彈道導彈的發射權。

美軍多招並舉,應對反艦彈道導彈

海軍一體化防空火力網成金牌護盾

美國海軍一體化防空火力網系統,實質是在網絡中心戰基礎上升級的一種新型網絡化、分佈式、遠程火力防禦控制系統,該系統通過先進的數據網絡,綜合運用偵察預警、火力攔截、電子對抗等多方面的作戰力量,實現戰場各種火力防禦單元的無縫隙鏈接,構建一個集“偵察-火力-打擊”於一體的完整防空反導體系,從而提升航母編隊的超視距態勢感知和防空反導能力,是未來自主式作戰與協同作戰能力的關鍵系統。

海軍一體化防空火力網也是美軍落實“雲作戰”的一種方式,是將美軍先進聯合攻擊的傳感器網絡、先進的預警系統、先進的宙斯盾系統等聯成一個一體化的體系,通過作戰“雲”和作戰“流”,以協同交戰能力為中心,實現一個緊密協作的防禦體系。一旦受到對手的威脅,海軍一體化防空火力網能夠實時監測威脅的變化情況,然後調用最有效的資源,解除來自不同方向的威脅。

事實上,海軍一體化防空火力網是應對多方面的威脅,包括空中的、導彈的威脅等,反艦導彈導彈威脅就是其中一種。從其戰鬥部署來說,美軍先進的標準-3、標準-6系列導彈的防空與反導作戰能力越來越趨於一體,是戰場上的多面手。而美軍想發展AGM-158A隱身巡航導彈用於打擊反艦彈道導彈,是美軍拓展戰鬥部位的一種方式,這樣美軍F-35、F-22戰鬥機就成功實現了“雲”作戰平臺的華麗轉身,也促進了“流”裝備的多樣化、多能化。

美軍多招並舉,應對反艦彈道導彈

美國國防部甚至認為,海軍一體化防空火力網系統是應對反介入/區域拒止威脅所必須的能力,並且已經將其納入到國家導彈防禦體系。

“防空反導體系”抗飽和式攻擊

當前,美軍持續擁有全球最雄厚的財力和最先進的技術支持,已經建立了一個多層次、全方位、覆蓋全球完整的彈道防禦體系,以謀求防空反導上的“絕對安全”。從整個體系看,愛國者系統作為陸軍末端防空反導系統,目前已經在歐洲、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實現部署,能夠對40千米以下的彈道導彈飛行末端進行攔截,是美軍防空反導和應對反艦彈道導彈的中堅力量;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即薩德系統,已經落戶韓國,能夠對大氣層的高層和外大氣層的底層,即40~150千米的高空,對中近程彈道導彈進行攔截,並且可以直接接收宙斯盾系統、預警衛星、各種傳感器的數據信息,有效填補了愛國者系統和宙斯盾系統防空反導的空白;海基宙斯盾導彈防禦系統,實現了防空反導的移動部署,具備了海基中段防空反導的巨大優勢。而美軍正在實現部署的陸基宙斯盾系統,為美軍彈道導彈中段防禦又增加了一種手段。

美軍特別看重對反艦彈道導彈的飽和式攻擊的應對。由於反艦彈道導彈相對於航母等大型水面艦艇,具有相當大的費效比,發動飽和式攻擊能夠確保一舉成功,是最佳的攻擊方式。為應對飽和式攻擊,美國智庫提出了“應對導彈齊射”概念,該概念要求美軍轉變防空反導的理念,將防禦性作戰與進攻性作戰融為一體,即通過導彈的複合性能,提升應對能力。

有幸的是,美軍對反艦彈道導彈的預估計不足,而且對其作戰機理也不明朗,超強的保密性措施使其保持了足夠的神秘感,讓美軍心生畏懼。

美軍多招並舉,應對反艦彈道導彈

“新概念武器”或成為反制新銳

中遠程反艦彈道導彈的威脅性和反導作戰的緊迫性,讓美軍意識到傳統破片殺傷以及直接撞擊反導所帶來的侷限性,並注重研究利用新概念武器作為新的、更為有效的應對手段。從目前公佈的情況看,美軍可以用來對付反艦彈道導彈的新概念武器主要是動能彈和高能激光武器。

動能攔截彈是一種用化學火箭發動機推進動能彈頭高速飛行、制導精度極高的導彈。目前,美軍正在通過改進彈藥對誘餌與彈頭的識別能力、應對多目標能力、殺傷評估能力,以提高對彈道導彈的防禦能力。“蜂群”攔截器是一種可以與薩德系統兼容的、低成本的微型攔截器,能夠在大氣層之外對彈道導彈的子母彈進行攔截。美國謝弗公司的謝弗微型攔截器,具有變軌和姿態控制功能,能夠有效消除反導上的時間誤差,目前已經進行了試驗。微型中段攔截器是美國為了解決中段防禦所面臨的識別問題而研製的一種微型攔截器,主要用於攻擊子母彈頭,攔截彈上可以搭載眾多微型攔截器,從而提高了應對子母彈和多彈頭飽和式攻擊的反導能力。

傳統的防空反導方式固然有很多優勢,但是盲區和弱點也不少,主要表現在近距離盲區、超低空盲區、抗飽和攻擊能力弱和容易被幹擾、攔截區域小等。所以,美軍自然而然想到了高能激光武器。1997年,美國因激光反衛星試驗出人意料的成功而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21世紀之後,高能激光武器成為防空反導新銳力量。高能激光武器具有反應迅速、火力轉移快、瞬間打擊、抗干擾能力強、作戰空間範圍大、費效比高等優點,成為顛覆防空反導的前沿。

目前,美軍已經研發出機載、艦載、無人機載高能激光武器,用於防空反導。2015年,美軍宣佈機載激光武器測試成功,2017年,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正式確認,正在研發一款用於戰鬥機的高能激光器。2012年起,美國海軍在DDG105號驅逐艦上安裝了AN/SEQ-3固體激光武器系統並進行了海試,2014年正式在戰艦上裝備,美國海軍計劃2025年後裝備激光束功率1兆瓦級別的高能激光武器,從而全面具備攔截從反艦巡航導彈到使用再入機動彈頭的反艦彈道導彈的能力。

美軍多招並舉,應對反艦彈道導彈

“未來導彈護衛艦”迴歸傳統

美軍意識到,隨著反艦彈道導彈威脅越來越大,而美軍傳統的伯克級和提康德羅加級宙斯盾艦根本無法滿足現代作戰的需求,而科幻戰艦LCS的致命硬傷就是未能考慮好應對各種導彈的攻擊,所以美軍必須重歸護衛艦設計。不久前,美國海軍向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等5家軍工企業授出固定價格合同,用於未來導彈護衛艦FFG(X)概念設計,美國海軍FFG(X)項目邁出實質性一步,並將取代LCS成為海軍的主力戰艦。

根據美國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2017年7月發佈的招標書,FFG(X)作為美國海軍導彈護衛艦替換項目,美國海軍一方面要求FFG(X)在現有艦艇的基礎上進行改良設計,另一方面並不侷限於美國自己的LCS的衍生型號,對外國方案也來者不拒,其根本目的就是滿足美國海軍實現制海權的未來海上作戰需求。它的主要任務是能在高威脅環境中獨立作戰,能夠分擔艦隊驅逐艦與巡洋艦的區域防空壓力,在衝突期間能夠為艦隊執行反潛戰與反水面戰支持,能夠融入聯合交戰體系,甚至使用和控制無人機延伸作戰能力,使無人機執行偵察、情報與監視以及打擊命中目標任務。

事實上,FFG(X)主要是針對美國海軍面臨的反介入/區域拒止中的高威脅環境,從而確定其裝備的電子裝置和武器裝備清單。根據海軍FFG(X)項目招標書,在總體性能上要求3000海里/16節的最低續航力,最高航速不低於28節,艦員200名以內;為定向能武器和主動電子對抗系統預留600千瓦的供電能力。而在作戰性能上要求能夠在反介入/區域拒止環境中執行任務,與航母打擊群、水面戰鬥群以及兩棲遠征打擊群協同作戰,能夠攔截超視距空反艦導彈,在區域防空艦中的聯合交戰能力,反小艇攻擊能力,也能夠在中低威脅環境下獨自執行護航任務。

很顯然,FFG(X)是一種以導彈防衛為主體的多功能型艦船,反艦彈道導彈也是其主要防禦目標,總體而言就是要增強防空反導作戰能力、不俗的反潛反艦能力,以及強大的對陸攻擊能力。此外,FFG(X)還賦予多管齊下的態勢感知能力、電子戰能力,執行分佈式殺傷中作戰節點功能和交戰能力,甚至具備“雲作戰”功能以控制類似無人機等作戰“流”裝備,以及支持激光武器等新概念武器,這樣必將極大地提高應對反艦彈道導彈的效能。

結 語

儘管反艦彈道導彈已經為大眾所知,但是其反艦機理的神秘色彩,依然讓一些國家不寒而慄,戰爭的殘酷性以及戰爭勝負後果的嚴重性,決定了無論哪一個國家都不敢視之為兒戲,特別是對於美國這樣追求“絕對安全”的國家而言,也只能使用盡可能多的方法手段防範於未然。當然,在防空反導一體化的前提下,美軍也並不是一隻眼死盯著對付反艦彈道導彈,這只是整個防空反導“大盤子”中的一個方面,需要注意的是,美軍在防空反導體系中情報、偵察、監視系統的變化,指揮控制系統的變化,以及打擊殺傷方式的變化,這些決定了美軍防空反導的實力。雖然反艦彈道導彈能滿足當前反介入/區域拒止的要求,但必須隨著技術的發展持續改進,這樣才能持續發揮應有的戰略威懾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