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镇北岭山变“金山”,窍门在哪里?

三河镇北岭山变“金山”,窍门在哪里?

农村有句俗话:在什么山唱什么歌,有什么政策走什么路!三河镇川主社区虽然地处城郊,但过去的山是穷山,靠山的村也是穷村。近几年来,靠山的村子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央、地方的“三农”政策鼓励农民靠山造林、依坡植树,变“靠山吃山”为“养山吃山”。“土农民”陈清龙的北岭山生态果园也就在这好政策下应运而生。

从山脚到山顶,从一个山坡到另一个山坡,满山的樱桃树、李树、梨树、枇杷树、桃树、桑树、柿子树长得郁郁葱葱,“绿色”成为了这个小山村的发展“底色”。这个季节正值桃树、李树挂果,林子里一串串果子挂满枝头,阳光洒在果子上,泛起一波波晕光……为果园这幅山水画,着上了绝妙的鲜色。

三河镇北岭山变“金山”,窍门在哪里?

租地于农 打造城郊生态果园

陈清龙,一位从三河镇川主社区走出去的“土农民”,如今带着他的果园梦走了回来。

二十几年前,陈清龙就大胆向农民租地种果树,但当时土地是农民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村民们都不敢让地于他。而今,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土地荒芜、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农民增收缺乏产业支撑等问题日益凸显,陈清龙的果园梦又开始萌芽。在经过一番市场调研后,他发现随着县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消费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对高品质、原生态新鲜水果的需求不断增大。“然而市场上到处都是外地水果,价格高昂不说,还不够新鲜。”2015年,陈清龙决定大胆一试。他联合多年好友马德凤回村租地,在位于城郊地带的三河镇川主社区发展起了水果种植,成为引领全村发展的“龙头”。

“到现在,我们已经投入1000万元了。” “要做就做高品质的水果。”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产品原生态,陈清龙不断向“土农民”和技术人员请教。他们结合原始的土方法和现代的新技术,实行人工除草,坚决不用除草剂,施用农家肥,严控农药。果园共从美国、日本等国家,山东、四川等地引入了桑葚、李、梨、枣等17个果树品种。目前,北岭山生态果园总面积已达到1120亩。

陈清龙发展生态果园还有一个目的,带动父老乡亲“换穷业”,靠“养山吃山”增收致富。他通过流转一般农户土地并支付租金(土地租金每年400元/亩,田租金每年700元/亩),吸纳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分红和在园区长期务工的扶贫模式进行长期帮扶。经过三年的经营,今年果树已经开始挂果并投产,帮扶的68户贫困户都有了长期稳定的收入。对于部分无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他还每年无偿给予3000元的补助。

三河镇北岭山变“金山”,窍门在哪里?

还地于农 建设县城“后花园”

马成明是川主社区的贫困户,家里四口人,儿女长大了,压力小了,但他却比几年前要忙得多。他和妻子一个月有20多天都在果园务工,下雨天别人都休息了,他还要在果树林下忙着套种辣椒、红薯等农作物。

果园基本上发展成熟了,农民收入有保障了,可陈清龙又有了新的想法—把果园建成县城的“后花园”。“把果园所有公路沿线都种上玫瑰、向日葵,围上篱笆,树下种三叶草,林下养鸡;再建一个农耕文化展示厅、农耕文化体验区、儿童娱乐中心;村民还可以开农家乐……”到时候,我们这里就成了县城的‘后花园’,游客摘水果、制美酒、拍靓照、吃农家饭、了解农家文化等一应俱全。陈清龙斩钉截铁地说:“我要把家乡的‘青山’变成‘金山’!我要让家乡成为大家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地方!我要把家乡建成美丽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好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