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洽会:走过18年花香蝶自来

青海新闻网讯 六月、七月的青海最美,自2000年以来,青海人在这个时间迎来自己的盛会——青洽会。青洽会成功举办18年来,规模不断扩大、投资合作成效逐步提升,成为推动开放合作、加强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政府主办的综合性投资贸易盛会,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青洽会是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大背景下举办的。会议主要特色是突出结构调整、东西部合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首届青洽会的成功举办,本身就是最大的亮点。人们第一次目睹大型经贸洽谈会所带来的惊喜和震撼。虽然更多的普通市民只是将青洽会解读为规模宏大的展销会而争相参观,但大家都为青海有实力举办如此大规模的盛会感到自豪和骄傲。更重要的是,青洽会的辐射作用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让人们对青海的发展充满着信心。

2000年,在第一届青洽会的展厅里,大多数陈列的是青海省特色资源的初级产品。18年后的今天,当人们走进2018青洽会的展厅,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已经是带有鲜明青海特性、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高级产品。

特殊的地理位置、文化渊源、资源优势和生态功能,使得青海在我国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开放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支点,青海加快探索与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的多层次合作平台建设,加快建立与各国政府间的交流、沟通、磋商渠道和机制。

花香蝶自来。水电、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盐化工4大支柱产业和冶金、建材、中藏药等优势产业备受青睐,地区合作、探讨交流则为我省资源开发、结构调整中一些多年悬而未决的难题找到了破解之术。更为可喜的是,青洽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国内外有关人士认识青海、走进青海、了解青海的窗口,这种集商品展销、经贸洽谈、技术合作、信息交流、文化交往等功能为一体的洽谈会展形式所发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

青洽会,是一个舞台,一座桥梁,更是一条纽带,它沟通了东西部的合作与交流;聚集了人气,转变了观念,带动了消费增长,更让人们清晰地看到青海腾飞的希望和脉络。从2000年199项签订项目,总投资91亿元,到2002年323项签订项目,总投资135亿元,再到2017年300余个招商项目,总投资1750.14亿元……我省经济呈现出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深化开放合作,推进绿色发展,本届青洽会以“开放合作绿色发展”为主题突出五个特点:突出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崛起”新道路;突出新兴产业培育,促“创新驱动”新引擎;突出融入国家战略,推“开放经济”新合作;突出特色活动务实,开“引资引智”新渠道;突出包容自信,创“互利共赢”新格局。

新常态下,我省依托资源优势为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本届青洽会,预计将有21个盐湖资源开发利用产业链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额近55亿元,将有力推动我省盐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同时,基于青海优良的投资环境,比亚迪再度与我省合作,又将有两个重大项目与我省签约,一个是增加投资建设14G瓦时产能的动力电池生产项目,预计投资50亿元;另一个是在海东投资建设的8G瓦时产能的动力电池生产项目,预计投资40亿元。

此外,本届青洽会设有投资合作馆、产业融合馆、高原专题馆、企业交流馆和特色商品馆五大展区。其中,在投资合作馆设立省际协作馆和青海综合馆等,在特色商品馆设立意大利商品展示。

连续18届青洽会的成功举办,规模一届大过一届,显示着青海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力度一年大过一年,成为青海与东部发达省份优势互补,实现双赢的现实基础。截至2017年年底,招商引资项目签约金额累计达13883亿元,资金到位率31.3%。

青洽会走过18年,搭建了一个开放与发展、合作与交流的平台,让世界和中国认识了青海、走进了青海、了解了青海,也成就了青洽会作为我省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经贸盛会,更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经贸洽谈活动之一。也正是从青洽会开始,青海逐步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舞台,开始学会充分展示青海人对外开放的胸襟和气魄;也正是从青洽会开始,青海人变得更加自信,努力以积极、主动、成熟的姿态走向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