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如何填報高考志願,才能最大程度避免被高校退檔?

高考有句俗話叫“三分考試,七分填報”,可見志願填報的重要性,那麼,面對全國2000多所高校,以及不同高校、不同專業的不同要求,有神馬絕招可以做到一擊必中、躲過退檔杯具呢?

投檔比例過高,暗藏風險

高校在招生章程中規定提檔比例為100%至120%,提檔人數超出實際錄取人數,有時在實際錄取中提檔的考生又沒有足夠的機動名額來彌補,可能會對低分考生進行退檔。

志願填報建議:

認真閱讀招生章程,通過以下因素來判斷風險:提檔比例越高的學校,潛在風險越大,提檔比例越低的學校,潛在風險越小,如果遇見投檔比例為120%的院校,就要謹慎對待,儘量研究前幾年投檔和退檔情況。

身體條件不符合標準

進檔後遭遇退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一個因素是考生對所報院校的《招生簡章》中要求的報考資格、學校情況及專業要求等相關內容不瞭解,盲目填報引起的,志願填報一定要看清專業報考的條件。

志願填報建議:

熟悉體檢標準和特殊院校招生錄取條件,如身高、聽力、色弱、色盲、肢體、口吃、性別,男女錄取比例等。比如首都醫科大學要求口腔醫學左利手不能填報,四川大學口腔醫學也有這個規定。

單科成績達不到院校要求

很多高校招生不僅要求總分達到錄取分數線,並且對所報專業相關科目的成績也有一定的要求。如2016年武漢理工大學招生章程規定藝術考生外語單科成績必須達到60分以上;上海大學日語專業要求高考外語單科筆試成績不低於115分(滿分為150分)。悉尼工商學院所有專業要求高考外語單科筆試成績不低於110分(滿分為150分)。

志願填報建議:

認真閱讀學校招生章程,看清單科成績要求,避免落榜。

只看往年最低錄取分

研究發現,每個省份的省控線每年都在發生變化,因此不能參照過去分數填報高考志願。比如江蘇2015年一本理科省控線為344分,2016年理科省控線為353分,而不同分數段學生人數也發生了變化,因此單純的分數不能作為志願填報的參考依據;再加上每年院校的招生計劃、招生專業都在變化,增加了院校錄取分數的波動範圍。

志願填報建議:

認真分析歷年分數線等信息,以免落榜復讀。

對“大小年”分析不準確

招生“大小年”就是某個學校報考人數很不穩定,起伏較大,導致錄取分數忽高忽低,走勢無常。形成“大小年”原因主要是考生迷信上一年各高校錄取分數線所造成的。一般來說,“大年”、“小年”是相隔一年或兩年交替出現的,但並不絕對,只能作為填報志願的參考。

志願填報建議:

從以下因素來分析“大小年”現象:①上年該校錄取分數線;②該校當年招生計劃投放量;③宣傳力度。考生要避免“志願扎堆”,僅靠簡單尋找“大小年”規律作為志願填報的依據是根本不夠的,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縱橫分析,全面考量。

過高估計自身實力

過高估計自身實力,只選“三熱”(地區、院校和專業),填報志願中保底學校不穩。不少考生在填報時只重視對熱門地區的重點院校與熱門專業的選擇,而忽視或放棄對一般院校的填報,造成重點院校一旦失利,全盤皆輸。

志願填報建議:

在填報志願中,一定要選擇好保底學校,以避免落榜。

不服從調劑

過分重視專業,不服從調劑,這是“高分落榜和進檔後被退檔”的主要因素。考生專業要求較高或不服從調劑(或不填寫),造成進檔後被退檔的風險。

志願填報建議:

①“服從專業調劑”。因平行志願的院校最多可填報6個專業,考生專業填報機會增多,相對每個專業填報的考生就會增加,專業容易形成“扎堆”情況。如果考生在填報專業中分數不算高,專業又不服從調劑,就會造成進檔後被退檔。

在“衝一衝、守一守、保一保”的志願組合中,即要敢於填報理想院校,又要填報穩妥又中意的學校,還要有“保底”院校,防止進檔後被退檔。如果考生的“是否同意調劑”一欄不填寫的話,將被視為“不同意”處理。

②專業志願冷熱搭配要適度,不要一味的選擇熱門專業。

吃不透院校《招生簡章》

吃不透院校《招生簡章》形成死檔,建議認真閱讀招生章程和招生計劃。有的院校對加分政策只在投檔時承認,錄取專業時以實考分為準;有的學校規定了專業級差,非第一志願專業錄取時,要減掉一定分差後才能與第一志願的考生排序;有的專業對身體條件、單科成績有要求外,還規定了男女生錄取的比例等,這些問題不注意就會形成“死檔”。

志願填報建議:

我們在填報志願時,一定認真閱讀高校的招生章程,瞭解高考政策和規則,才能有效的避免落榜。

1、熟讀招生章程、瞭解近幾年招生錄取分數情況;

2、量力而行,選報志願留有餘地,參考各校專業錄取的平均分、位次;

3、嚴格對照《高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相關條款,選報志願要避開不予錄取的專業;

4、選擇專業面要寬,儘量服從專業調劑。

不去外省高校

堅守本地院校,不去外省高校,建議拓寬考生選擇範圍,適度增加一些選擇機會。在諮詢中發現,很多考生不願意離開本地,特別是山東考生和家長,不願意離開山東,造成山東大學分數遠高於同檔次的其他學校。很多家長認為本地高校招生數量多,錄取的機率就會大些,但實際的情況是本地院校錄取人數多,報考本地的考生更多。

志願填報建議:

拓寬選擇範圍,增加選擇機會,這樣低分也能讀到好大學。

所報院校總體“扁平”

考生定位不準,所報院校總體“扁平”,沒有保底院校,造成落榜。

志願填報建議:

平行志願所報的幾所院校切忌“扁平”,院校之間要有梯度。每個志願順序所填報的幾所學校,在選擇時一定要拉開院校之間的志願梯度。也有的考生甚至將分數更高的學校列為後續志願,形成志願倒掛。

以上10種被退檔的情況對於考生來說,幾乎全部都可以認為是屬於志願填報失誤。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作出合理選擇,事半功倍,諸位考生及家長,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