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報桑梓情意濃 記甘肅匯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賈存勤

每日甘肅網訊 “天下黃河富寧夏,甘肅黃河潤靖遠”。母親河黃河過境154公里的厚愛偏顧,澆灌出了大西北的“魚米之鄉”。然而長久以來,由於土地產值降低,農村勞動力不再從事農業生產,偏遠山區的土地撂荒嚴重,這些問題使靖遠農業大縣榮光不再,且一直制約著靖遠農業的發展。

舊顏需要改變,榮光需要重塑,賈存勤的知識和技術正是促使家鄉舊貌換新顏的一劑良藥。家鄉需要人才,家鄉呼喚人才,家鄉的深情呼喚久久縈繞在賈存勤的心頭。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終於,賈存勤以毅然決然的勇氣和破釜沉舟的膽識,離開北京,暫別妻女,踏上了回鄉創業的征途。

情繫家鄉 要讓家鄉富裕美麗

“鮮衣怒馬少年時”,是很多創業青年的理想,也是賈存勤年少時的理想。大家都稱呼賈存勤為“賈博士”,這還得從他的經歷說起。2006年,賈存勤從北京大學藥學院畢業取得博士學位,進入北京以嶺藥業有限公司工作,憑藉自己的勤奮努力、踏實認真,第五年就被任職為以嶺藥業副總經理,2013年又被北京市人社局破格晉升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先後從事藥用植物栽培和新藥開發數十項,主持和參加國家重大科技項目13項,參與新藥和功能食品研發14個,獲得發明專利3項。

對大部分寒門學子來說,跳出農門、融入首都、擁有高薪,是夢寐以求的願望。但賈存勤卻顯得有些與眾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矢志回鄉創業的想法也愈加堅定。

賈存勤說,“人,總是要有夢想的,有夢想就要有初心,不然也只能是‘一場空夢’。我的初心有兩個,一個是給家鄉的荒山棄地植綠,另一個是讓荒山棄地生金吐銀。”這是他一直秉持的做人做事人生格言,同時也是對家鄉人民的鄭重承諾。從此,賈存勤便立志用一腔抱負改變家鄉窮困潦倒的舊面貌,用一身本領帶領父老鄉親脫貧致富奔小康,成為了引領產業發展的領頭羊,人民群眾的貼心人。

矢志不渝 千磨萬仞艱辛創業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創業難,創新更難,在靖遠這塊貧困落後的土地上創新創業難上加難。

創業初始,賈存勤主要把精力用於解決技術本土化難題,為了做好肉蓯蓉接種工作,在無人的大山裡一住就是四十多天。但初期由於管理不當、用人不慎、資金過度使用等原因,所籌資金所剩無幾,2015年4月,兩名合夥人因為看不見希望主動退出,近百萬投資損失賈存勤一人承擔。“屋漏偏逢下雨”,妻子肺炎,女兒發燒,岳母傷病,三個親人同時在北京生病住院,他卻不能回京照看,種種困境讓賈存勤一籌莫展。

“說真的,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說我沒有打過‘退堂鼓’,那是假的。多年好友也經常問我這樣做圖什麼,隔三差五地打電話勸我回北京工作,穩定又省心。”賈存勤介紹起創業之初的經歷,仍歷歷在目。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面對困難,賈存勤沒有放棄,沒有退縮。在調整思路,再籌資金,重新開始後,旱地裡引種的梭梭樹高效成活,長勢良好;在梭梭根部接種肉蓯蓉,產量大,經濟效益明顯。

四年來,有苦有樂;四年來,收穫滿滿。“每當看到大片大片的荒山變綠,梭梭樹鬱鬱蔥蔥、肉蓯蓉白白嫩嫩,所有的不愉快和煩心事都隨風而去,人也神清氣爽,信心倍增。”賈存勤指著自己的肉蓯蓉基地,這樣介紹道。在賈存勤的堅持和帶動下,靖遠縣乃至白銀地區肉蓯蓉產業發展迅速,更多的政府部門開始關注和支持,省上主管部門也起草了肉蓯蓉產業發展指導意見。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沒有辜負我回鄉創業的初衷——推動肉蓯蓉大健康產業不斷髮展,改善生態,促進經濟,造福百姓。”賈存勤笑著說。

不忘初心 回報桑梓帶富創績

賈存勤的家鄉靖遠,是全省23個深度貧困縣區之一,屬國家六盤山連片特困地區,由沿黃自流灌區、高揚程提灌區和乾旱半乾旱山區三大自然區域構成,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土地荒漠化嚴重。

自回鄉創業以來,賈存勤心裡一直惦記著養育他的家鄉靖遠,一直牽掛著還未脫貧致富的父老鄉親,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帶動群眾脫貧致富上。他說,“造福桑梓,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是我應有的社會擔當。”

賈存勤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他深知,要想脫貧致富,必須要選對產業,他首先在靖遠縣糜灘鎮首次成功試驗梭梭—肉蓯蓉,在後續的種植過程中又解決了肉蓯蓉接種率低和難以越冬的技術難題,使得接種率達到85%以上。改進發明瞭肉蓯蓉開溝播種農機,開溝、播種、覆土一體化,實現了機械化接種操作,生產效率提高了80%以上。

試種成功後,賈存勤又大膽流轉了農民撂荒多年的沙化旱地,建立了1.3萬畝的梭梭—肉蓯蓉種植生態經濟示範基地,其中靖遠縣若笠鄉7000畝,景泰縣喜泉鎮6000畝。在他的帶動和指導下,靖遠縣、景泰縣和平川區的農民積極發展梭梭—肉蓯蓉產業,已經利用撂荒沙化旱地栽植梭梭樹12000畝,全市總計種植梭梭樹25000畝。

“過去啊,在地裡種些莊稼一年下來也掙不了幾個錢,現在把地流轉給賈博士,不僅年年有流轉費,還能打工掙錢”,若笠鄉皮袋灣村村民陳東志拿著自己剛領到手的工資4000多元笑呵呵地說到。

賈存勤在發展肉蓯蓉產業的同時,積極探索讓農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通過流轉農民撂荒閒置土地,不僅讓當地農民獲得了土地流轉費,還盤活了勞動力資源,增加了務工收入。2016年、2017年累計吸納靖遠縣若笠鄉建檔立卡貧困戶123人務工,人均年收入增長4500多元;吸納景泰縣喜泉鎮農民83人務工2個月,人均年收入增長1944元,經濟效益十分明顯。

“之所以選擇肉蓯蓉產業,是因為它具有不爭地、不爭水、不爭人的“三不優勢”;同時,它還是一種寄生植物,梭梭、紅柳、紅砂等寄主植物又具有耐旱、耐寒、耐鹽鹼的“三耐特點”,是西北乾旱地區防風固沙的先鋒植物。”賈存勤這樣介紹道。梭梭—肉蓯蓉發展模式不僅具有經濟效益,同時具備非常明顯的生態效益。

作為一名靖遠走出去的優秀兒女,他用實際行動帶領著當地更多農民走上脫貧致富之路;他在家鄉的這片熱土上,默默地為全縣脫貧攻堅、生態保護和就業創業貢獻著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他是老百姓心裡最信服的致富帶頭人!(乃新平、李 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