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哥東弟西,老三出去,有道理嗎,你覺得公平嗎

農村的老話有很多,大都是農人們在生產和勞動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旨在分享給後輩,讓後輩們少走彎路。有些老話在當時的環境下很有說服力,但是放到今天就未必合適了。比如農村老話,哥東弟西,老三出去。

因為在過去的農村,家裡人將兒子看的十分重要,主要受重男輕女的思想的影響,可是有的家庭兒子不僅僅一個,有好幾個,這時候就比較麻煩了。一個家庭的財產是有限的,兒子多,那麼分家的時候怎麼分呢?這是一個問題,因此就有了一句老話,哥東弟西,老三出去,那麼這老話說的有道理嗎?你覺得公平嗎?

農村老話:哥東弟西,老三出去,有道理嗎,你覺得公平嗎

在農村,算是傳統吧,就是子女長大成人之後都要進行分家,因為分家之後就可以獲得屬於自己的宅基地和房屋,開啟新的生活方式。而分家的時候父母就要考慮財產的劃分問題,兒子分房子、分生活用具以及負責贍養老人的責任,女兒是要出嫁的,什麼都不會分到,同樣也不需要贍養老人。

其中分房子是最重要的部分了,過去的農村一般房屋建設都是正面朝南的主屋,主屋東西兩端各有一個臥室,中間是兩個客廳,然後東西方向分別有兩個側屋。分房子的時候就是按照老話“哥東弟西,老三出去”這一傳統做法。長子分得東面的屋,視為主屋,次子居在西屋,如果家裡面還有老三、老四或者更多的兒子,家裡的房屋已經沒有了,因此老三隻能自己出去想辦法。

農村老話:哥東弟西,老三出去,有道理嗎,你覺得公平嗎

當然了,過去的農村人之間是很看重情誼的,沒有現代人那麼勢利,父母一般就會多分一些現金給老三,而哥哥們也會主動幫助弟弟蓋新房。筆者的父親就是家裡的小兒子,農村的老房子就是父親的哥哥和嫂子出錢幫著蓋好的。

現在人可能會說,這是不是不太公平,都是父母的孩子,憑什麼老大就可以獲得最好的。因為過去的農村家裡的長子能頂半邊天,分到東屋也是理所應當,從古代開始,長子的地位就一直被推崇,就像皇宮裡面的嫡長子繼承製一樣,因兒子太多,必須要建立一種制度來規範,不然就要亂套了。家裡的財產就那麼多,沒有辦法顧及到所有人。

農村老話:哥東弟西,老三出去,有道理嗎,你覺得公平嗎

農民們按照老話,哥東弟西,老三出去,這樣的做法來分戶,筆者以為並不正確。老大雖然是家裡面的長子,但是年紀大其實不正是意味著長大成人了,有了獨立的能力,生存能力也更強,按理說老大出去才是合適的選擇。而老三年紀小,還沒有社會經驗就要分戶出去,以後要如何生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