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慧眼识才,挑中的上官婉儿才华横溢

武则天慧眼识才,挑中的上官婉儿才华横溢

或许说起上官婉儿,我们最开始能想到的,便是她在唐初的政治地位,以及她那糜烂的私生活。

但她这政治生涯让很多人觉得她像趋炎附势的“墙头草”,女皇在位时就乖乖顺从,韦后家势力强了又跟着她,后来太平公主野心有希望了,又转换阵地。

然而,忠肝义胆也好,趋炎附势也罢,真正的政治绝非是一点小聪明玩得动的。

当武后满手鲜血地爬上了皇后的宝座,她的政治伙伴兼枕边情郎唐高宗,却招来了朝中执掌文墨的上官仪,令其起草废后诏书。

上官仪在夹缝中无法脱身,自知大难临头,于是在诏纸上写下: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顺人心。

武后匆匆而来,看到诏书,火冒三丈,质问高宗。软弱的高宗惊慌之下,将所有罪责推给了上官仪。

面对皇帝的栽赃,上官仪无力辩解,成了这场皇权游戏中的牺牲品。

我们知道,武则天的手段何其毒辣!当即给了上官仪一个谋逆造反罪,灭了他满门!而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就与母亲郑氏一同被充入掖廷为奴。

武则天慧眼识才,挑中的上官婉儿才华横溢

掖庭里的婉儿,就像一株纯真的仙草,自得其乐地在永巷这个暗无天日的地方逐渐成长。

母亲郑氏,本出身于官宦世家,她将婉儿培养成了一个不仅会诗词歌赋,而且在政治上也很有谋略的聪明女子。

做奴婢的那些年里,不说身体上的劳苦,精神上更是会受到折磨与屈辱,可上官婉儿从小展现出来的过人天赋,让她怎么甘心任人宰割呢!

婉儿天资聪慧,又加上身处掖庭,所以更加的勤奋好学,终于长成了掖庭里最出类拔萃的女孩。

她的名声也在宫闱内迅速传来,在她十四岁的时候,得到了武后的召见,并且当场出题考她。

我们可以想象,当上官婉儿第一次见到这位灭自己满门,又将自己母女充入掖庭为奴的女人时,她心中是多复杂的情绪!

上官婉儿坚忍,聪慧,狡黠,才华横溢。她仰慕着女皇,却又恨着女皇。

她优雅从容,不卑不亢的回答了武则天的问题,又是带着种种复杂的情绪,她在应武则天的要求,以剪彩花为题,写一首五律诗时,她一挥而就,字迹工整,词藻华丽,语言优美。

密叶因栽吐,新花逐剪舒。

攀条虽不谬,摘蕊讵智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

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当时在场的人读了这首诗都大惊失色,以为婉儿必遭大祸,不料武则天却拍案而起,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

连上官婉儿也很不明白武则天为何会如此高兴,武则天却斩钉截铁的说了一句:因为你恨我!

武则天慧眼识才,挑中的上官婉儿才华横溢

武则天为何要将仇视自己的上官婉儿留在身边呢?因为她从上官婉儿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她要把这个聪明倔强而又和自己有着深仇大恨的女子留在身边,以监督和鞭策自己。

事实证明,武则天看人很准,就这样,上官婉儿在武则天身边,担任起了拟写召书的工作,这项工作一做就是28年。

上官婉儿的才华不仅赢得了女皇的无比信任,也让一众皇子公主和大臣们钦佩于她的聪慧、她的才华、她的坚忍。

一直到神龙政变,上官婉儿为她侍奉了半生的女皇撰写了最后一道诏令,宣布退位。

历史给了武则天一个无字碑,却无法否定武则天独具慧眼的识人本事,她选中的第一女官有着旁人无法超越的才华。

即使在后来发生了唐隆政变,上官婉儿被诛杀。也磨灭不了她才华出众的事实。

张说在《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中给了上官婉儿极高的评价,说她"明淑挺生,才华绝代。敏智聪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咸同宿构"。

武则天慧眼识才,挑中的上官婉儿才华横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