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城學院畢業典禮 校長變身“職場導師”為畢業生上“最後一課”

錦城學院畢業典禮 校長變身"職場導師"為畢業生上"最後一課"

2018年6月27日上午,四川大學錦城學院2018屆畢業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錦城大禮堂圓滿舉行。校長鄒廣嚴在畢業典禮上致辭,他笑稱這是為畢業生講授"三大培養"中"職場成功培養"的最後一課,題為:"克服職場'三大失誤',創造'錦城'學子的光輝未來!"

鄒校長儼然化身一位資深的"職場導師",為每一位即將踏上職場的新人送上最真情實感的建議和祝福。

現場的畢業生們紛紛表示:校長講話內容"乾貨"滿滿,使人受益良多!

錦城學院畢業典禮 校長變身“職場導師”為畢業生上“最後一課”

川大錦城學院2018屆畢業生畢業典禮合影

錦城學院畢業典禮 校長變身“職場導師”為畢業生上“最後一課”

川大錦城學院校長鄒廣嚴在2018屆畢業典禮上致辭

錦城學院畢業典禮 校長變身“職場導師”為畢業生上“最後一課”

鄒校長為畢業生頒發畢業證書

錦城學院畢業典禮 校長變身“職場導師”為畢業生上“最後一課”

鄒校長為畢業生頒發畢業證書


鄒廣嚴校長講話原文:

克服職場"三大失誤" 創造"錦城"學子的光輝未來

--在錦城學院2018屆畢業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黨委書記、校長 鄒廣嚴 教授

各位來賓,同學們,老師們,家長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2018屆畢業生畢業典禮,慶祝同學們在"錦城"完成了人生唯一的大學本科學業,開啟新的征程。在此,我向你們表示熱烈的祝賀,向你們的家長和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學校股東、僱主、四川大學以及支持學校發展的各級領導和各界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

同學們:本校是應用型、創業型大學,培養的是有知識、會用知識、又能創造知識的經世致用的複合型人才。到目前為止,我校前九屆畢業生中已經湧現了100多位銀行行長、200多位高校教師、600多名黨政機關幹部、800多名文化藝術工作者、1200多名企業老闆,以及數以千計的工程師、會計師、職業經理人等……他們在各條戰線發光發熱、大顯身手,為國家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為母校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錦城"校友可謂人才輩出,群星璀璨。

我們把校友的成功視作學校的成功,把校友是否在職場取得成功作為檢驗學校教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因此,我們希望全體校友都能在未來的職場打拼中旗開得勝,邁向成功!

同學們,你們在"錦城"接受了"三個階段"的"三大教育"和"三大培養",獲得了"一會做人、二會做事"的兩大法寶。如果運用得好,這足以保證你們在未來的職場競爭中穩操勝券。在今天的畢業典禮上,我給大家講"三大培養"中"職場成功培養"的最後一課,即:"克服職場'三大失誤',創造'錦城'學子的光輝未來!"

你們初到職場,第一個可能出現的失誤是形勢誤判--就是形勢不明,自身定位不準。克服它的辦法是"分清形勢,抓住機遇"。

什麼是分清形勢?分清形勢就是要知己知彼,既要認清世界和中國大勢,搞清楚什麼產業、企業是上升的、發展的、有前景的,哪些是下降的、停滯的、甚至要消亡的;也要認清身邊形勢,搞清楚所在單位的性質、特點、價值觀和工作要求等。既要認清自己所處的位置,又要思考自己的工作能夠為企業提供怎樣的核心價值和貢獻。要搞清楚是企業更需要你還是你更需要企業,是客戶更需要你還是你更需要客戶……這些問題都認清了,你就能跟得上形勢,抓得住要點,成為一個頭腦清醒的職場新人。

分清形勢有一個好處,就是能促使我們發現機遇,進而抓住機遇。

機遇總是存在的,只是每個時期都不同而已。有的同學愛說"我沒有趕上機遇",似乎是"懷才不遇"。其實,只要認真分析,機遇總是存在的--世界需要是機遇,中國需要是機遇,企業需要是機遇,大眾需要是機遇,客戶需要也是機遇……客觀需要就是機遇,關鍵看你有沒有發現它的眼光。

大需要有大機遇,小需要有小機遇,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機遇。改革開放初期,安徽人年廣久做"傻子瓜子",四川的"楊百萬"賣蚊帳,都是看準了社會需要。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曹德旺成立福耀玻璃集團,就是看準了改革開放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小汽車進家庭是大趨勢,所以他能把汽車玻璃廠做到中國最大、世界第二。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還出了兩個家電大王,一個是海爾的張瑞敏,一個是長虹的倪潤峰,他們的成功靠什麼?關鍵是靠抓住了改革開放後人民群眾對家電有大量需求的機遇!

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是中國互聯網發展的黃金時期,代表人物有一大批,最有名的是馬雲和馬化騰。馬雲畢業於杭州師範學院(既不是985,也不是211),他1995年去美國時還弄不清楚互聯網是什麼,但卻明白互聯網大發展的時代已經到來了,於是他橫下決心,辭職創業,於1999年創立了阿里巴巴集團。馬化騰1993年畢業於深圳大學(也是一所地方高校),先就業後創業,1998年註冊騰訊公司,如今他已造就了橫跨多個領域的"騰訊王國"!

對個人而言,機遇是稍縱即逝的,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我們應該像獵人一樣追逐機遇:獵人訓練獵犬,荷槍實彈,總是"時刻準備著";獵人從不守株待兔,而是主動出擊,四處尋找目標和機會;獵人也絕不優柔寡斷,一旦發現目標,便果斷採取行動;最後,獵人鍥而不捨地追逐目標,不達目的不盡全力決不罷休。這些,正是我們對待職場機遇應該有的態度。

所以,同學們,你們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工於分析、勤于思考,看準了、衝上去、抓住它,你就成功了一半!

你們到職場可能出現的第二個失誤是目標不明--就是沒有規劃,沒有方向,缺少自覺。我們克服它的辦法是"制定目標,從零做起"。

目標就像一座燈塔,指引我們的人生航向,沒有目標就會迷失方向;

目標是動力的源泉,只有偉大的目標才能產生持久而強大的動力;

目標是標尺,它隨時度量你的人生進程,離目標越近,你就越接近成功。

有一句諺語說:"對於一艘盲目航行的船來說,任何方向的風都是逆風。"這句話充分地說明了目標的重要性,沒有目標就沒有方向。沒有目標的職場註定是盲目的、渾渾噩噩的,只能是得過且過,或者是"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所以,同學們無論到任何一條戰線、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家單位,從事任何一種工作,都要制定和規劃自己的奮鬥目標。

首先,要有人生的大目標,這是我們一輩子的追求。

其次,要有事業的階段性目標:如十年規劃、五年計劃、一年打算等等,這些目標的制定要結合你供職的單位和你的崗位,找到與行業、企業的契合點,既要有挑戰性,又要有可行性。

再次,你的腳下要有一個小目標(這個當然不是王健林的"小目標"了),古話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足下的目標就是現在能做什麼,能做好什麼。

有了目標之後,就要為實現目標而奮鬥!

怎樣奮鬥?

其一,要放下身段,從零做起。

種子埋在地裡才能發芽,放在地上就會乾枯。所以,同學們剛到一個單位,不要急於想冒頭,而要把自己埋在地裡,三年五年,埋頭苦幹,訥於言而敏於行,這樣才能破土發芽,長大成材。

其二,要勤字當頭,額外努力。

"平凡"與"非凡"的距離,有時候就是由這些日積月累的"額外努力"形成的。同學們想要在職場上嶄露頭角,就要做別人做不到的事情,就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額外努力"。

同學們一定要明白:職場、商場如戰場,只付出和別人一樣的努力,你不會贏!只有比別人加倍地努力,你才會成功!

同學們一定要明白:工作朝九晚五,按時上下班履職做事,你不會贏!只有別人在睡覺時你還在做事,別人在玩耍時你還在做事,你才會成功!

同學們一定要明白:一般地付出勞動,你不會贏!企業要的不是勞動的過程,而是勞動的成果,再多的"苦勞"都不能代替"功勞",只有你的勞動給企業帶來效益和成果時,你才會成功!

其三,要追求卓越,止於至善。

人的一生要經歷許多崗位,做很多事情,要把一個崗位幹好、一件事做好,那是容易做到的;要把每件事每個崗位都幹好、幹到最好,那是非常不容易的。這就需要"止於至善"!如果我們處處、時時追求卓越,我們的人生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你們到職場可能出現的第三個失誤是行為不專,克服它的辦法是"專心致志,百折不撓"。

什麼叫不專?就是三心二意、朝三暮四,這山望著那山高,頻繁地跳槽,隨意地變更方向--這是一個職場大忌,因為企業最歡迎的人是與企業同甘共苦的人,是與企業一起共同創造成功的人。不專還有一個表現是遇到挫折就灰心喪氣,遇到困難就停下腳步,最後一事無成,只留得一聲嘆息。

戰勝不專的方法之一是排除干擾,專心致志。過多的誘惑和干擾容易使人心浮氣躁,精力分散。成大事者貴在能凝神聚氣,專注守一。馬克思長達四十年聚精會神地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與它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交換關係進行研究,寫出了鴻篇鉅製的《資本論》,攀登上了科學和思想的高峰!任正非所率領的華為團隊自1988年以來瞄準一個目標死打硬拼,而不是一會兒做金融,一會兒做房地產,才有現在的成就。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相對論"和許多重要理論的提出者愛因斯坦在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時就集中精力於自己熱愛的學科,參加工作後一心一意做研究,抓住一個問題刨根究底,他的經驗是:"一個人只有以他全部的力量和精神致力於某一事業時,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師。"

日本人小野二郎捏壽司捏了60年,把一件日常小事做到了極致,最終成為享譽世界的"壽司之神"。我想:我們大多數同學將要從事的工作,都要比捏壽司精深、重大很多,如果連捏壽司都值得窮盡一生去登峰造極的話,那還有什麼工作是不值得我們用一輩子潛心研究,專心致志做到最好的呢?

克服不專的辦法之二是百折不撓。要有不怕困難、不怕挫折、不怕失敗的精神。現在很多年輕人抗挫折能力差,經不起失敗,甚至碰到客戶的怠慢就灰心,受到領導的批評就鬧情緒,這樣脆弱怎麼經得起風浪?馬雲考大學考了三次,找工作被拒三十次,但他"逆商"極高,爬起來抓住機遇搞創業,最後成功了。美國人愛迪生髮明電燈時屢屢失敗,錢花光了,他勸說股東再投些錢,他試了1600次,才取得最後的成功。

所以,困難重重往往是成功之路的特徵。不要怕困難,不要怕跌倒,成功只不過是站起來的次數比倒下去的次數多一次!

任正非說華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一條路走到底的堅持,二十八年來對準一個城牆口持續衝鋒"。同學們,我知道你們已經荷槍實彈,整裝待發;我知道你們已經滿懷激情,準備戰鬥。我相信:機遇在哪裡,"錦城"學子就在哪裡;責任在哪裡,"錦城"學子就在哪裡;奮鬥在哪裡,"錦城"學子就在哪裡!成功在哪裡,"錦城"學子就在哪裡!

讓我們像任正非一樣,瞄準自己設定的大目標,向著一個"城牆口"持續地衝鋒!衝鋒!衝鋒!

祝你們成功!

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