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一個處在負面情緒的孩子時,應該怎樣引導?

yangbaiqiang

我是陳建,服務於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國家註冊心理顧問,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心理督導。擅長親子關係、個人成長和兩性情感諮詢。想成為心理諮詢師,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華大心理陪你助人自助!

面對一個處在負面情緒的孩子時,怎麼引導呢?我先分享一個我處理類似情況的方法給大家。

前段時間帶兒子去上海航海博物館,裡面有一個好玩的項目是,參觀的小朋友可以自己拿著虛擬的焊槍給船體進行焊接。我兒子很喜歡這樣動手的活動,就開心的拿焊槍玩,因為裡面還有其他的地方要去,我就說我們只體驗兩局就走,參觀別的地方,他說好的。然而兩局結束後讓他離開他並不配合,還有情緒,下面的對話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的:


我蹲下來,看著他說:“樂樂,你還想接著玩是嗎”(樂樂是兒子的小名)。

“恩”。兒子很肯定的回答我。

“但是,不行”!

“哼!”兒子低著頭,垂著胳膊,撅著嘴(這是他生氣的常有的表情)。

“爸爸不讓你玩了,你是不是很生氣?”

“哼”,孩子扭過頭不看我,看上去情緒小了些。

“恩,爸爸知道你生氣。”

“恩”,兒子聲音小了點。

“樂樂,你很失望吧?”

“恩”。

“爸爸知道你失望!”

“你很難過吧!”

“恩”。聲音越來越小。

“爸爸看到你難過。我們走吧,去下一個地方。”然後兒子就和我一起走了。

回顧這個溝通的過程,大家看得出來,我始終都是在對孩子的情緒做出回應,並沒有針對具體的事情是什麼,也沒有陳述什麼要說話算話之類的大道理。這裡要說明一下,這樣的回應,對孩子有效,孩子更簡單,這樣的回應方式比較適合用在有情緒的孩子身上。

下面我講講,為什麼這樣的回應有效呢?我們先看看下面這張圖。

這張圖揭示的是哺乳類動物的大腦的發育順序,是按照腦幹、邊緣系統、大腦前額葉這樣自下而上的順序發育的。孩子一出生,腦幹就發育完全了,用於維持個體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排洩、體溫、睡眠等重要的生理功能。


接下來是邊緣系統,包括杏仁核和海馬迴用於偵察環境,掌控和調節各種情緒的功能。最後才是大腦前額葉部分,負責思考、做決定等更高級的功能。按此順序,我們對於情緒的回應,按照大腦發育的順序是最合理的方式,而不是反向進行。

所以,我蹲下來,保持和孩子一樣高,這其實是對第一順序的回應,接下來展開的談話是針對第二順序的回應;當孩子即覺得安全,情緒又得到了很好的回應,自然問題就解決了。這樣的處理方式,即符合生理的規律也同樣符合心理學的規律。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處在負性情緒的時候,就試著用這樣的方式去引導吧。歡迎交流自己的成果。

作者簡介:
陳建
服務於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國家註冊心理顧問,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心理督導。擅長親子關係、個人成長和兩性情感諮詢。個人心理學普及公眾號:心靈魚,通過相關案例和工作心得的分享傳播最有料的心理學知識,歡迎預約諮詢。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首先我們要對負面情緒的由來了有一個認知,孩子有情緒了就哭鬧這是一個孩子正常的情緒發展過程和表達方式。一個孩子他情緒的成熟一定是經由這樣一個過程才會變得理性和能夠管理自己的情緒。所以作為父母我們在孩子有負面情緒的時候首先應該放棄我們要壓制和禁止孩子哭鬧這樣的想法,因為這個對孩子來講是不現實的,更多的時候這個時候是考驗我們家長自己處理自己情緒的狀態的時候。

\n

我們允許孩子的負面情緒,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他負面情緒的接納對孩子來講尤其重要。他會覺得自己被理解了,我們對他的情緒是認同的,在這裡要說的是並不是我們認同了孩子的情緒就是要滿足他的要求和意願,這是兩件事情,共情是在情感上理解認同孩子但在行為上我們依然可以給孩子設限,尤其是孩子不恰當的行為

\n

如果想給孩子的情緒做疏導我們大人首先要而讓自己保持一個相對平靜的情緒狀態,我們可以試著先做一個深呼吸蹲下來跟孩子一起去探索他的情緒別,比如說:媽媽看到你哭得很傷心,如果難過你就哭一會媽媽在這陪著你……所謂共情就是對孩子情緒的認同和允許,幫孩子去梳理他的情緒。這是一個臨在狀態,而並不是非要達到一個什麼目的,孩子也會透過每一次他有情緒時我們對他的共情去越來越清晰的表達和把控自己的情緒,也就是他會開始越來越因為藉助我們對他的這份共情和接納學會了接納自己的情緒,他可能以前是遇到問題就哭鬧慢慢地他可以表達自己怎麼了,開始會說出自己的需求了。

\n

這個過程也是孩子學習自己為自己情緒負責任的一個過程所以在孩子有負面情緒的時候爸爸媽媽或者身邊成年人能夠不去制止他而是能夠去共情他和他一起去探索他的情緒對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幫助,

\n

當然有的時候可能在特定的情況下特定的事件裡我們沒有辦法做到去共情他的情緒我覺得這也沒有問題,父母也不用過於太苛求自己,給自己太多的要求。因為我們不是完美父母,孩子也是需要體驗失望的,也是需要了解不是他的每一個情緒都會被看到,如果你一不小心沒有hold住自己和孩子發脾氣了也很正常,但是如果能找個機會告訴孩子你的情緒是你自己的,讓孩子明白你那一刻的情緒只代表那一刻你在心裡是愛他的。這樣至少對孩子來講他感受到了你對他的這種接納、看見以及對自己和他的情緒的尊重,這個對孩子來講就是一個很好的被共情的情感體驗。


張娟老師

回憶一下每次孩子表現出負面情緒時你是怎麼處理的。

你是否做出過如下類似行為:

  • 嘲笑孩子的情緒:“是不是男子漢啊,這有啥好怕的”

  • 給孩子情緒貼標籤:“每次一點小事就哭,真是愛哭鬼”

  • 恐嚇、威脅,粗暴法:“你再不聽話我就把你扔到大街上”

  • 在孩子情緒不好時講大道理:“孔融讓梨的故事忘了嗎,我們要懂得謙讓”

  • 成為孩子情緒的奴隸:“好了寶貝,不哭的話明天媽媽帶你去遊樂園”


上述四種其實都是不正確的做法,但卻常常在生活中發生。非但不會讓孩子的負面情緒消失,還會導致孩子對負面情緒的認識模糊,甚至是壓抑和反抗,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

很多家長對負面情緒抱有偏見,想盡辦法讓孩子避免這類情緒。這種對負面情緒錯誤的認識導致出現上述不正確的應激行為。家長首先應當正確看待孩子的負面情緒,才能談得上幫助孩子疏導負面情緒。

隨著孩子的成長,許多因素,如身體不適、恐懼、失望、陌生、憤怒或孤立無助等都會引起他們的消積情緒反應,如哭喊、大吵大鬧等。這是他們成長的一部分,如同開心時會笑、興奮時會蹦蹦跳跳,是再正常不過的。

自然流露的負面情緒本身不會傷害孩子,不會正確處理負面情緒才會對孩子產生傷害。

當孩子表現出負面情緒時,家長應當怎樣做呢?

1. 肯定和重視孩子的負面情緒表達。

作為家長,不要以一種成人的姿態去嘲笑或不在乎孩子的負面情緒,因為在孩子單純的世界裡,很多家長看來不算什麼的小事都會引起他們的強烈反應。家長應當站在孩子的角度,允許孩子自由表達負面情緒,比如說,用關切的眼神看著他、輕輕撫摸他的頭,或者給他一個擁抱,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他本身被負面情緒傷害的小小心靈能夠得到父母第一時間的慰藉。

2. 努力傾聽、理解、讀懂孩子的負面情緒

當孩子在表達負面情緒時不要強硬打斷,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同情孩子的感受;加上適當的引導和耐心詢問,努力去理解和讀懂孩子的負面情緒,找出孩子負面情緒產生的原因。便於下面幫助孩子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疏導負面情緒。

3. 不要急於下結論,把處理情緒放在首位

孩子處在負面情緒中時,首要任務是幫孩子處理情緒,而不是急於對事情做判斷,只有安撫好孩子的負面情緒,孩子的心靈得以平靜安寧,才能自由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不管孩子的情緒如何,一味地以大人的思維去對事情下定論、講大道理,反而會引起孩子的牴觸心理和情緒的波動,加重他的負面情緒。

4. 和孩子一起討論解決辦法,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

在孩子負面情緒緩和後,家長和孩子一起針對問題的發生原因,找出問題解決辦法,並且多鼓勵孩子自己開動小腦筋想辦法。這樣一來當下次遇到這種情況,孩子就能吸取經驗教訓,懂得如何處理類似事件。孩子從中得到鍛鍊和成長,學會用自己的力量來想辦法解決問題,進而調控負面情緒。

一般來說,孩子在家庭中,尤其在父母面前更容易表達其情緒和情感,不論愉悅還是憂傷,高興還是愁悶,都會隨時隨地表現出來,是不受抑制、自由奔放的。

正是因為如此,家長應充分發揮家庭在孩子情緒調控能力形成中的特殊作用,在日常生活中

幫助孩子學會管理情緒,提高孩子的情緒調控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教孩子正確認識情緒

人除了喜、怒、哀、樂之外,還有很多更加複雜的情緒,由於孩子認知水平有限,生活經驗不足,他們無法分清自己的感受屬於哪種情緒。家長平時可以通過情緒卡片、小故事、繪本、動畫等方式,教孩子認識各種各樣的情緒,如羞愧、焦慮、慌張等,並讓孩子瞭解每種情緒通常發生的情境,進行情景再現、角色扮演。在遊戲中讓孩子身臨其境,更加深刻地認識每一種情緒。只有孩子能夠正確認識情緒了,才能談得上表達情緒。

2. 教孩子準確表達情緒

很多孩子遇到令自己不舒服不高興的情況時只會喊叫或哭鬧,不知所措,因為他們不會表達。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的引導,如:你感到很難過嗎?是因為什麼呢?你覺得做些什麼才會不難過呢?媽媽想聽聽你的想法······

耐心地一步步引導孩子學會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並告訴孩子以後有什麼讓自己覺得不舒服的情緒就從這幾個方面告訴大人,這樣爸爸媽媽才知道怎麼來幫你重新調整心情,並且和你一起解決問題。

3. 教孩子科學調控情緒

當孩子處於負面情緒中,除了跟家長、同學傾訴外,還要教孩子獨立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如拿出畫畫本隨意塗鴉、和自己最愛的玩具待一會、家中設置心情牆讓孩子可以隨時記錄自己的心情等等。讓孩子學會通過正確方式釋放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平靜理智下來,而不是憋在心裡。

當孩子處於負面情緒時,父母的引導方式尤其重要,決定了孩子能否對情緒有清晰的認識。教孩子正確管理情緒、成為情緒的主人,是孩子養成積極樂觀的性格、健康成長的重要人生課。願家長能多一點耐心和細心,做孩子戰勝負面情緒的保護神。


錢志亮工作室

我得說,我特喜歡你的提問。前面的不許哭,不許鬧,不許發脾氣,簡直就是眾多父母的心聲!

然而,用強壓的手段,或許能收穫一個不哭,不鬧,也不發脾氣的乖小孩,但這樣一個乖小孩,他不是真的乖,只是在衡量了做真實的自己和不被打罵,討大人歡心後,選擇了後者。

如果我們希望換一個做法,取得雙贏的結果,更希望我們的孩子長大以後是一個能夠體恤他人情緒,情商很高的人,那麼和孩子共情就是每一位父母必須要做的。怎麼做呢?

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很難。

共情=不帶評判地回應孩子的情緒。想象一下,你就像是一面鏡子,把你所照到的孩子的情緒如實地反射出來。所以這個過程裡:

第一,你要儘量不帶著自己的評判,去歪曲孩子的情緒。比如,當你說:“這點小事,有什麼好難過的”,那就是帶有評判,而不是共情。

第二,和孩子的情緒在一個頻道上,這意味你不要過度反應,也不要輕描淡寫,和孩子狀態一致才是共情。遊戲力作者科恩博士用“調頻”這個詞,就很生動地表達了這個過程。舉個例子,孩子回家哭喪個臉說:“今天我被老師批評了。”你的回應如果是:“什麼,太讓人氣憤了,怎麼批評你!” 或者說“哦,我知道了。”這兩個方式都不合適。前者太過,後者太冷淡。更恰當的共情方式是:“哦,聽起來你有點沮喪。”

第三,不怕犯錯, 多多練習。我們成長的過程裡很少有人用這樣共情的方式和我們說話,所以,一開始練習,會覺得完全不會說,也說不出口。但是,你的用心,孩子能體會到,你要猜錯了情緒,孩子還會主動告知。


親子溝通如何說

孩子在三歲之前,父母應該多遷就一下孩子,哄孩子開心為主,給予孩子足夠的關心和愛,給予足夠的物質和精神的滿足。在這個階段孩子表達能力有限,而且哭鬧很難完全分開是生理還是心理上的問題。

但到了三歲左右,孩子都會說話了,能夠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個時候對孩子的情緒要加以區分。如果孩子是無理取鬧的話,那麼父母就不要滿足孩子的需求,因為你在她那負面情緒下妥協第一次,她就會覺得有用,下次還會故伎重施,可是如果你不妥協,他知道哭鬧也沒用,就不會在表現出很強烈的負面情緒了。

但是父母要注意的是,要給孩子留一條路。就是如果孩子不哭鬧,凡是能和你商量著來的話,你就偶爾滿足孩子一次,讓孩子知道商量有用。

如果孩子並非無理取鬧,對某些事情傷心難過時表現出很強烈的負面情緒,父母要多安慰鼓勵。允許孩子將負面情緒發洩出來,採取一些方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帶孩子到遊樂場去,孩子喜歡去的地方玩,等等。孩子的心性,是忘記事情很快,這樣很快她就又能活蹦亂跳了。


名師育兒

首先,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真實經歷,我的教庭教育就是不許哭,不許鬧,不準發脾氣,應該懂事勇敢。我是個女孩,清楚的記得小時候打針疼也從來都不哭,然後就會被誇真勇敢,有一次連打了十幾天,實在太疼了,自己偷偷跑到角落抹眼淚,都不敢在人前大哭,現在想來,真心疼當年那個故作堅強的自己。以至於現在我是特別愛哭,有點煩心事,不哭一場都過不去,好像是把以前沒流的眼淚都找回來了。就像有人說,在戀愛時拼命作的,都是小時候沒作夠。我是小時候沒哭夠。所以,家長想用這種壓制的方法讓孩子成為堅強懂事的人,只能適得其反,我就是個例子,感覺我老公都快受不了我這個哭的頻率了。聽了我的例子,知道了未來可能對孩子的不良影響,家長可能對於這些話就會慎重了。

所以在養育孩子時,我就不再用這樣的方式了,孩子小時候不高興,打針疼,想哭就哭,我會安慰他,不會說不許哭這樣的話,反而孩子三歲了,情緒穩定,不愛大哭大鬧,有時摔傷了自己就說不太疼,沒事。



其次,想說說怎麼共情。很多育兒教育書上都提到這個詞,但是理論知識到實際操作還是有很大距離的,有時家長自己已經情緒崩潰了,怎麼共情孩子呢。我理解共情,就是要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場,體會他當時的情緒,當你體會到時,可能就理解他的行為了。我是用設置情景的方法。



比如,孩子弄丟了心愛的玩具,一直在哭,怎麼共情呢,你可以設想一下,自己新買的心愛之物,比如很貴的手機,包包等等,就是你買時就肉疼,非常心愛的東西,剛買到手就丟了,你什麼心情,跟孩子此時的感覺差不多,這樣就能快速共情了,然後你就繼續想,如果是你丟了東西,正在難過,你希望老公或老婆怎麼安慰你,希望聽到什麼話,不希望聽到什麼話,按這個標準跟孩子說就行了。有人可能會說,包包手機這麼貴,丟的夠我一個月工資了,孩子的玩具很便宜,隨時可以再買一個,有可比性嗎?我想說,在孩子的世界裡,沒有成人金錢的概念,他只是覺得那是他心愛的東西,他的傷心並不會因為東西價格便宜而減少的。瞭解了這些,是不是共情會更容易做呢?

最後,共情還需要要我們多多練習,才能更好的運用。

我是一名教師,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學習並踐行正面管教,關注我,育兒路上一起成長,一起分享!


混血瑟努媽

1. 孩子有負面情緒的時候父母首先應該放棄我們要壓制和禁止孩子哭鬧這樣的想法,完全接納孩子的情緒,父母允許孩子的負面情緒的釋放很重要,孩子會覺得自己被理解了,父母對他的情緒是認同的,孩子是有安全感的。共情的第一步就是接納。2. 共情是在情感上理解認同孩子,接下來需要給孩子的情緒做疏導。父母首先要而讓自己保持一個相對平靜的情緒狀態,我們可以試著先做一個深呼吸蹲下來跟孩子一起去探索他的情緒別,比如說:媽媽看到你哭得很傷心,如果難過你就哭一會媽媽在這陪著你……。孩子的負面情緒是一個臨在狀態,而並不是非要達到一個什麼目的,孩子也會透過每一次他有情緒時父母對他的共情去越來越清晰的表達和把控自己的情緒,慢慢地他可以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了。這個過程也是孩子學習自己為自己情緒負責任的一個過程,所以在孩子有負面情緒的時候爸爸媽媽或者身邊成年人能夠不去制止他而是能夠去共情他和他一起去探索他的情緒對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3.事情平息後1到2天可以找個機會告訴孩子你的情緒是你自己的,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在父母心裡是永遠愛孩子的。這樣至少對孩子來講他感受到了你對他的這種接納、看見以及對自己和他的情緒的尊重,這個對孩子來講就是一個很好的被共情的情感體驗。

總之,孩子有情緒很正常,父母如何處理孩子的情緒更重要。


積極家庭教育

蔡康永說,
所有的情緒,
無論正面還是負面,
都是我們的一部分。
情緒並無好壞之分,
每一個負面情緒的背後,
其實都有一份正面的意義。

孩子有情緒

其實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成人也是很焦慮的。能做到心如止水的成人,實在是太少了。

孩子為什麼會有情緒呢?

因為孩子暫時沒有辦法接受面前所發生的這件事情。他需要通過發洩他的情緒,來接納已經發生的這件事。

例如,

可是,在孩子還沒點燃蠟燭的時候,

其中有一位小夥伴,忽然就把手伸向了蛋糕,抹了一手的奶油。

孩子看到了,馬上就哇哇大哭。(孩子的感受是,這個蛋糕被損壞了,已經不完整了,我很傷心,傷心是因為蛋糕已經不完整了,暫時沒有辦法接納這件事)

這時候的父母,馬上過來“安慰”孩子。

別哭了,今天你的生日,我們應該笑才對呀。(孩子的感受是,父母在否認我的感受,父母並不瞭解我!)

又或者,你看,我們轉過來另一邊,這就完整了呀。

(試圖轉移注意力。孩子的感受是,自欺欺人,當蛋糕再次轉移到破損的那一面時,孩子依然會很傷心。因為孩子還沒接納這件事情。)


成人的情緒

同理,當你失戀時,你是希望好友這樣安慰你嗎?

別哭了,今天你失戀了,你應該高興才對。

看到這,你會不會想要打你的好友呢?

又或者,你看,這是我新買的裙子,漂亮吧?

看到這,你會不會很無語呢?新買的裙子關我什麼事?

又或者,你前男友那麼壞,我們才不要他呢。好啦好啦,別哭了。

聽到這,你會不會覺得很壓抑呢?其實你也只是想要找個人傾訴一下而已。。



該怎麼辦?

那麼,該怎麼辦呢?

①,描述孩子的感受。

描述孩子的感受,你可以說,嗯,是的,蛋糕被損壞了,你很難過。

②,肯定孩子的感受

肯定孩子的感受,你可以說,嗯,是的,在自己的生日派對上,自己的生日蛋糕被損壞了,確實是一件很難過的事情。

③,同理孩子的感受

同理孩子的感受,你可以說,如果你難過就哭一會兒吧,如果哭能讓你感覺好的話,媽媽在這陪著你。

④,允許孩子情緒的自然流淌。

允許孩子情緒的自然流淌,這時候的你只需要抱著孩子,輕輕地拍打著她的後背,就足夠了。

這樣的方式能讓孩子感覺覺到,自己是跟媽媽在一起的,媽媽很愛自己,在媽媽的懷裡,很安全。

⑤,孩子發洩完情緒。

當孩子發洩完情緒的時候,通常就能夠慢慢平靜下來了,因為他已經通過發洩情緒的途徑,來接納了蛋糕被損壞的這件事情。

有時候孩子遇到成人允許他情緒流淌的時候,孩子會大哭不止,那是因為在他的成長曆程中,第一次有人願意用這種方式來對待自己。所以他會哭得很久,很厲害。

而經常被這種方式對待的孩子,哭的時間會相對較短。因為這樣的孩子本身是帶有安全感的。



您對待孩子的方式是怎樣的呢?

歡迎留言告訴我。

願每個孩子都有五彩繽紛燦爛的童年。

願每個生命都能被愛所照亮。


幼師育兒

很高興能和您一起探討育兒的話題。能想到要共情處於負面情緒的孩子,相信您也學習了一些心理學知識呢。
心理學中共情的方法可以讓孩子感到自己的情緒被理解了,被接納了,是正常的,進而學會面對和處理自己的情緒。具體怎麼做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幫孩子理解自己所處的情緒狀態,教孩子為不同的情緒命名。比如“媽媽知道你現在因為沒有買到喜歡的玩具很生氣,特別想哭”。這種“原因+情緒命名+反應表現”的表達,是幫孩子梳理自己當下狀態的示範,教會孩子理解情緒:知道我怎麼了,為什麼會這樣,會有什麼反應。這也有助於孩子感到自己的消極情緒被理解,是正常的。日常可以帶孩子多看有關情緒的書籍和動畫,比如《頭腦特工隊》,提升孩子對抽象情緒的感知。
接著,可以通過自我暴露引導孩子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宣洩情緒,“媽媽之前也更沒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媽媽是這麼做的…你想試一試嗎?”
想做好共情的前提是家長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有時候孩子陷入負面情緒聽不進話,家長要耐心,允許孩子體驗並在負面情緒中待一會兒。大部分家長面對孩子的哭鬧等負面情緒,總是會想要幫TA儘快從中走出來。斥責孩子“不準哭鬧、這樣不對”只會火上澆油,即使孩子表面被呵斥住了,內心的消極情緒卻被壓抑住了,積累多了甚至會有極端爆發。
失去耐心時不妨想想:通過共情努力地去理解孩子的感受,除了幫助孩子合理宣洩釋放負面情緒,也是一次鍛鍊孩子情商的好機會呢。鍛鍊情商,即培養識別和管理自己以及他人情緒的能力,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際關係也會有促進。
孩子陷入負面情緒時大多表現糟糕,這正是他們最需要被愛的時刻。有時候,孩子需要的共情只是一個愛憐的眼神或一個溫暖的擁抱,耳邊溫柔低語“媽媽知道”,TA便有力量走出困境了。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吳秋凡


暖心理

一次寶寶因為想玩遊戲去找爸爸,但爸爸玩手機,幾次沒理她,最後寶寶氣的又摔門又大哭。我在廚房忙著,看到寶寶這個樣子問了一句:“寶貝,你怎麼了?”結果孩子大哭著不回答。這時爸爸才放下手機,去找寶寶。第一句話就是“別哭了,有事好好說。”沒想到孩子離開剛剛蹲著的地方,氣的又去了臥室,口裡說著:“你別理我!”然後繼續大哭。爸爸追在屁股後面又開啟了叨叨加教育模式,“你是咋啦,動不動就哭,哭頂用嗎?別哭!愛哭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要堅強…………”我在廚房聽著聽著就炸毛了。



“明明她在氣頭上,你叫她別哭,你老是壓制孩子哭泣對孩子不好。來來來,你讓開,我和她說。”然後我拍了拍孩子後背,說:“寶寶,沒事,哭吧,但你要告訴媽媽,到底怎麼了?為什麼哭,好嗎?”然後給擦擦鼻涕,又抱在懷裡。


這時爸爸還在說他那套“別哭,……別發脾氣……”結果孩子哭的氣都出不上了,邊哭邊說:“嗯!你們就是不和我玩,爸爸叫了幾次都不和我玩,就沒人陪我,爸爸就只知道玩手機”聽到這兒,我說:“哦!原來是你要和爸爸玩,爸爸沒理你呀!”寶貝接著說:“童童(鄰居孩子)睡了,你在洗碗,爸爸在玩手機,和他說了幾次都不和我玩,哼,以後我不找你們玩了”“爸爸還兇我”說完又高聲哭了起來。然後我扭頭對孩他爸說:“聽到了吧,孩子叫了你幾次都沒搭理她,換作你,你氣不氣?還兇孩子,你不能陪孩子玩會再看手機嗎?”爸爸這時才說:“哦原來這樣啊!那你以後和爸爸說好嗎?”“我都叫你幾次,你說等會等會”“好,這次爸爸錯了,你別哭了,一會媽媽洗完碗,我們兩陪你玩,好嗎?……”寶貝乖乖地點點頭。


接下來一起玩了盪鞦韆(包在被子裡,一頭一個搖)。寶寶也開心地笑了起來。

所以當孩子哭鬧時,


1、千萬別制止她哭,應該讓孩子把負面情緒發洩出來。

2、你可以說一些共情的話,安慰的話,行動上可以抱抱,拍拍後背,擦擦鼻涕等。

3、待孩子情緒稍微平靜,引導孩子說出原因。

4、如果問題出在大人身上應該道歉,如果孩子有無理的要求應該說明原因,答應的話,給個準話,並且辦到。如果不答應,也要共情,知道你很想要,但是……原因說清楚。

5、告訴孩子學會控制情緒,下次有類似事件,先找大人說明情況,而不是哭鬧,發脾氣。

6、履行承諾。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我是小燕子快樂育兒故事,歡迎大家關注、評論、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